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9年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0905cf4fb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1c

2019年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学校: 班级: 姓名: 复习要求:

1、生字词。(掌握此份复习资料里字词部分,课本生字表一字音,生字表二、词语表会听写。) 2、熟读每篇课文,背诵该背课文或段落,默写重要句子。 3、古诗背默,会写朝代、诗人、诗意,字词句会解释。 4、园地内容背诵部分要会默写。 5、相对应的单元作文背熟。

6、《课堂作业本》、《词语手册》划下熟读、熟记。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 1、描写童年快乐多彩生活的文章:《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槐乡的孩子》; 2、描写名人伟人、展现他们伟大人格魅力的文章。《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

3、描写秋天多彩美丽的文章:《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 4、告诉我们怎样观察、怎样思考、怎样学习的文章:《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找骆驼》; 5、让我们感受我国灿烂传统文化的文章:《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副扬名中外的画》;

6、描写祖国秀美风光、让我们感受祖国美丽富饶的文章或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的明珠》; 7、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的文章:《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

8、告诉我们怎样去爱别人,对他人要充满爱心的文章:《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好汉查理》。 第一单元 课文掌握 这单元我们学习了描写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的《我们的民族小学》;

讲述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地成长以及他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金色的草地》;

通过记叙儿童和老人相互鼓励,从对方身上汲取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的《爬天都峰》;

赞美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的《槐乡的孩子》。

《我们的民族小学》:背诵全文

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1.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2.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水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3.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4.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5.“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两句话说明:孩子们读书读得很认真,读得有声有色。

1

《金色的草地》:背3-4两段

《金色的草地》一文中说:草地早晨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时草地才是金色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中午,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早上,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第一件: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 第二件:我发现了草地会变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1.草地为什么会变色?(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2.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为什么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这句话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蒲公英张开、合拢与我们的作息时间相似。) 《爬天都峰》:背第2段

课文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平时要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天都峰封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在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这段天都峰的描写突出了天都峰的陡峭,反映出了爬天都峰困难重重!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阶,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天都峰的险表现在哪?(高、陡)

1)从“挂”这个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天都峰的高和陡。) 2)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爬天都峰的艰难。) 《爬天都峰》一课中,在爬天都峰前,“我”和老爷爷有一段对话:“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对咱们一起爬吧!”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是:“我”和老人对对方来爬天都峰都感到惊奇和怀疑,不相信对方能爬上去,但确定是来爬天都峰后都以对方的勇气为动力,使自己下决心爬天都峰。

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因为他们都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

《槐乡的孩子》:背第3段

课文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 背诵和默写 《小儿垂钓》作者: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课外知识: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如苗族、白族、回族、满族、壮族等等。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盛大节日,如傣族、阿昌族、德昂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花山节”,白族和彝族的“火把节”……

你知道的少数民族有: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纳西族、白族、内蒙古族、藏族、满族、回族等。 给划线的字注音:假装假日问好好奇白发发现晃眼摇晃朝向朝霞 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朱-珠-珍珠乔-桥-大桥亭-停-停止禁-襟-衣襟乙-亿-万亿某-谋-谋划章-障-障碍寺-诗-古诗录-绿-绿色

描写儿童活动的古诗:《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重点词语解释: 2

绚丽多彩:色彩丰富,灿烂美丽。 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很认真。

引人注目:吸引人的注意,使人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 满载而归:装满了东西回来,形容收获很大。

居然:表示出乎人的意料,竟然。 造句: 满载而归:每次与妈妈去商店,我们都会满载而归。

一本正经:五岁的弟弟总爱摆出一副一本正经的样子。 爸爸说话总是一本正经。 ....引人注目:在我家的阳台上,那盆金黄的菊花最引人注目。小刚的新旅游鞋格外的引人注目。 ....居然:小明是个很守时的孩子,今天升国旗,他居然迟到了。 汲取:我们要经常从别人身上汲取优点,才能进步快。 他常常帮妈妈做家务事。小红经常去体育馆锻炼身体。老师微笑着走进课室。 ......多音字(请熟记)

