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性提问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性提问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0ed7411fe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c4

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是我校承担的无锡市“十一?五”规划课题。自2009年立项以来,我们严格遵循课题管理规程,按照课题实施计划,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有条不紊地开展实践研究,取得预期研究效果,现将本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果忽视课堂教学的有效落实,一切教育教学改革最终都要大打折扣。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实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性提问就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渠道之一。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革课堂提问的方式。事实上,当课堂提问成为我们关注与研究的焦点时,我们才发现,这种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学方式被轻视与忽略了。我们往往看到的是一些教师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学生回答往往是沉默或是教科书中的“正确”答案。所以我们要力图改变这种现状,使有效的教师提问成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 二、课题界定与研究目标 1、课题界定:

有效性提问: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

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里我们主要研究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性提问的研究:针对本校教师教学现实,以新课程理念和有效教学理念以指导,探寻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去探求和建构知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2、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形成校本化的教师课堂有效性提问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2)通过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创新品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掌握课堂提问的要求和策略,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的水平,教科研水平。 三、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及操作要点:

(一)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现状的调查分析。

我们随机调研了语、数、英各一节课,收集了相关数据。以苏教版语文第十册《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为例,进行了分析、研究。(相关数据见下表:)

类 别 管理 教师 记忆 提问 推理 类型 创造 判断 无答 学生 机械回答是否 回答 认知、记忆 类型 推理 创造 打断、代替、提示 教师 不理 理答 重复问题 方式 肯定、鼓励或称赞 鼓励学生提问 提问后齐答 挑选 提问后叫举手者答 回答 提问后叫未举手者答 方式 提问前一位学生 提问后叫其他同学 具 体 划 分 频 次 百分比 22 33.84% 30 46.15% 12 18.46% 1 1.54% 0 0 8 12.30% 4 6.15% 45 69.23% 8 12.30% 0 0 35 53.84% 0 0 12 18.46% 18 28.12% 0 0 43 66.15% 18 27.69% 1 1.54% 0 0 3 4.62% 没停或不足3秒 停顿过长 停顿 适当停 3-5秒 学生答不出来耐心等待几秒 特殊学生适当多等几秒 65 100% 0 0 0 0 0 0 0 0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校的部分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不够,老师的主导地位过强

虽然在形式上该教师追求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为主要培养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体现

了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观念,这渗透在整个教学环境中。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过程里,该教师一共提问了65次。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更多的是跟着教师走,围绕着教师预设的问题转,从而制约了学生学习实践量和主动学习的机会与时间。 (2)教师课堂节奏快,学生缺少较高层次学习活动

从学生回答的类型来看,学生的认知记忆型回答占到46.15%,学生推理性的回答只占到12.3%,至于创造性回答则是一片空白,而且该教师提问后的停顿时间都不足3秒,有不少需要思考的题目教师也没有给予适当停顿时间,只要有人举手就请学生回答,这样就忽视了其他学生的需要。这种缺乏较高层次的学习活动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3)教学问题注重预设性,缺乏动态生成

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全部为教师主动发问,完全没有出现学生自发的提问,教师也没有鼓励、提供给学生这样的机会,仅仅按照自己的思路一个接一个地问学生问题。学生之间也缺乏交流互动活动。于是,师生对话变成了一种教师问学生答得单向输出模式。 (二)提高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对策研究。

为有效解决我校部分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存在的现实问题,我们重点围绕教师提问内容、有效提问技巧、教师提问类型等方面开展实践研究。 1、教师提问内容的研究。

——提问内容要兼顾重、难点的突破

重难点是一节课堂的核心,如果不突破这两点,那么整个提问只会停留在一个较为肤浅的层次,更会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而且一个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艺就体现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这也是教师的教学深度和教学水平的标志。因此在分析提问内容时,主要看教师是否抓住了教学重难点进行提问。

以一节教研课《船长》为例:学习这篇课文关键在于读懂第22自然段,即“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从中去感悟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忠于职守、先人后己、爱护弱小的做人之道。这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设计

了这样一个问题:从不可开交到井然有序,这是一次根本性的转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的?教师这样设计问题,就是兼顾到了重难点的突破,他抓住了从“乱得不可开交” —“救援进行得井然有序”的强烈对比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透过字里行间感悟出了船长的崇高品质。

——提问内容要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

在课堂中,简单的“是不是”、“对不对”的问题时代,已经被瞬息即变的历史潮流所掩盖,今天的课堂更应是一个创新的课堂。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有创造力的新型人才。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使每一个问题既为活跃学生的思维服务,又成为完成本课教学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 ——提问内容要综合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

新课标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需要。无论他们的年龄、文化背景、性别、家庭背景、智力、身体状况的差异,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同样的学习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在上课前,老师要对班内的学生情况做全面、彻底的了解,根据班内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的内容体系,精心设计一些新颖独特、具有挑战性、起点低、层次多的问题来刺激学生,引导其积极解决问题,形成课堂竞争的氛围,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每位学生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课堂提问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防止出现“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现象,还要顾及教室内的每一位置的学生,绝不能有“被遗忘的角落”;要有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插话提问,敢于发表不同意见。

2、教师有效提问技巧和要求的研究。 (1)注意问题的新颖性和新意性

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时,所提的问题或者所提问的方式最好有新意,够新颖,不落俗套,使学生听到老师的问题时就产生新鲜感,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自然来了,学生的脑筋也就自然开动了。这样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 (2)注意问题的奇特性和趣味性

学生总是好奇的。通过奇特和趣味的问题,可引起学生的兴趣,提起学生的精神。寓趣味于设问,既可吸引学生又可诱导学生进行“脑力体操”,使教学获得极大的成功。而如何设计问题才能有趣,才能引起学生对本学科的好奇,则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巧妙的构思。 (3)注意新旧知识巧妙结合

把新的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新课必须要完成的工作。教师如果能够巧妙地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在回答过程或在练习过程中完成新课的学习,学生还未发觉教师讲新课的时候,新课的教学就已经完成,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既开动了脑筋,又学得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