魏良辉 毕业论文终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魏良辉 毕业论文终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00d49808762caaedd33d489

表2 1952--2008年河南省主要年份生产总值分产业构成

年份 生产总值 1952 100 1962 100 1970 100 1975 100 1978 100 1988 100 1998 100 2002 100 2003 100 2004 100 2005 100 2006 100 2007 100 2008 100 数据来源:河南省2010年统计年鉴

第一产业 62.2 39.5 45.8 43.6 39.8 32.1 24.9 21.3 17.5 19.3 17.9 15.5 14.8 14.4 第二产业 22.8 32.7 37.1 39.4 42.6 40.0 45.0 45.9 48.2 48.9 52.1 54.4 55.2 56.9 第三产业 15.0 27.8 17.1 17.0 17.6 27.9 30.1 32.8 34.3 31.8 30.0 30.1 30.0 28.0 表3 2000---2008年河南省三次产业贡献率及产值

年 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生产总第三产生产总值 业 值 100 27.2 5053.0 100 36.3 5533.0 100 33.6 6035.5 100 30.4 6867.7 100 24.1 8553.8 100 28.0 10587.4 100 26.9 12362.8 100 28.9 15012.5 100 25.0 18407.8 注:三次产业产出值按当年价格计算。数据来源:河南省2010年统计年鉴 产业贡献率(%) 第一产第二产业 业 10.2 62.6 14.0 49.7 10.6 55.8 -5.0 74.6 17.5 58.4 9.8 62.2 9.0 64.1 4.1 67.0 6.5 68.5 绝对值(亿元) 第一产第二产业 业 1161.6 2294.2 1234.3 2510.5 1288.4 2768.8 1198.7 3310.1 1649.3 4182.1 1892.0 5514.1 1916.7 6724.6 2217.7 8282.8 2658.8 10477.9 第三产业 1597.3 1788.2 1978.4 2358.9 2722.4 3181.3 3721.4 4512.O 5271.1 二、河南省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影响河南省经济增长的因素

1.投入因素

从经济增长过程总体出发分析投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般是从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劳动投入用从业人员数表示,资本投入用固定资本量表示。

2.制度因素

制度因素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

5

的决定因素。良好的制度环境,有效的经济体制和适当的激励机制能够充分发挥各种经济要素的生产潜力,促进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有制比重持续下降而非国有制比重迅速上升。因此,我们以企业所有制结构来代表制度因素,以非国有化率为代表来表示制度因素(制度因素还包含市场化程度等诸多指标,以非国有化率为代表来表示制度因素纯粹是出于简化的需要),非国有化率用非国有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表示。

3.产业结构因素

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及相互联系。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所引发的资源再配置,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为了反映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我们采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数的比重变化来反映产业结构的变化。

4.区域结构因素

区域结构变动,从空间类型看,区域是由城市地域和乡村地域所组成的,从而形成区域的空间二元结构即城乡结构。我国学者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差距对省际区域间差距变动的贡献是最大的,平均达到67%(陈宗胜,2002)。所以在我国,区域结构问题首先是城乡结构问题。而河南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部分,亦如此,因此我们采用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比关系来表示区域结构的变化。

(二)经济增长因素的数量分析 1.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1)影响因素的指标和数据的收集。我们用Y表示总产出值;K表示固定资本投入量;L表示全部从业人员数。将经济结构变量界定在以下三个方面:产业结构特征系数、区域结构特征系数和所有制结构特征系数,其定义分别如下:

①产业结构特征系数(X1),主要反映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变化,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数的比重变化来表示。

②区域结构特征系数(X2),主要反映城乡之间差距的变化。区域结构特征系数用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比关系来表示。具体计算公式是:X

2=(1- 农民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如果增大,

则意味着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

③所有制结构特征系数(X3),主要反映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情况,用非国有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表示。

6

本文采用1978年- 2008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2)模型的建立及参数估计

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方法一般采用索罗的增长方程。它的基本原理是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出发,建立经济增长与各因素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但由于本文考虑了制度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和区域结构因素,因此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必须引进制度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和区域结构因素。根据规模报酬不变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

