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考研试题大全整理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古代文学考研试题大全整理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03c6bd03186bceb18e8bb05

历年各院校古代文学考研题(多为回忆版)

北京大学2009年中国古代文学考研试题

古代文学专业

一、名词解释:

《庄子·天下》 丁卯集 弹词 “新文体” 二、解释诗歌划线的句子并赏析 (两首诗选一)

泛颍 苏轼

我性喜临水,得颍意甚奇。到官十日来,九日河之湄。 吏民笑相语,使君老而痴。使君实不痴,流水有令姿。 绕郡十余里,不驶亦不迟。上流直而清,下流曲而漪。 画船俯明镜,笑问汝为谁。忽然生鳞甲,乱我须与眉。 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此岂水薄相,与我相娱嬉。 声色与臭味,颠倒眩小儿。等是儿戏物,水中少磷淄。 赵陈两欧阳,同参天人师。观妙各有得,共赋泛颍诗。

过白岸亭诗 谢灵运 拂衣遵沙垣,缓步入蓬屋。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 空翠难强名,渔钓易为曲。援萝临青崖,春心自相属。

交交止栩黄,呦呦食萍鹿。伤彼人百哀,嘉尔承筐乐。 荣悴迭去来,穷通成休慽。未若长疏散,万事恒抱朴。

三、“诗三百”的抒情艺术。

四、建安诗风对唐代诗人影响的具体表现。

五、比较《西厢记》中崔莺莺和《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 六、《水浒传》的叙事艺术。 古代文学专业基础 第一部分

班固的汉书里,史记的别称是( )。

九歌有( )篇,最后一篇是( ),是送神的曲。 介子推和传统节日( )有关。

“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变革,音有转移”是( )在( )书里说的。 山海经属于四部中的( )部( )类。 下列哪个学说与柏拉图无关( ) 模仿;灵感;形象;--

下列哪个属于康德的三大理性批判( ) 绝对理性;判断力;历史理性;纯粹理性 一,名词解释:

推恩令 《<红楼梦>评论》(王国维)

二,明人杨慎说:“唐人主情,去《三百篇》近;宋人主理,去《三百篇》却远。”请你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三,明代中后期反理学思潮的兴起和影响。 四,谈谈现代文学中的“故事新编”。

北京大学2005年古代文学专业试题和专业基础试题 名词解释

“七体” 《云谣集杂曲子》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子弟书 《孽海花》 简答

1 试论诸子散文从语录体到论说体的演变。 2 试论建安风骨及其对诗歌史的影响。 3 试论宋初到庆历前后诗风的演变。

4 简论《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创作特点及其在戏曲史上的地位。 专业基础 一 名词解释

西周“共和” “文”与“笔” 三《通》 二 简答

1 概述明朝对外关系及其政策。 2 略论性灵理论的源流演变。

北京大学2004年“古代文学”考研试题

1。名词解释(6*5) (1)《诗集传》 (2)七体

(3)太康文学 (4)徐庾体 (5)《太和正音谱》

(6)花雅之争

2。论述题(4*30)

1 以〈史记〉为中心论述先秦两汉史传文学的发展情况。 2 试评述白居易和元稹为代表的诗歌运动的理论。

3 谈谈陆游、范成大和杨万里的关于乡村题材诗歌的创作情况。 4 关于〈三国演义〉的虚实之争,请你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专业基础(2)

1 党锢之祸和东汉晚期的现实政治。(35分)

2 结合曹丕的〈典论·论文〉具体内容,给出你的评价。(30分)

3 结合现代作家的文学创作,谈谈古代小说和现代小说之间的联系。(35分)

北大2003年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及古代文学专业基础第二部分 古代文学:

名词解释: 三家诗 太史公书 连珠体 《 龙筋凤髓判》 《四时田园杂兴》 《青琐高议》 衬字 常州词派 感遇三十八首 论述题:

1 论先秦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 2 试论初盛唐之际诗歌艺术的发展 3 论关汉卿的喜剧创作 专业基础(二) 论述题:

1 简论唐与域外文化交流 2 刘勰钟嵘文学思想之比较

北大中文系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每空一分,共52分。

1. 清人王先谦所撰《 》是今人研究三家诗的主要参考书。 2. 《汉书艺文志》将辞赋分为(四) 类。 3. 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是东汉王逸的 (《楚辞章句》) 4. 《尚书》最后一篇是(《秦誓》) 5. “古诗十九首”得名于(《文选》) 一书。 6. 韩愈:”国朝盛文章, 始高蹈。” 7. 杜甫《咏怀五百字》:”穷年忧黎元, 。” 8.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是明代(张溥) 所辑。 9. 《西游记》取经故事轮廓最早在《 》中清楚显露出来。 10. “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出自 笔下。 11. 《乐章集》作者 (柳永) 。

