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平面设计技巧——我的方案点评方式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论建筑平面设计技巧——我的方案点评方式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1570f7d76c66137ef061912

论建筑平面设计技巧——我的方案点评方式(转)

戴晓华:

清华大学建筑系学士、硕士,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1964年生于郑州。1981年开始在清华大学建筑系学习。

1989年后在烟台大学建筑系、郑州工学院建筑系任教。

1999年后北京中联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设计公司任建筑师。

2006年后在郑州北京多家建筑设计和房地产公司任建筑设计顾问。

2008年-2009年在郑州市城乡规划局从事建筑设计审批。

2010年后在北京多家建筑设计公司从事建筑设计。

2011年6月后,组建自己的“建博双优”设计工作室。

2012年3月注册成立北京华松云清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过去十几年,在从事建筑设计之余,长期从事建筑设计方面的交流宣传等活动,曾任几大建筑类报纸的专职兼职编辑记者,现公司业务计划还包括创办建筑设计信息方面的杂志、网站、专门的QQ群和微博等媒体,策划编辑图书,对建筑师、建筑设计企业和建筑设计行业行业进行介绍和评价,组织建筑设计方面的评奖、展览、论坛等。

关于“建筑平面设计技巧”这个题目,确实是我近年来比较关注的、着重研究的,也是想多向建筑师们呼吁重视的内容。

平面设计与外观设计是建筑设计中同等重要的两个方面,但多年来业内形成重视外观、忽视平面设计的状况,已经引起许多资深建筑家的忧虑。贝聿铭西单中国银行大厦中方主设计师、KDKE首席建筑师寿震华先生在1999年北京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大会上,曾宣读过一篇“重新教育我们自己”的论文,抨击我国各大建筑院校所进行的建筑教育完全不适应中国现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的弊病。时隔10年,寿震华先生又在《实用建筑设计——寿震华论文集》中提醒我们,中国的建筑设计已经误入了建筑功能与外部造型脱节的怪圈,将建筑设计等同于立面造型设计。而且这一潮流正在误导我们的政府和业主!【查看详情】在这个问题上,我的观点和寿震华先生一致。

我在“建筑平面设计技巧”方面的体会来自于:

1、当大学教师时教建筑设计课、辅导学生时的感受。

2、我在郑州市规划局曾经从事规划审批一年半,看到上百个项目的设计,建筑平面设计好的不多。

3、我在设计工作中的实际感受。我个人是即重视外观又重视平面的,但是设计公司的老板大多是不重视平面的,这大概与市场化有关吧,但实际上甲方还是很重视的。

4、个人观点:建筑外观的好坏评价,往往以设计师个人的灵感和业主的主观喜好为主,难以有共同的标准,但建筑平面的评价还是有一些共同的标准的,比如注册建筑师考试的评分标准。

我在“建筑平面设计技巧”方面曾经有一些行动,包括:帮助寿震华先生编辑建筑平面设计论文集【查看论文集】;在ABBS建筑论坛的帖文“需要多一些重视建筑平面设计的高水平” 【查看详情】;

对今年注册考试的建筑设计科目的评论【查看详情】;也计划进行一些建筑平面设计方面的培训辅导和顾问服务【查看详情】,但还没有付诸行动。

在本话题中,关于“建筑平面设计”的原理、基本方法我就不多

说了,课堂上会教,不少书上都写的有。我主要想结合实际设计的例子,也就是建筑设计实例的平面图,进行评点、修改。让大家感悟一个好的平面设计应该考虑哪些问题。

我对方案的点评,一般采用书面方式,因为我觉得口头点评不深入,说完了你也记不

全、记不住,问题解决的不全、不好。我的办法:先要求学员或我管辖的建筑师,将设计方案、设计条件要求用A4纸打印出来,我就在设计图纸上用红笔批注问题。

问题其实有两种,一种是对错方面的,一种好坏方面的。要效果好的话应该用两种颜色笔批注。还有就是除了指出问题,还可以适当地提出改进的建议。如果有新建议,我就在原图的基础上,按照尊重原图的特点,重新画一张建议的新方案,当然新方案只是调整完善,保证原设计师的原创还是必须的。这两种图,我一般用彩色复印机复印出副本,交给被评图人,同时做一些口头说明。被评图人根据图纸副本理解、修改,正本由我保留,下次他再交图我可以对照看改正了多少,同时正本我也可以用来扫描成电子文件或编书出版。