Y=ALK1-e ①

α

α

μ

①式中,Y为总产出值;K为固定资本投入量;L为全部从业人员数;α为劳动力的产出弹性;μ为随机扰动系数,表示资本和劳动以外的其他因素对产出的影响;A表示一定时期的技术结构特征。

对①式的两边除以L,得到:

Y/L=A (K/L)1-e ②

α

μ

用y替代Y/L,k替代K/L,β替代1-α,则②式可以进一步正规化为: y=Ak

β

eμ ③ 基于这一模型构架,可以构造一个反映河南省经济结构变动影响经济增长的

社会生产函数模型:

y=kβx1α1x2α2x3α3eμ ④

④式中,y表示人均产出值,k表示人均资本(固定资本)投入量;X1、X2、X3分别表示产业结构特征系数、区域结构特征系数和企业所有制结构特征系数;α1、α2、ɑ3分别表示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对生产规模的边际影响参数。

对④式两边同时取对数,然后进行回归,得到的方程为:

Ln(y)= 0.567940+0.542915Ln(k)-0.863102Ln(X1)-0.023042Ln(X2)+1.580672Ln(X3)

(2.983677) (3.616314) (-2.822357) (-2.512089) (3.135672) R2=0.981312 DW=1.034705 F=288.8019

经检验知计量方程⑤的DW值较小,变量之间存在着比较强的自相关性。这说明“人均资本投入量”、“产业结构特征系数”、“区域结构特征系数”以及“ 所有制结构特征系数”之间并非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在经济发展中相互作用的。因此,简单的利用回归方法无法表明这些因素与经济增长的确切关系,有必要消除变量之间的自相关性。

因此用柯———奥迭代法估计模型来解决自相关问题。 解决自相关性后,估计的回归方程为:

Y=K0.542915 X1-0.863102 X2-0.023042 X31.580672

Ln(y)=2.149024+0.250912Ln(k)+0.032873Ln(X1)+0.0106706Ln(X2)+0.992089Ln(X3)

(4.811949) (2.1959) (2.136524) (2.369852) (2.274403)

7

R2=0.997742 F=1010.88

由此,我们得到包含资本、产业结构特征系数、区域结构特征系数以及所有制结构特征系数等变量在内的社会生产函。

2.估计模型的分析

根据⑥式中的估计参数可以判断,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对扩发经济规模的影响因素最大,表明自1978年改革开发以来。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对促进河南经济增长起了关键作用。同样,在1978-2008年间,资本投入量、产业结构、区域城乡结构的变化对于扩大经济规模也有不同程度的正向作用。具体数据为:在1978-2008年间,当资本的投入量增加1%时,经济规模将扩大0.25912个百分点;当第三产业的从业人数占全部从业人数的比重上升1%时、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扩大1%时,经济规模将分别扩大0.032873、0.992089个百分点。由此反映资本投入量的增加;产业结构、区域城乡结构、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对扩大经济规模、推动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这3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中,区域结构特征系数与经济规模呈正向作用反映的是城乡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具体数据表示为:当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下降1%时,经济规模将扩大0.0106706个百分点。这与我们的常识形成反差,但事实上正好说明,河南省的经济增长正是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基础上的。有学者将这种模式的经济增长形象的称为“ 城乡剪刀差”、“农村反哺城市”。

3.不同时期各种因素变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分析

(1)不同时期资本、劳动投入量的变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分析 第一,为了更好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资本、劳动投入量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征,我将3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为两个时间段,利用统计方法进行了计算,具体结果4:

表4 单位:% 时期 1978—1991 1992—2008 GY 15.03 16.59 GK 18.16 19.12 GL 2.95 1.98 注: GY,GK,GL分别为总产出量,资本投入量,劳动投入量的年增均长率。计算方法为水平法,其中资本产出弹性(β)和劳动产出弹性(α)分别为0.25和0.75

第二,利用表4中的计算结果和统计方法再分别计算出资本投入增长、劳动投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计算结果如表5:

表5 单位:%

时期 1978—1991 1992—2008 EK 30.21 28.81 EL 14.72 8.95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