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试题(7—18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基础护理试题(7—18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032a644bd64783e09122bf8

第七章 休息与活动

一 选择题

1 下列与睡眠无关的表现是(B)

A 血压下降 B 瞳孔散大 C 呼吸变慢 D 心率减慢 E 尿量减少

2大量分泌生长激素,促进体力恢复,发生在睡眠的(D) A 第1期 B 第2期 C 第3期 D 第4期 E REM期 3 随着年龄的增加,下列关于睡眠特点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E) A 总的睡眠时间增加 B 慢波睡眠第四时间的增加 C 睡眠过程中醒来的次数减少

D 慢波睡眠第一时间相所占的睡眠时间减少 E 慢波睡眠第二时相所占的睡眠时间增加

4 睡眠中枢位于(B) A 大脑皮层 B 脑干尾端 C 上行抑制系统 D 蝶鞍区 E 第三脑室 5 下列关于睡眠时相的描述,正确的是(C) A 成人进入睡眠后,首先是快波睡眠 B 越接近睡眠的后期,慢波睡眠的持续时间越长

C 两种睡眠时相均可直接转为觉醒状态 D 在睡眠状态下可以进入快波睡眠 E 慢波睡眠又称异相睡眠

6 下列关于慢波睡眠的描述,正确的是(B)

A 慢波睡眠分为五个期 B 入睡期是所有睡眠期中睡的最浅的一期 C 浅睡期只维持几分钟 D 中度睡眠期生命体征不规则 E 深度睡眠期不利于促进体力恢复

7 下列关于快波睡眠的描述,正确的是(E )

A 与慢波睡眠相比,快波睡眠的唤醒阈降低 B 脑耗氧量及脑出血量降低 C 生长激素分泌增多 D 快波睡眠期不会发生做梦 E 快波睡眠与觉醒时很难区分 8 下列关于睡眠需要的描述,正确的是(C)

A 体力劳动者比脑力劳动者需要的睡眠时间少 B 肥胖者对睡眠的需要低于瘦者 C

快波睡眠的比例在婴幼儿期大与儿童期 D 随着年龄的增加,总的睡眠时间增加 E 随着年龄的增加,首先是慢波睡眠的第四期时间的增加 9 下列关于影响睡眠因素的描述,正确的是(B)

A 睡眠时间与年龄成正比 B 环境的改变会造成入睡时间延长及快波睡眠减少 C 过度疲劳有助于入睡 D 短期使用安眠药可产生戒断反应 E 补充激素不能改善绝经期妇女的睡眠质量 10 下列关于发作性睡眠的描述,正确的是(E)

A 发作性睡眠属于慢波睡眠障碍 B 安静的环境不易发作 C 发作时患者由清醒状态直接进入慢波睡眠 D 发作性睡眠与正常睡眠不同 E 猝倒症是最危险的并发症

11 下列关于梦游症的描述,正确的是(D)

A 主要见于成年男性 B 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逐渐增长 C 梦游过程中不能回答他人的提问 D 为中枢神经延缓成熟所致 E 醒后对所发生的活动可以回忆

12 下列关于昼夜节律去同步化表现的描述,正确的是(A) A 夜间觉醒阈值明显降低 B 不易被惊醒 C 表现为昼夜失眠 D 重新获得同步化的时间为10天以上 E 重新获得同步化的过程中患者感觉舒适

13 护士在指导患者服用地西泮(安定)类药物时,正确的是(B) A 服药期间可同时服用其他中枢抑制药以增强药效 B 服用安定期间饮茶会降低药效 C 服药期间吸烟可以增强镇静作用

D 服药期间饮酒可降低地西泮的中枢抑制作用 E 由于其毒性较小,安全范围大,患者可以长期服用 14 下列关于肌肉等长练习的描述,正确的是(D) A 等长练习又称动力练习

B 可以对抗一定的负荷作关节的活动锻炼,同时也锻炼肌肉收缩 C 优点是有利于改善肌肉的神经控制

D 固定膝关节的股四头肌锻炼属于等长练习

E 可遵循大负荷、少重复次数、快速引起疲劳的原则进行 15 下列关于肌肉等张练习的描述,正确的是(E) A 可增加肌肉张力而不改变肌肉长度 B 又称静力练习 C 有关节角度的特异性,只对增强关节处于该角度时的肌力有效 D 可在关节内损伤、积液、炎症时应用 E 优点是有利于改善肌肉的神经控制 二 A3/A4型题 (16-18题共用题干)

患者张某,42岁,半年前丈夫去世。患者主诉入睡困难,难以维持睡眠,睡眠质量差。这种情况已持续了三个月,并出现头晕目眩、心悸气短、体倦乏力、急燥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症状,工作效率明显下降。 16 患者可能发生了(C)

A 节律移位 B 睡眠剥夺 C 失眠 D 睡眠中断 E 诱发补偿 17 此患者失眠的主要原因是(E)

A 躯体因素 B 环境因素 C 药物因素 D 疾病因素 E 精神因素 18 针对此患者,以下措施正确的是(C)

A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B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C 减轻心理压力 D 保持身体舒适 E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二 填空题

1 环境中的空间、温度、湿度、光线、色彩、空气、(声音)等对患者的休息、疾病康复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 成人进入睡眠后,首先是(慢波)的睡眠,持续80~120min后转入(异相)睡眠,维持20~30min后,又转入(慢波)睡眠。

3 在慢波睡眠中,腺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增多,有利于促进(生长和体力恢复)。 4 某些疾病容易在夜间发作,如心绞痛、哮喘、阻塞性肺气肿缺氧发作等,可能与(异相睡眠)期出现间断的阵发性表现有关。 5 (猝倒症)是发作性睡眠最危险的并发症。

6 睡眠呼吸暂停可分为(中枢性)和(阻塞性)呼吸暂停两种类型。

7 能够逆转睡眠剥夺的唯一方式是(恢复性睡眠),其时间远远低于睡眠剥夺的时间。 8 如果正常的昼夜性节律遭到破坏,睡眠与昼夜性节律不协调,则称为(昼夜节律去同步化)

9 保持病房的温度适宜,冬季为(18~22)℃,夏季为(25)℃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之间。

10 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流高凝状态)。 11 长期卧床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限制有效的通气和影响呼吸道分泌物的排除,最终导致(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12 可见肌肉轻微收缩但无肢体活动,判断肌力为(1级)。

13 等长练习的优点是可在肢体被固定的早期应用,以预防(肌肉萎缩)。

14 研究发现,睡眠时有中枢神经介质的参与,注射5-羟色胺酸可产生(慢波)睡眠,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拮抗剂,(快波)睡眠减少。

15 睡眠剥夺可引起睡眠不足综合症,出现(心理)(认知)(行为)等方面的异常表现。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一选择题

A1型题1.适宜采取用口腔测量体温的是(E)

A.昏迷者 B.患儿 C.口鼻手术者 D.呼吸困难者 E.肛门手术者 2.可导致脉率减慢的是(A)

A.颅内压增高 B.贫血 C.冠心病心绞痛 D.急性左心衰 E.心源性休克 3. 脉搏短绌常见于(D)

A.发热者 B.房室传导阻滞者 C.洋的黄中毒者 D.心房纤颤者 E.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4.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出现(A)

A.呼吸过速 B.呼吸过缓 C.潮式呼吸 D.间断呼吸 E.深度呼吸 5. 可使血压测量值偏高的因素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