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茗堂赋注评》前言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玉茗堂赋注评》前言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138adaa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7a

《玉茗堂赋注评》前言

(一)

我出生于江西临川七里岗乡封溪村,少时读书于乡村。听老师说,汤显祖的爷爷汤懋昭就居住在我村边的酉塘。汤懋昭对汤显祖十分疼爱,祖孙二人常常在一起吟诗作对。可以说汤显祖的成就利益于其祖父的良好教育。壮时就职于七里岗乡党政办,工作之余,喜欢到酉塘走走看看。有村民说汤显祖写戏时就是住在村边那幢老房子里,房子

边上有一片罕见的竹林,有一次因过于动情哭晕在竹子林里。我看到老屋上有石额,上有“玉茗流芳”四字,惜前些年让村民拆售了。还好我留下了一张相片印在《七里岗乡志》上。村民又云:汤显祖小时候非常聪明,是因为他喜欢吃这个村种的莲藕。仔细一看,这地方的莲藕确实比其他地方要多一到二孔。后来,有人在

重庆图书馆找到这个村的民国9年刻印的《酉塘汤氏重修族谱》,说其实这个村与汤显祖家族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族谱中收录了临川毓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张宗载写的序言,序言称酉塘汤氏"与临川玉茗诸

1

汤氏不相为氏者也。汤氏历酉塘自为族已数百年,与临川玉茗诸汤氏同为宣慰大夫万四所自出,而始祖刚断自银一公,而毫不攀援附和者。"这位校长就是在汤显祖家族墓地的旁边上的学校教书。按说应该无疑。可是,我们大家都知道,族谱作为封建家族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书。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张校长这样写似乎是正本清源之意。但是为什么酉塘村边上还有湖墓汤家,为什么不与这个汤家也撇清关系呢?再一个,你修自己的谱,为什么要说到别的地方去呢?为什么特別地强调两者沒有关系呢?据1987年版《临川县地名志》注释:“酉塘下,在七里岗乡正北2公里山脚下。江、汤二姓杂居。始迁人江氏于明代嘉靖年间迁入。又清乾隆年间,汤氏始迁人汤文斌由西津渡汤家迁入。”而1987年版《抚州市地名志》注释:“西津渡汤家,在上东源2公里处的山脚下,105户557人。汤氏由抚州城灵芝山迁此建村,已历12代。”这实际上是表明了酉塘下汤氏是先由抚州城灵芝山(文昌里)迁西津渡汤家,再迁酉塘下村的。

后来,我又读到了比这个族谱更早的书,看到更惊讶的事。这本书是由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张岱所著,嘉庆五年刊行的《夜航船》。在这本的书里,我惊讶地读到连汤显祖后人不识其祖的记载。如果说谱的记载说的是同祖不认,那这个故事说的是同宗不认。这个故事的全文如下:

亡友严又茗,明代至今五百余年,其所瓣香而心注者唯一汤若士,颜其堂曰:“又茗。”有荐之南昌幕中,主人调抚州,遂访临川汤氏后裔。得一副贡生,其人胡须满颊,腐气触人。又茗日:“久仰玉茗先生清风亮节,不识玉茗全集外,还有几种遗书否?”其人日:“客误矣。

2

豫铭堂稿乃敝徒邵某所刻,仆为之批阅。尊驾所问玉茗堂集,舍下无书名,去问坊肆可耳。”又茗大哭。其家以为不吉,哄起一堂,几被诟骂。

这个故事记载的是作者张岱的朋友严又茗因仰慕汤显祖,到临川访问汤后人的事。这个故事,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汤族的人对他家的祖先汤显祖的印象的淡薄,连汤后人读书的都不知他家里有这样一位祖先,其他人就更不用提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知道,汤显祖一生蔑视封建权贵,常得罪名人。晚年淡泊守贫,不肯与郡县官周旋。这种性格作风使他同讲究厉行气节、抨击当时腐败政治的东林党人顾宪成、邹元标等交往密切。汤显祖赋闲在家时,东林党人李三才管理漕运时,曾希望引荐任用他,但汤显祖未答应此邀。由于东林党人开放言路指责朝政,触动熹宗时专权的大太监魏忠贤,魏忠贤开馆纂修《三朝要典》,在霍维华的基础上纂辑万历、泰昌、天启三朝有关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三大案的档案资料,打击东林党,同时造编《东林点将录》等文件上报朝廷,1625年(天启五年),明熹宗下诏,烧毁全国书院。次年,东林书院被拆毁。东林党人也遭到打击,杨涟、左光斗等许多著名的东林党人都遭到杀害。汤显祖的儿孙又是复社朋友,汤季云毁去他甲申以后所作的诗,更应当和清初文字狱深有关系。可以想知从南明到清初一段时间,汤家子弟和族人曾饱受许多逃亡的痛苦和政治黑暗的威胁。所以出现同祖不认、同宗不识的情况应该是可以理解的。

(二)

好在真正的艺术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他应有的色彩的。

3

也许正是经过了四百年的历史动荡与播迁,才让人感受到汤显祖真正的价值,才让人感受到汤显祖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对中国文化前途发展的启示。

汤显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其祖上四代均有文名:高祖、曾祖藏书、好文;祖父汤懋昭博览群书,精黄老学说,善诗文,被学者推为“词坛名将”;父亲汤尚贤是个知识渊博的儒士,为嘉靖年间著名老庄学者、养生学家、藏书家,他重视家族教育,为弘扬儒学,在临川城唐公庙创建“汤氏家塾”,并聘请理学大师罗汝芳为塾师,课教宗族子弟,生子汤显祖、汤儒祖、汤奉祖(汤凤祖)、汤会祖、汤良祖、汤寅祖;伯父汤尚质酷爱戏曲,还从事过戏曲活动;母亲自幼熟读诗书。

汤显祖天资聪慧,从小受家庭熏陶,勤奋好学。5岁时进家塾读书,12岁能诗,13岁从徐良傅学古文词,14岁便补了县诸生,“童子诸生中,俊气万人一。弱冠精华开,上路风云出。”18岁因病没能参加乡试,21岁中了举人,“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者也。彼其时于古文词而外,能精乐府歌行五七言诗,诸史百家而外,通天官、地理、医药、卜筮、河籍、墨、兵、神经、怪牒诸书矣。公虽一孝廉,而名播天壤,海内人以得见汤义仍为幸。”26岁时,在临川知县李大晋的赞助下刊印刊印了他的第一本诗集《红泉逸草》。

按他的才学,在仕途上本可望拾青紫如草芥了。但当时的科举制度已经腐朽,不以才学论人。万历五年、万历八年两次会试,当朝首辅张居正要安排他的几个儿子取中进士,为掩世人耳目,想找几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作陪衬。他打听到最有名望的举人莫过于汤显祖、沈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