放假(jià) 假(jià)日 假(jiǎ)装 真真假假(jiǎ) 朝(cháo)代 朝(cháo)向 朝(zhāo)阳 朝(zhāo)霞

互相(xiānɡ) 相(xiānɡ)互 照相(xiànɡ) 一张相(xiànɡ)片 似(sì)乎 似(shì)的

晃(huǎnɡ)眼 明晃晃(huǎnɡ) 晃(huànɡ)动 摇晃(huànɡ) 问好(hǎo) 好(hǎo)事 好(hào)奇 好(hào)客

近义词 安静—寂静敬爱—亲爱古老—久远穿戴—穿着打扮—装扮粗壮—粗大忽然—突然居然—竟然发颤—发抖奋力—努力合拢—收拢常常—经常仔细—认真鼓舞—鼓励终于—最终汲取—吸取快乐—欢乐

飘扬---飘荡 绚丽---壮丽 假装——伪装 观察——察看勤劳——勤快

纪念——怀念清香——幽香 甜蜜—甜美 似乎——好像—仿佛 反义词 安静—热闹古老—年轻快乐—痛苦合拢—张开喜爱—讨厌笔陡—平坦清香——恶臭 现在—从前鼓舞—打击犹豫—果断勤劳—懒惰满载而归—一无所获、空手而回

鲜艳---素净 安静---喧闹 粗壮---纤细仔细——马虎 可爱——可恨 居然——果然 填上适当的词语:

(古老)的铜钟 (淡淡)的清香 (火热)的劳动 一(间)教室 一(缕)炊烟 (粗壮)的枝干 (快乐)的歌声 (长长)的钩刀 一(所)小学 (白发苍苍)的爷爷

(洁白)的粉墙 (勤劳)的孩子 (明朗)的天气 一(片)草地

(敬爱)的老师 (甜蜜)的微笑 (七彩)的童年 一(张)相片 “的”字短语 七彩的图画、快乐的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鲜艳的服装、好听的声音、有趣的猴子、飘扬的国旗、边疆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有趣的蒲公英、绿色的草地、可爱的草地、笔陡的石级、淡淡的清香、觅食的小鸭子 比较组词:

评(评价) 粗(粗壮) 招(招呼) 湖(湖水) 要(要求) 仰(仰头)

3

坪(坪坝) 组(组织) 召(号召) 蝴(蝴蝶) 耍(玩耍) 迎(欢迎) 钓(钓鱼) 袋(口袋) 些(这些) 带(皮带) 包(书包) 辫(辫子) 钩(钩子) 装(假装) 此(此处) 戴(穿戴) 苞(花苞) 瓣(花瓣) 峰(山峰) 锋(锋利) 拢(合拢) 陡(笔陡) 连(连长) 似(似乎) 蜂(蜜蜂) 逢(相逢) 龙(龙宫) 徒(徒弟) 链(铁链) 以(以后) 第二单元

课文掌握(熟读每篇课文)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四篇描写名人、伟人的故事,它们是:描写耐心巧妙教育并尊重爱护孩子列宁《灰雀》;讲述关怀爱护少年儿童高尔基的《小摄影师》;记述遇事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筋、执着追求的李四光的《奇怪的大石头》;描述诚实守信的宋庆龄的《我不能失信》。

本单元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宋庆龄,因为她教会我做人要做个诚实守信、遵守诺言的人;李四光给我的启示是: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筋、执着的去追求。

《灰雀》:背诵第1段

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 1.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 ,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2.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 )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读了这句话,我从(每次、都要、经常)这几个词可以体会到:列宁对灰雀非常非常喜爱。

3.他在周围的树林里(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我从这句话感觉到的:灰雀不见之后,列宁非常着急,非常担心。 4.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我从“……”里体会到:小男孩担心列宁知道是他捉走了灰雀,想说又敢说。 5.“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我从“一定”和“!”知道了:男孩当时已下决心改正自己的错误,准备把灰雀放回大自然,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6.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这句话是从灰雀的动作(灵活)、歌声(婉转)写出了它们的可爱。

7.《灰雀》一文中的: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去了?”这句话中列宁不问男孩,而是去问不会说话的鸟,可以看出列宁见到灰雀后很惊喜,也表现了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爱护,展现了列宁巧妙的教育方式!

《小摄影师》: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和爱护。

《小摄影师》一文中:晚上,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位摄影师。”“是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不是。是一家杂志社的记者。”“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不让杂志社的记者为他照相,却允许小男孩为他照相,表明高尔基非常关怀、爱护少年儿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