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工工艺学》课程标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车工工艺学》课程标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11a9310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5

《车工工艺学》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四号黑体)

课程名称: 车工工学 总 学 时: 87 适用对象:机械加工专业本/专转本/专科一二年级学生 开课学期: 第 二学期至 第 三学期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车工工艺学》是一门培养学生全面掌握中级所需要的工艺理论知识的专业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中级车工所需要的工艺理论知识。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1).了解常用车床的性能、结构、传动原理,掌握常用车床的调 整和维护保养方法。

(2).能较好地解决实际操作中的计算问题。 (3).能合理的选用常用的刀具。

(4).掌握车工常用量具的用途、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

(5).会较合理地选择工件的定位基准,了解常用车床夹具的结构 原理和安方法。

(6).会较合理地选择切削用量。

(7).会制订中级零件的车削步骤,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先进工 艺。

(8).会分析废品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方法。 (9).懂得车工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文明生产等知识。 (10).能查阅有关的技术手册。

(11).了解本专业的新工艺、新技术及提高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

方法。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跨2个学期,分为《车工工艺学(上册)》、《车工工艺学(下册)》、部分。本课程重点是车工工艺的理解;掌握把理论知识整合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且与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实践知识, 激发学习兴趣,消化、巩固、应用理论知识;难点是车工加工的理解。

《车工工艺学》(上册)的重点章节是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难点章节是第五章、第八章。

《车工工艺学》(下册)的重点章节是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难点章节是第三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车工工艺学》教学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实践教学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项目教学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最快发展。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教学目标,完成共同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策略、方式与手段。根据中职教育的目标、学生的特点、教学设备以及企业对该技术知识的需求,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五)实践环节 1. 课程实践主要内容与要求 积极参加实践,提高学生的能力,提升车工理论知识,锻炼车工技能。参加车工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学时分配:22学时。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车工工艺学》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章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主要内容 车削的基本知识 外圆的车削 端面和台阶的车削 切断和外沟槽的车削 孔类工件的加工 圆锥面的车削 成形面的车削和表面装饰加工 三角形螺纹的车削 矩形、梯形、多线螺纹和蜗杆的车削 复杂工件的装夹 金属切削原理 车床夹具 车床 典型工件的车削工艺分析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讲授 4 4 4 4 4 4 4 6 6 4 5 4 4 4 4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实训 1 2 2 2 2 2 1 2 2 1 1 1 1 1 1 其它(机动) 小 计 5 6 6 6 6 6 5 8 8 5 6 5 5 5 5 备注 合计 65 22 87 备注:合计的总课时要与“一、基本信息总课时”一致、与教学进程表里面的课时一致。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机械专业学生的基础能力课,是学生获得车工工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专业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对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以及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后继课程的学习、学生的顶岗实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车工工艺学》(上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参考书: 1.《车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车工工艺学》中国劳动出版社,1997 3.《车工(初级)》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车工(中级)》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九)实施建议或说明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 考核形式:闭卷。 评价办法:期中考试占30%,平时成绩占40%(主要考察作业成绩、实践等方面),期末成绩占30%。 三、教学内容纲要 《车工工艺学》(上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车削的基本知识 一、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常用车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名称、作用和传动关系; 2. 掌握车削的基本概念; 3. 掌握确定车工几何角度的三个辅助坐标平面,掌握常用车刀几何角度的名称和作用; 4. 了解常用车刀的材料及特点; 5.懂得切削液的作用、种类及选择;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车床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车削和切削用量 第三节 车刀 第四节 常用车刀材料 第五节 切削液 第二章 外圆的车削

一、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外圆粗、精车刀的几何参数及其选择原则; 2.了解车刀的安装要求;

3.懂得中心孔的种类和作用;

4.了解中心钻折断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5.了解三爪自定心卡盘、四爪单动卡盘、一夹一顶、两顶尖间装夹工件

的特点;

6.了解外圆车削时切削用量的选择;

7.了解外圆车削时产生废品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8.掌握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的刻线原理和读数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外圆车刀 第二节 工件的装夹 第三节 外圆的车削方法 第四节 外圆的检测

第三章 端面和台阶的车削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端面、台阶的作用和技术要求;

2.掌握90°车刀、45°车刀的几何角度及其使用;

3.懂得端面车刀的装夹及注意事项; 4.了解工件的装夹及端面的车削方法; 5.掌握端面车削时切削用量的选择; 6.懂得台阶长度的控制、测量方法;

7.掌握车削端面时产生废品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车端面和台阶用的车刀 第二节 端面的车削方法 第三节 台阶的车削方法 第四节 端面和台阶的检测 第五节 车端面和台阶时产生废品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第四章 切断和外沟槽的车削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切断的概念和外沟槽的种类、作用; 2.掌握切断刀、车槽刀的种类和几何形状;

3.懂得切断和车外沟槽时的切削用量的选择方法;

4.掌握切断刀折断的主要原因和切断时防止振动的方法; 5.懂得切断和车外沟槽时产生废品的原因及预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