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吊安装方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龙门吊安装方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0f99ab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4

行正常后,在卷筒上装钢丝绳,及穿吊钩组,升至最大起升高度时,调整起升限位开关。

5.4.13.大车电源供电安装。大车电源供电采用电缆,电缆卷筒的电缆敷设,按相应的安装使用说明设置。

5.4.14.在轨道两端和两机相遇处检查行程开关、安全尺及终端档架的安装,使起重机行驶至接近跨端时或相遇时能可靠地切断电源。

5.5检查验收

安装完毕后,按门式起重机验收文件进行验收。

六、龙门吊基础安装

6.1设计依据

① 龙门吊使用以及受力要求 ② 施工场地布置要求 ③ 地铁施工规范

6.2设计参数:

① 从安全角度出发,按g=10N /kg计算。

② 35吨龙门吊自重:24吨, G1=24×1000×10=240KN; 35吨龙门吊载重:35吨, G2=35×1000×10=350KN;

- 16 -

35吨龙门吊4个轮子每个轮子的最大承重:G3=(240000/2+350000)/2=235KN

3 混凝土强度:普通混凝土强度C30,C=2×1000=2000KPa 4 钢板垫块面积:0.20×0.25=0.05 m2 5 16吨龙门吊边轮间距:L1:17m

7.4、设计结果:

龙门吊轨道中心间距为17m,故龙门吊基础直接座在混凝土梁上。龙门吊基础采用顶宽0.5m、底宽0.5m、高0.3m的矩形C30混凝土基础。冠梁上植筋Φ16@300的方式与基础锚固。

七、轨排井龙门吊轨道梁布置方案

7.1、平面位置

龙门吊轨道梁共2条,纵向布置于线路左右两侧轨排井的冠梁顶上。 轨排井围护桩A28和D9中心连线作为位于线路右侧的轨道梁中轴线平面位置。另一条梁与此平行,跨距17m。经现场测量和放线,在A28~D9和A24~B9段,轨道梁和冠梁中心基本保持重合。

纵向位置,从我方材料堆放场地往一局场地延伸,直至覆盖井口全长。

- 17 -

见附图<轨排井龙门吊平面布置图>。

7.2、立面布置

为保证龙门吊轨道顶面与场地地面基本齐平,轨道梁顶面设计标高定为7.11m。距轨排井南端向石壁站方向的位置开始,设2.5‰下坡,以利排水。变坡点处设R-3000m的竖曲线。

7.3、轨道梁施工

7.3.1、轨道梁基础

在A28~D9和A24~B9段,以围护桩顶冠梁作为轨道梁基础,在已施工的冠梁顶面打孔预埋钢筋,以利连接;D11~E16和B11~F20段,轨道梁位于冠梁线路方向外侧1.3m处,需要将轨道梁位置地基加固处理,换填100cm石粉,并分层夯实后再施工轨道梁,以防止过量沉降。在两种地梁的接头处应专门处理,避免造成轨面顶部形成错台。

7.3.2、轨道梁结构施工

轨道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砼标号C30。两种轨道梁截面尺寸见附图<轨道梁截面图>。

八、 安全施工

8.1安全目标

- 18 -

为保障国家和集体的财产安全,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目标,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该项工程。

8.2适用范围

本措施适用于黑龙江农垦建工路桥有限公司起重机安装工程的一系列生产活动过程的安全生产、安全防火及其文明生产。

8.3职责

8.3.1项目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

认真冠彻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和防火的方针、政策、法规及上级指示,积极搞好本工程的安全工作,是该工程安全生产和防火的直接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和防火负主要领导责任;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生产,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积极冠彻进行公司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搞好该项工程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8.3.2施工队长安全生产责任

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上级指示,积极协

- 19 -

助项目负责人搞好安全工作;积极协助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及时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8.3.3质安员安全生产责任

认真贯彻公司的各项安全生产方针、规定、制度和工作任务,做好本项目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宣传劳动保护工作方针和安全生产知识,协助工程项目负责人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活动;深入安装现场进行安全生产巡回检查,制止一切违章作业;检查产品时必须根据国家颁发的有关安全规定进行检查,严格把好安全质量关;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安全卫生规定;参加因质量所造成的重大安全事故调查分析。

8.3.4员工安全生产职责

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自觉接受对安全生产的监督和指导。积极参加各项安全生产活动,正确使用和爱护设备、工具及防护用具;班前要随时检查工具、机械设备、电器及作业环境的安全情况。发现有不安全因素时,应及时处理或报告领导;生产作业时,精神要集中,随时检查自己是否安全,自己和他人是否安全,是否处于安全位置;要杜绝错误操作,并有权违章作业。

8.4措施

-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