12. 平芜尽处是春山, ( 行人更在春山外) 13. 《老学庵笔记》作者( 陆游 ) 14. 《十驾斋养新录》作者 ( )

15. “阳湖派”是 (清 )代散文流派。

16. 西南边疆诗群中,在50年代最早成名的诗人

17. 80年代初期,高行建《 》的出版,引发了李陀、刘心武等人参与的一场有关 的讨论。

18.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批评》是 针对批评” ”而写的批评文章。 19. 20. 21. 22.

《史通》作者 。

明清时期八股文又称 。

西汉初期黄老思想的代表作是(刘向) 撰写的《新语》。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推行的”两税法”是指 税和 税。

23. 北宋末年李诫编了《 》,标志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已发展到了较高的阶段。

24. 元世祖时,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第二等为 (色目) 人,第四等为 (南人) 人。 25. 清雍正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改土归流) 政策,有利于边疆的巩固和发

展。

26. 《书谱》的作者是唐代( 孙过庭) 。

27. 现存最早的盘古神话文本是《 》中保存的《三历五纪》佚文。 28. 孟姜女传说的历史原型是《左传》中记载的 () 29. 《酉阳杂俎读集》作者 。

30. 明冯梦龙编辑的民歌既有《山歌》和《 》。

31. 董作宾所撰《 》是中国现代歌谣学史的代表作。

32. 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字母i代表了普通话中的 等不同的音素(填国际音标)。 33. 一个词在现代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叫做(本义) 。

34. 公、母、金、银、新型、彩色、高等这类词,一般的语法书把它们归结为形容词,叫

做 。 35. 北京话里的塞音和 声母都存在送气和不送气的特点。

36. 汉民族共同语的口语形式曾经先后叫做 、国语和普通话。

37. 普通话”原野”一词的汉语拼音形式是 。

38. 是汉语方言中内部分歧最大、语音现象最为复杂的一个大方言。

39. 隋朝陆法言所编《 》是一部按韵编排的韵书,此书原本已失传,其音系保存在北宋

陈彭年等编的《 》里。

40. 元周德清的《 》归纳 用韵而成,是反映近古语音系统的代表作。

41. 明末古音学家陈第坚决反对朱熹的 ,提出语音有历史变化的观念。清初 在陈第的启发下归纳《诗经》、《楚辞》等诗文用韵,分古韵为十部。

42. “名无固宜,约定俗成谓之宜”一语出自《 》的《 》篇。

43. 《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此句中”直”假借为” ”。 44. 上古汉语中”哭”和”泣”的主要区别 。

三、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并解释其中括号前加点的字词(每空1分,共10分) 《晏子春秋》中”用景公过晏子,曰:”子官小,近市请徙晏子再拜而辞子家习市,识贵贱乎其诚

四、从下列2题中任意选1题。(10分)

1.简析中国文论中的意境说和西方文论中的典型论。

2.举例说明什么是语言较集中的言不尽意和言内意外现象,为什么存在这两种现象

北大2003年文艺学试题(中国文学批评史方向)

专业卷 一 简答题

1 简述汉代对屈原的评论 2 试论颜之推的文学观 3 试评王士祯的神韵说 4 简述朱彝尊的词论 二 论述题

1 比较韩愈苏轼文学观的异同 2 间论钱谦益的文学观 专业基础卷 一 文学理论 1 简述风格的形成 2 试论诗学中的真 二古代文学

1 试评晋宋山水诗和玄言诗的关系

2 简议《儒林外史》在中国小说史上的突出地位

暨南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试题(2009)

一,填空(45分,45个小题,一些已经记不起来了)

1 诗经里最长的诗是 2 刘熙载用“幽韵冷香”概括 的风格 3 李商隐号 4 孽海花用赛金花做原型的妓女是 5 玉茗堂四梦中其中一个 6 前七子中其中一个 7 以翁方纲为代表的诗派名是 8 莫愁前路无知己, 9 《诗经·谷风》中“不思其反” 前面的一句是 10 《思旧赋》的作者是 11 北宋最早向民歌学习的词人是 12 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祖”的是 13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作者是 14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 , 群莺乱飞。15 《山中白云词》的作者是 16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我堂堂中国空无人?”作者是 17 司马迁说的”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8 《长恨歌传》的作者是 20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出自苏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