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112419e6137ee06eff91870

第二节 水利

1、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积极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政府调控、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管水、用水、节水机制。在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要求,达到对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目的。

2、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加强水源建设,重点建设葫芦河引水工程,土门沟城壕乡水源工程,上里塬彭家寺水源改造工程,抗旱应急水源建设工程。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新修护岸13处142公里。维修加固南梁悦乐等3处自流灌区,改造城壕、温台自流灌区,新建提灌工程19处,维修改造提灌工程49处,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1处,实施好牧区节水灌溉和高效节水示范工程。统筹推进水利信息化体系、防汛抗旱指挥、气象、水文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培训水利人才。到2015年,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城镇供水保障大幅提升。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自来水化和城镇供水安全化、节水化。

3、加强水环境安全监测

建立防汛抗洪预警预报系统和山洪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实施县城灾害治理、上里塬山洪沟治理和县水文监测站建设项目。保护和改善地表水的径流条件,加大县城集中饮水水源的保护力度,科学调整并划定水源保护区,确保水环境安全。

专栏3 重点水利建设工程 重点水库:新建葫芦河引水工程,土门沟水源工程,城壕川水源工程,上里塬彭家寺水源改造工程,芋咀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各1处。 中小河流治理:新修柔远河温台至新堡段、县城段,葫芦河二将川段等13处护岸工程142公里。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维修加固南梁、悦乐、元城3处自流灌区,改造城壕、悦乐镇温台村2处自流灌区,新建提灌工程19处,维修改造提灌工程49处。 城镇防洪:新修县城灾害治理,上里塬山洪沟治理和**水文监测站工程。 10

农村安全饮水:乔川、林镇、城壕、怀安、上里塬、南梁、柔远、元城等乡镇新建人饮工程11处。 高效节水示范:新建牧区节水灌溉工程,高效节水示范项目。 信息化及人才发展:新型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培训水利人才。 第三节 能源

调整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积极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完善能源供应体系。围绕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提高天然气输送能力。加快变电站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推进电网智能化建设。加强农村沼气能源建设和沼气技术服务,提高沼气普及率和利用率。

专栏4 能源重点工程 新能源:计划在林镇、南梁、乔川、元城、五蛟、上里塬、城壕等7个乡镇建设太阳能发电站。计划在紫坊畔、乔河、乔川、上里塬、南梁等乡镇建设风力发电项目,安装132台单机容量1500KW或者100台2000KW的风力发电机组及配套式变电站和35KV架空集电线路;太阳能路灯改造。 电力建设:新建110千伏输变电站1座、110千伏线路52公里;新建改造35千伏输变电站6座,35千伏线路132.6公里,新建10千伏线路380公里,0.4千伏线路3410公里,城南新区电力配套,老城区地埋线改造。 农村能源建设:在全县15个乡镇新建户用沼气6000口,大型沼气池10座,村级服务网点43个,在悦乐镇新建三沼综合有机肥料加工厂1座,配套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各8000台,新建秸杆固化成型燃料加工点2处。 第四节 通信和信息化

1、加快现代通信网络建设。超前实施信息系统技术升级,有步骤、分层次地促进电话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加强信息传输基础设施及机关单位网络信息化建设。到2015年,川塬区网络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户电话入户率达到85%,移动、联通、电信通信网络覆盖全县,基本实现信息共享。

2、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以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旅游信息化、农业与农村信息化、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为重点,不断延伸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服务,大力发展和提升电子商务、地理信息、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服务能力,建立基本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增强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应急通信能力。

11

专栏5 通信及信息化重点工程 通乡数字电视:在全县15个乡镇实现数字电视化,电视节目现场直播,提高电视制作水平。 联通基站建设:在全县建设70个2G基站、30个3G基站,实现2G信号全县覆盖。 移动基站建设:在全县15个乡镇建设148座移动通信基站。 联通自有城域网建设:在县城新建20KM光缆。 村村通工程:在全县15个乡镇建设村村通光缆430.5KM。 固定电话调换容量建设:在15个乡镇扩建固定电话调换容量10000线。 宽带端口容量建设:在县城新建宽带端口容量5000线。 校园一卡通工程:在全县15个乡镇建设校园信息机120台。 终端机建设工程:在15个乡镇建设食e通终端机5000台及车务通终端机2000台。 政务通工程:在15个乡镇建设政企办公软件平台600家。 集团专线建设工程:在县城接入光纤集团单位420户。 第五节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以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和实现县城规模扩张为目标,按照“改造旧城、建设新区、强化管理、提升品位”的总体思路,加强城市化建设,加大蓬河工程拆除和城南新区、县城东部新区开发建设力度,重点实施好城中村、南亚、百汇、赵沟门桥等区域段旧城改造。拓宽改造华庆路、华吴路,新建绕城道路10公里,城区连接道路3条40公里及立交桥建设。扩建县城供水工程和县城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完善城区供水、排(污)水管网和配套设施。完善悦乐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配套,新建南部新区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5760套,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468户,建成档案综合业务楼,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以柔远河整治、老城改造为契机,重点打造双塔森林公园绿地和实施南部新区绿地建设,绿化覆盖率达到35%。不断加快县城开发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使县城发展空间充足、配套功能完善、人居环境优越,全力打造陇上精品县城。

12

专栏6 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工程 工业集中区建设:完善悦乐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配套,新建南部新区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 新城区建设:续建城南新区,新建县城东部新区。 市政工程:新建绕城道路10公里,县区道路3条40公里,立交桥1座。供水厂改扩建,建集中供热工程3处。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保障性住房5760套,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468户,建档案馆综合业务楼一幢。 旧城改造:改造城中村5处,改造南亚、百汇、赵沟门桥等区域段,拆除蓬河工程39处。 第五章 产业发展

第一节 旅游业

挖掘南梁革命历史,深度开发红色旅游产业。按照建设“全国红色旅游重点县”的战略定位,深度挖掘南梁革命历史“两点一存”的历史作用,举办陕甘边党史高峰论坛,提升“红色南梁”党史研究地位,树立“红军从这里走向辉煌”红色品牌。以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南梁政府)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二期项目、延安干部学院南梁教学点二期工程、马锡五审判方式陈列馆暨**市法官培训基地、刘巧儿事迹陈列馆暨陇东妇女解放事迹纪念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文物保护修缮等重大项目为依托,分步实施以南梁纪念馆为中心的土地革命红色旅游景区,以抗大七分校旧址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抗大教育旅游景区,以军民大生产纪念馆为载体的屯垦文化旅游景区。“十二五”期间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南梁革命纪念馆和抗大七分校景区分别晋升国家4A、3A级旅游景区,切实确立红色旅游的龙头地位。加大生态、人文、工业旅游的建设步伐。加大东**森林公园、大小凤川生态休闲度假村的建设力度,有效保护中国出土最早的旧石器遗址、战国秦直道、秦长城、大顺城、金代双石造像塔、宋代砖塔,推进以范公祠、双塔寺为核心的双塔森林公园提升步伐,构建红色、生态、人文资源互为补充的旅游产业格局。加强区域合作。重点开拓西安、咸阳、铜川、银川、延安、兰州等中远程客源市场。加快推出兰州—会宁—六盘山—**—延安、兰州—银川—**—延安、西安—**—吴起—志丹—延安区际旅游线路。争取在5年内,把**融入陕甘宁红色旅游圈,实现资源、客源利益共享。加强宣传促销。坚持每两年筹办一次“**·南梁红色旅游文化节”,将其培育成陇上知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