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教学课题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书香教学课题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08d0b5e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ee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第一章 “互动式理想课堂共建的实践研究”实验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1、文献探讨

近十几年来,不管是国内或国外在教育方面的研究,一再地显示出学生的学习并非一味地由教师灌输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活动;相反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课本及教师讲授的内容,会主动地利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和知识来加以选择、组织、理解、记忆和应用,而学生这种主动构建的过程不但会受到自己对学习的信念、动机、目的和价值观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教室情境以及和教师及班上同学互动的影响。

2、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因此,通过交往,重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倡导互动学习并因此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成为本次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把教学定位为交往,构筑互动教学关系,不仅在理论上超越了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以及现实中的?特殊认识论?,在实践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新教育实验的推广

朱永新教授指出,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质量和学校教育的成败。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以下三种课堂弊端:?插秧式?的课堂教学约束和限制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灵性;?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激发不了学生感受知识魅力和价值的欲望;而?标准化?教学简单化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长期处于一种压抑、沉闷的学习状态下。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久而久之,便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新教育实验试图多维度、多视角提炼不同学科的共性。努力创造一种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理想课堂氛围,使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释放。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了《互动式理想课堂共建的实践研究》的课题,进一步了解小学互动式课堂教学的规律,探索互动式理想课堂的操作方法,形成模式,指导实践。

二、理论依据

1、新教育理论。新教育理论认为, 随着社会与教育本身的发展,课堂不仅被理解为一种集体教育或团体教育的样式,而且具有了多元教育的性质。课堂发展为多原文化、具有多种功能、完成多种任务的一种综合形态。课堂是教师、学生及环境之间形成的坚强而有力的互动情境,日益成为人类心智的互动环境。

2、弗雷勒的对话教育论。弗雷勒认为?没有人能教别人,也没有人能教自己,而是透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彼此教导。?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

1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义,意义是学习者在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的。其中,每个学习者都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4、教育学、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们的教育必须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依托课程的知识体系,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成长发展规律。新课程改革强调,要以人为本,要互动,要创造性的挖掘、发挥师生、生生、人机之间的互动、交流、对话,教师要作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等。

三、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以?新教育实验? 所提供的?理想的智育?为研究方向,着重研究本校所有年级所有课程的课堂互动式教学的组织。同时以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为突破口。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教学经验,更好地为互动式理想课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更好地实现教师的观念更新。

2、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联系实践。边实践 、边研究、边总结,师生共写随笔。立足于每一天的教育、每一节课的教学,在写随笔的过程中,反思自己,超越

自我。并做到总结成果和推广应用相结合。

3、个案分析法。不断收集典型课例及课中的典型片段,从中发掘和提炼科学有效的实施举措,及时予以推广。

四、研究目标

1、建立一支有较高亲和度,勇于实践探索,致力于互动式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2、构建课堂教学互动的策略,使学生善于思考,乐于表达,敢于交流,真正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兴趣还给学生?、?把灵魂还给学生?,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3、探寻互动式课堂本质,把握互动式课堂的特征,探究、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师生心灵对话、多向互动的平台;成为师生互换潜能、共同成长的时空。

4、形成互动式教学的理想课堂模式和评价体系,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五、研究的内容

1、互动式理想课堂教学环境的研究

课堂教学环境包括物化环境和心理环境。物化环境包括文字、实物、图示、音像等多种信息和载体,甚至包括教室布臵、外面噪声、光线等。这些物化环境通过视觉引起心理反应,它们会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它可以把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心理化环境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氛围?,包括情绪、心境、兴趣等,它对课堂教学各要素的交互作用的影响是潜在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应该努力建设健康向上的心理环境,如和谐平等的师生、同学关系,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等。

2、互动式理想课堂教学组织和策略运用的研究

这一方面是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围绕?把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着重探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选

2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择应用,研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境互动??学生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学生正在进行的学习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互动?等各种互动形式的教学组织和策略运用。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双方以自己的固有经验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师生互动是一种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师生互动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教师的单向、线性的影响,而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互的影响。同时,师生之间的这种交互和影响又不是一次性的或间断的,而是一个链状循环的连续过程。师生正是在这样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中不断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师生互动使得教学成为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彼此平等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现代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亲身体验与实践,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主动的学习者和积极的探索者。通过课堂中学生与同伴间的交流学习,使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在实质性的讨论中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观点,质疑不同见解。通过?师生互动?基础上的?生生互动?的加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将得到充分体现,教与学的关系也会变得更为生动活泼。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至关重要,?人?与?境?之间的互动同样应该重视。研究表明儿童学习的心理机能也就是认知的、行为的和环境 的诸决定因素之间的一种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儿童与他们的学习环境是彼此交互决定的因素。儿童与环境的互动,能使儿童与环境进行交互作用,让环境的潜能现实化,让儿童的潜能被激发为方法。

学生与教学中介的互动。教学中介包括教材、 教学手段和其他媒介。教材作为教学的媒介和素材,一直以来被许多教师当作圣经而不可更改,其实教材作为帮助学生认识与发展的素材,它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与深刻性,但只是代表作者和编者的心意,并不是学生思想的完全和真实体现,并不一定完全适合学生的实际,因而教学中应适当引导学生与教材进行对话、交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发挥教材、网络、媒体与教学手段以及师生主体的最大整合效能。

?学生的大脑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口蕴藏着丰富水源的深井,教师的使命正是要引导学生去挖掘这口井,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口知识的泉水喷涌而出的‘井’?。研究表明每个学习者都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它同时包含由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

3、互动式理想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着重研究对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水平的评价,试图探索互动式课堂学习的评价机制;对教师课堂教学方案设计、角色定位、学习环境的营造、教学策略的运用和教学资源整合的综合评价,试图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制定?互动式理想课堂的评价标准?。

六、研究步骤

1、学习准备阶段(2005年9月-2005年10月)

3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1)建立课题组,明确分工,制定活动制度。 (2) 学习相关理论,了解课题研究常识。 (3)界定课题研究范围。

2、启动研究阶段(2005年11月—2008年12月)

(1)对互动式理想课堂状况进行分析归纳,课题组成员回顾自身、同事在关注互动构建理想课堂教学中的情况得失,并分析原因。

(2)探讨?互动式理想课堂?教学策略,并开展实践研究。

(3)初步构建课题研究主体框架,撰写?互动式理想课堂?的实施计划方案。 (4)针对反馈情况不断调整?互动式理想课堂?的途径、措施、方法。 (5)修改?互动式理想课堂?教学教案及相关的材料。 3、总结提炼推广阶段(2009年1月至2009年10月)

(1)仔细阅读学生的课堂学习日记,教师从中获得教学启示,适时反思,并进行分析归纳。

(2)全面回顾课题研究情况,查漏补缺,整理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

(3)撰写研究报告;总结性论文;教育叙事、随笔和案例;收集优秀的学生课堂学习日记。

七、预期成果形式

1、优秀论文、教育叙事和案例。

2、典型教案库。

3、教学模式。

4、教师的教学反思随笔。 5、研究报告。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