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处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处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0690e554028915f804dc2ee

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日常护理

一、呼吸系统疾病

(一)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老人的日常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气肿等所致终末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壁破坏,气道弹性减退,致使呼吸道阻塞性的病理改变而引起气流受阻的通气功能障碍,临床以气急、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严重时因缺氧而并发呼吸衰竭、肺心病、肺性脑病等。

1、保持良好的居住环境,减少诱发因素;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期通风,保持温度22—24℃,湿度为60%左右。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冬春季节防受凉,避免呼吸道感染。规劝老人戒烟,避免烟中的尼古丁、焦油对呼吸道的损害。

2、指导呼吸肌功能锻炼:

(1)腹式呼吸法。腹式呼吸锻炼可增加膈肌的运动幅度,增加肺通气量,改善肺功能。开始锻炼时可将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抬高,呼气时手向下轻压,腹部收缩下凹,以便较好地感知腹式呼吸时腹部的起伏,建立正确的腹式呼吸。

(2)缩唇呼气法。缩唇呼气可增加呼气末气道压力,避免小气道在呼气时过早关闭,以利于肺内残气更多的呼出,增加肺通气量。方法是:用鼻吸气,用嘴呼气,呼气时口形成吹口哨状慢慢呼出,吸与呼的比例一般是1:2或1:3.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1)多喝水,日饮水量大于2000ml,保持空气湿度在60%左右,以稀释痰液,利于痰

的咳出。

(2)进行有效咳嗽,先深吸气,然后关闭声门屏气;当腹内压及胸内达到一定高度时,

打开声门,腹部收缩,用力咳出。

(3)胸部物理疗法(叩背)。用虚掌叩击背部,从下往上,从内往外,每次叩击3—5

分钟,每天数次,促进痰液松动,利于咳出。

(4)根据医嘱使用化痰药和抗生素,可做雾化治疗。 4. 适当运动锻炼,改善呼吸

慢阻肺老人活动后容易气急,活动呀根据老人耐受程度,以不引起老人气急为宜。根据病情制定有效的锻炼计划,做适当活动后停下来休息,不宜大口吸气或呼气,当做弯腰

动作时,可先吸气,一边弯腰完成所要做的动作,一边呼气,以不影响老人的吸气和呼气为宜。

5. 氧疗护理: 有II型呼吸衰竭时,遵医嘱持续低流量吸氧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1—2L/分,每日持续10-15小时,以改善缺氧。

6. 补充营养,保证睡眠。由于慢阻肺老人呼吸困难,消耗大,需适当补充营养,少食多餐,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保证休息和睡眠时间。

7. 病情观察:观察老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的程度,全身症状、体征和并发症情况,出现呼吸困难加重,不能平卧,甚至出现紫绀、说话不清、意识模糊、下肢浮肿、心率加快、心律不齐等表现,应尽早送医院诊治。

二、 心血管疾病

(一)高血压老人的日常护理

高血压病主要是由于高级神经中枢调节血压功能紊乱所引起的疾病,以血压升高主要表现。高血压老人不仅需要控制血压,而且还需要保护靶器官,降低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日常护理中尚需注意下列事项:

1.

定期监测血压。指导老人坚持每日或每周定期监测并记录,以便医生更为准确的指导用药。血压监测分为三个阶段:

a) 初始阶段: 连续测量7天,每天早上6—9点,下午18—21点各测量一次,

取平均值。

b) 治疗阶段:根据以上的平均血压,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每日定时测

量血压一次,持续两周,以评估疗效。

c) 以观察血压水平及昼夜变化的规律,以便及时调整用药,并督促高血压老人

定期到医院复查。

2. 督促老人按时服降压药,控制血压于正常范围。督促高血压老人按医嘱服降压药,不可随意增量、减药或停药。

3.督促采用合理饮食,戒烟限酒。 高血压老人宜低盐、低脂饮食,特别要控制摄取动物性脂肪和高胆固醇的摄入量,包括含酒精、含盐或钠的调味料,罐头、腌制品、蛋黄、

动物内脏等食物均要避免摄食。适量蛋白质,保证每天一定量的牛奶、蔬菜、水果的摄入,对血压控制及日后冠状动脉粥状硬化预防有帮助。

4.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坚持有规律的有氧运动,避免剧烈活动;保持心情舒畅,作

息有规律。

研究已证实,抽烟是造成心脏血管疾病、恶性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子,高血压患者应订定可行的戒烟计划,确实戒烟。 养成从事规律有氧运动的习惯,每周约三至五次,每次三十至四十五分钟。运动内容以快步行走、慢步或爬楼梯为主,应避免从事会使血压上升的等长收缩运动,如举重、角力。运动应采渐进方式进行,若有头晕、呼吸急促、胸闷情形应立即停止运动与医师联络。 (二) 冠心病老人的日常护理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甚至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是常见类型。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心肌梗死是指心肌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造成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上表现为胸骨后剧烈疼痛、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对冠心病老人的日常护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2.

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保持情绪稳定。

合理安排饮食,不过饱。老人饮食宜少食多餐,不宜过饱,避免高胆固醇、

高脂肪、高盐饮食,多吃水果、蔬菜,饮食宜清淡,切忌暴饮暴食,保持大便通畅,并养成不吸烟、不酗酒的习惯。

3.

适当运动。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运动,运动量根据身体情况循序渐进,以

不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和不引起不适为原则,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

4.

心绞痛发作时要立刻就地休息,停止活动,取半坐卧位,放松身心。立即

舌下含化硝酸甘油1片。

5.

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程度加重,且发作时间延长,每次超过10分钟,甚

至半小时,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效果不明显,以及老人有面色苍白,恶心不适。冷汗淋漓,甚至感到窒息与濒死感,则极有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送医院诊治。

6. 老年人患病时症状体征不典型,重视老年人胸闷不适等主诉。老年人发生

心肌缺血甚至坏死,有时疼痛并不明显,可仅表现为胸闷不适等。如老人主诉胸闷、乏力、上腹部不适等,应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

三、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日常护理

急性脑血管病按损伤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又称脑梗死,包括血栓形成、脑梗塞、腔隙性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 为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可反复发作, 少者1~2次,多至数十次。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以是脑梗死的前驱症状。 2. 可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3. 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通常在数分钟至1h左右,症状和体征应该在24h以内完全消失。 (二)脑卒中

脑出血 主要表现为:

1. 多在白天活动或情绪激动时骤然发病。 2. 发作时常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升高。

3. 病情进展迅速,常出现意识障碍、颜面潮红、呼吸深沉带有鼾声、脉搏缓慢有力、全身大汗、大小便失禁、偏瘫和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 4. 多有高血压病史。

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可有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先兆,病情进展缓慢,一般无意识障碍,常在夜间睡眠时发生,于次晨起床时发现肢体瘫痪; 脑血栓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系统,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多在活动中急骤发病,无前驱症状,多表现为完全性卒中。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局限性抽搐、偏盲、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严重者可突发昏迷、全身抽搐,可因脑水肿或颅内出血发生脑疝而死亡。

急性脑血管病发作的预防与护理

1. 避免诱因。 避免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用力过猛(如搬运重物、用力大小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