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首马肉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牛首马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04357815022aaea988f0f55

牛首马肉,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原句为“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后引申出该成语,意指用好的东西作幌子来推销劣等货色。

晏子:齐国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

齐灵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喜欢看女扮男装,齐国的女子都模仿起来。齐灵公命令官员禁止这种行为,并说:“凡是见到女子穿男人服饰的人,撕破衣服,剪断腰带。”于是,各级官员看到有女子穿男人服饰的纷纷撕破她们衣服,剪断她们腰带。可是,女扮男装却仍风行各地。 晏子拜见齐灵公,齐灵公说:“我让官员禁止女子穿男人服饰,撕破衣服,剪断腰带,然而仍然不能停止,这是为什么呢?”晏子回答说:“您让宫内女子穿男人服饰,而禁止宫外女子穿男人服饰,好像在大门上悬挂牛头,而里面卖的是马肉。国君只要不让宫内女子穿男人服饰,那么宫外女子就不敢这样了。”齐灵公说:“好!”就让宫中的女子不再穿男装。过了一月,全国的女子再也没有穿男装的了。

妇人而丈夫饰:女人穿男子的服装。 相望:指国人纷纷埋怨指责。 于内:在宫廷内。 逾:超过。 内:指宫内。

不逾月:不到一个月。 服:穿戴。作动词用。

国人:都城里的女人。国,都城。

裂衣断带:被撕破衣服割断腰带的女人到处可见,女穿男装之风却仍然不能停止。 女子而男子饰者:女人着男子装束的。 好:喜欢,喜爱。 尽:全部。 见:拜见。 为:穿。 善:好。 逾:过。

使:命令,派遣

二、句子翻译

1.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

女扮男装的人,撕破她们的衣服,剪断她们的腰带。 2.犹悬牛首与门,而卖马肉与内也。

犹如在门上悬挂牛头,而在里面卖马肉。 三、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欲禁于令,必先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贾生吊屈原,指的是汉代时期洛阳人贾生路过湘水时,写了文章来凭吊屈原。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翻译

自从屈原自沉汨罗江后一百多年,汉代有个姓贾的读书人,担任长沙王的太傅。路过湘水时,写了文章来凭吊屈原。

姓贾的读书人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凭着能够诵读诗书、撰写文章在郡县中闻名。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推荐说贾谊年轻有才,通晓诸子百家的书。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的职位。贾谊死的时候三十三岁。

司马迁说: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为他的志向不能实现而悲伤。到长沙,经过屈原自沉的地方,从来没有不流下眼泪,追怀他的为人。看到贾谊凭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责怪屈原如果凭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却自己选择了这样的道路!读了《鵩鸟赋》,把生和死等同看待,把弃官和得官等闲视之,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了。

翻译

1.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贾生)十八岁时,凭着能够诵读诗书、撰写文章在郡县中闻名。 2.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把生和死等同看待,把弃官和得官等闲视之,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练习

1.贾谊责怪屈原是因为: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用文中原话回答)

本文出处《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记述自东汉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字孝标)注。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

从文章曹操感叹自己的才能不如杨修,说明杨修是才高八斗,绝顶聪明的人。 成语 绝妙好辞。解释 辞:同“词”,文辞。用以指极其美妙的文辞。

曹操曾经途经曹娥碑下,杨修跟随着(曹操)。石碑的背面题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说:“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曹操说:“卿相先别说,让我先想一想。”走出三十里远的时候,曹操才说:“我已经知道了。”命令杨修单独写出他所知道的。杨修写:“黄绢,有颜色的丝织品,写成字是?绝?;幼妇,少女的意思,写成字是?妙?;外孙,是女儿的孩子,写成字是?好?;齑臼,受辛之器,盛纳五辛的器具,写成字是?辤(辞)?;这说的是?绝妙好辞(辤)?的意思。”曹操也写下了自己的想法,和杨修是一样的,于是赞叹道:“我的才能比不上你,走了三十里路才明白(碑文的意思)。”

1魏武:指曹操。

2尝过:曾经经过。尝:曾经。 过:经过 3齑( jī )臼(jiù):捣姜、蒜的器具。 4谓:对...说

5不:同“否”,用在疑问句末,构成是非问句。 6行:走。 7别:单独

8女子:女儿的儿子。

9受辛:不是受尽艰辛的器具,而是受纳(盛纳)五辛的器具。“五辛”,指葱、蒜、姜、辣椒、大料,“辛”就是辣 “五味”之一;另一种解释是指葱、蒜、椒、姜、芥。

10记:记录。 11乃(叹曰):于是就 12不及:比不上 13乃(觉三十里):才 14觉:发觉

蔡侯的女儿是齐桓公的夫人。桓公和夫人一起坐船,夫人摇晃小船,桓公非常害怕,制止她但她也不停下来,桓公忿怒地离弃了她。后来桓公想再召回她,蔡国却进而把她改嫁了。桓公非常气愤,准备讨伐蔡国。管仲劝谏说:“为了夫妻之间的一个玩笑,不值得讨伐人家的国家,既然不能指望因此建立什么功业,就请不要计较这件事了。”桓公不听劝谏。管仲说:“必不得已的话,楚国不向周王朝进贡菁茅已有三年了,您不如起兵替天子讨伐楚国。楚国降服了,随后回兵袭击蔡国,就说?我替天子讨伐楚国,而你们却不率领军队听命助攻。?然后就灭掉它。这样在名义上是正义的,在实际上是有利的,所以一定会有替天子讨伐的名义,同时有报仇的实效。”

(1)桓公: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

(2)荡:摇动。 (3)惧:害怕,恐惧。 (4)止:停止。

(5)出:出,与“入”相对。 (6)更:改换,变更。 (7)伐:讨伐,进攻。

(8)仲父:本义指父亲的大弟,后成为中国君主对重臣的尊称,多特指首个被尊称为,此称号的管仲。

(9)谏:旧时指对君主、尊长的言行提出批评或劝告。 (10)寝席之戏:指夫妻间的玩笑。 (11)冀:希望。 (12)请:请求。 (13)以:用。 (14)稽:计较。 (15)听:听从,接受。

(16)菁茅:香草名。茅的一种。古代祭祀时用以缩酒。一说,菁茅为二物。 (17)贡:把物品敬献给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