现在,用这种办法我已经整理出二三十套经过评改的方案。本次话题主要是发一些今年的注册建筑师考试的方案设计科目——“博物馆设计”的图,其实也在建筑论坛里讨论过一些,这次是再集中一下,大约发五六套图。

另外我想讲一点一级建筑师注册考试的方案设计科目的评价办法。这个考试不像别的

考试主要是客观题、选择题,大体方案好坏虽然没有直接的判分规则,但是它影响评卷人的印象、感觉,影响评分的松紧程度,评卷人都是经验丰富的建筑师吧,他感觉你的方案好,即使原则问题要扣分,也会送一些,尽量让你通过,大体上让评卷人感觉不好,扣分就严,总体上的松、严之间,差个五分、十分都有可能。

从注册考试要求来谈,是针对一些人认为“建筑平面设计”是“没什么标准”“没什么好坏”的观点来谈的,这个注册考标准就很明确,而且不考外观,只考平面,足以说明平面设计是建筑师的基本功。有些人认为题目要求和评分标准有不合理的地方,我也感觉到,但是考试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实际的项目要求,甲方就是会有些不太合理的要求,建筑师应该会应对这种要求,尽量在满足这些要求下做好。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平时训练中,尽量追求高一些,让自己的能力尽量达到注册考试的70分、80分、90分的水平,这样考试就容易通过,平时只追求60分,考试时一紧张,或理解题意不清楚等出现其他意外情况,就很难达到60分了。

另外我再说一点,方案点评对提高方案能力虽然很重要,但是“天桥把式,光评不练”,

光点评别人的图是不够的,你还需要将自己的设计方案拿出来和同行切磋,给高手去评改,人家评改之后,自己再重新再画一遍,你可能有新的思路产生,这样反复修改,你的方案能力就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同样一个题目,通过多个方案的点评,反复练习,加深印象,理解流线、分区、交通等处理方法,这样碰到这一类项目,你就得心应手了。

闲话少说,我在这里晒一下我的评图,可能也会有些网友不理解、

不同意我的点评和修改思路,这没什么,我们点评方案的目的是学习一种研究平面、功能的方法,自古就不是华山一条路。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我就用今年注册考试“博物馆设计”的题目,作为一个任务,所

公布的方案和点评都来自我和网友们的探讨,今天也希望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先看任务书—— 博物馆设计任务书

一、任务描述:

我国中南地段某地级市拟建一座两层、总建筑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的博物馆。

三、建筑设计要求:

1、博物馆布置应分区明确,交通组织合理,避免观众与内部业务流线交叉,其主要功能关系图见图一、图二。

2、博物馆由陈列区、报告厅、观众服务区、藏品库区、技术与办公区五部分组成各房间即要求见表一、表二。

3、陈列区每层设三间陈列室,其中至少两间能天然采光,陈列室应每间能独立使用互不干扰,陈列室跨度不小于12m。陈列区贵宾与报告厅贵宾共用门厅,贵宾参观珍品可经接待室,贵宾可经厅廊参观陈列室。

4、报告厅应能独立使用。

5、观众服务区门厅应朝主干道,馆内观众休息活动应能欣赏到湖面景观。

6、藏品库区接受技术用房的藏品先经缓冲间(含值班、专用货梯)进入藏品库,藏品库四周应设巡视走廊,藏品出库至陈列室、珍品鉴赏室应经缓冲间通过专用的藏品通道送达(详见功能关系图),藏品库区出入口需设门禁,缓冲间、藏品通道、藏品库不需要天然采光。

7、技术与办公用房应相应独立布置且有独立的门厅及出入口,并与公共区域相通,技术用房包括藏品前处理和技术修复两部分,与其他区域进出须经门禁,库房不需天然采光。

8、适当布置电梯与自动扶梯。

9、根据主要功能关系图布置主要五个出入口及必要的疏散出口。

10、预留扩建用地主要考虑今后陈列区及藏品库区扩建使用。

11、博物馆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报告厅层高不小于6m,其他用房层高4.8m。

12、设备机房布置在地下室,本设计不必考虑。

【查看任务书详情】

方案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