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注册会计师CPA会计复习笔记原创高分学习笔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9年注册会计师CPA会计复习笔记原创高分学习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17147cb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16

2、 调整:跟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份额比较,前者小的调高成本并计入“营业外收入”。

3、 投入部分公允与账面的差异计入“投资收益”;

4、 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部分(如可供出售金)也转入投资收益(因为已终止确认金融资产) ? 长期股权投资转换——5%(或25%)上升至60%

1、 成本:原来那部分的公允价值(账面价值)+投入部分的公允价值(包含费用);

2、 如为5%金融工具,则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部分(如可供出售金)、其他权益变动也转入投资收益;如为后者,则是在处置时才将其他综合收益转出。(仅此一个特殊,其他均在转换日级转出)。 ? 长期股权投资转换——60%(或25%)下降至5%

1、 成本:剩余部分的公允价值。公允与账面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2、 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部分、其他权益变动也转入投资收益。 ? 长期股权投资转换——60%下降至25%

1、 首先根据享有的份额与成本比较,判断是否账面价值小于享有份额。如是,则增加初始成本,并计入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因为这种差异是以前形成的)

2、 其次调整以前期间的应享有的损益,参考权益法计算数额计入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因为这种差异是以前形成的)。 3、 对于现在期间应享有的损益,根据权益法计算数额计入“投资收益”

4、 对于被投资企业其他综合收益或其他权益变动,不管以前期间还是现在期间,均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或其他权益变动。

5、 总结: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可简单视为从一开始便按照权益法在核算。 6、 因其他股东增值导致持股比例下降转为权益法的,则新的比例*增加的净资产-减少的比例*原来账面价值,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 合营安排

1、 总共有两方主体:合营方与参与方。两方实际上会计处理完全一样。

2、 合营安排认定,关键在与共同控制。共同控制-能够控制的绝不是一方;且这种控制的组合有且只能有一组;仅享有保护性权利的一方不属于共同控制。 3、 合营分类:合营企业及共同经营。两者区分的实质是对净资产享有权利还是对总资产分别享有权利。

4、 共同经营会计处理:拥有所有权的方式投入的视为其自有资产处理。共同购买投入的并共担负债的,按照份额确认。对于投资人与共同经营之间的交易,按照正常顺流逆流交易处理,仅确认其他参与方的损益。构成业务的全额确认利得损失。

5、 合营企业的会计处理:对企业拥有重大的影响的,按照长期股权投资处理;

不具有重大影响的按照金融工具处理。 ? Tips

1、 合并财务报表中计入的数是全额的,不用乘以持股比例,但考虑关联交易。个别财务报表计入的数是比例数据,需要考虑持股比例。但不管是合并报表还是个别报表,如被合并方以前在最终控制方存在商誉的,同样需要将商誉计入成本中。

2、 在同一控制下合并,如支付的对价小于净资产账面价值,则视为被投资方对自己的投资抵消了价款,因此需要确认正的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P50.

3、 被投资单位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一致的,调整后的净利润=账面利润-(公允价值-账面价值)*出售比例。(原因:公允价值大,意味着需扣除的成本就要大,账面价值最后都体现为成本了)

4、 投资人与合营企业的关联交易,不管顺流逆流,计算利润时首先减去投入资产形成的损益,再加上该资产公允与账面的折旧差额。

5、 总结:范围内的增持,均是以公允价值确认增持的入账成本(包含“成本法”增持),仅权益法需要考虑调整确认营业外收入。

6、 总结:超范围的增持,也均是以公允价值+以前部分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确认为成本。单对于权益法和金融资产,还需要考虑将已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都转入投资收益中。且最终结果为权益法的,还需要根据比例来调营业外收入。

7、 总结:凡是下降成为权益法核算的,都要追溯调整,视为一开始就采用的是权益法核算。如为上升成为权益法的,则不这样处理。

8、 发行权益证券手续费不会影响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只会抵减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9、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不确认付出对价资产的处置损益。

10、 在以公允价值投入企业形成长期股权投资时,计入成本的公允价值一定记得算上增值税。

11、 权益法核算中:因存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影响到折旧差异进而影响到利润差异,卖出多少就要结转多少存活的成本,进而需按售出比例确认成本。因内部交易形成的未确认损益,则相反,卖出多少则实现多少损益,利润中需扣除未实现部分的损益。前者按售出比例减,后者按剩余比例减。

12、 其他综合收益现在与资本公积已经平起平坐了,在题目问到对资本公积的影响数额时千万不要将其他综合收益记入。

13、 总结:损益与投资收益的区别。损益是个当期概念,只计算当年;投资收益是一个跨年(项目收益)的概念,计算整个投资期间的损益。

14、 总结-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其他权益工具(可转债权益部分)。其他综合收益代替了原计入其他资本公积且最终会转入损益的内容。现在的其他资本公积仅用于核算除净损益、利润分配及其他综合收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变动。

15、 做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数据中出现\其中\,表示前一个数据是包含了

后面的数据的,要注意减掉。

? 第五章固定资产

? 初始计量-疑难总结

1、购入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了,不用再计入成本。

2、生产经营用动产(如设备)耗用的原材料,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不用再作进项税额转出(因为后续生产的产品也是缴纳销项税的),借固定资产,贷原材料;如为不动产(如厂房)耗用的,进项税额转出计入成本,借固定资产,贷原材料+进项税额。且都不用计算销项税额。

3、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盘亏、报废等不管人为还是天灾均将扣除责任及赔款后的净损失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你,盘盈则冲减成本。

4、(安全生产)专项储备:提取时,借生产成本,贷专项储备。用于安全生产设备建造时,先通过在建工程归集,然后再转为固定资产。同时按照同样数额冲减专项储备(借专项储备,贷累积折旧),相当于把固定资产全额一次性计提了折旧并冲减了储备。后续年度该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专项储备\期末余额反映在所有者权益项下

5、弃置费用:金额较大,则记入固定资产成本(借固定资产,贷预计负债)。后续预计处置费用增加的,同样增加固定资产成本,预计费用减少的,减少固定资产成本,当冲减额以账面剩余价值为限,不足以冲减的,记入到损益(收入)。 6、环保设备也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尽管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流入,但可以防止经济利益流出。 7、固定资产各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的,分别确认为固定资产并分别计提折旧。

? 固定资产后续计量

1、不计提折旧的情况:已足额提取的;非生产用固定资产(不动产除外);单独计价计入固定资产的土地(历史问题)。

2、已达到可使用状态当尚未竣工决算的,按照预估值计提折旧。竣工后按照剩余价值和剩余期限计算折旧,以前已计提的不再调整。

3、折旧方法: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余额*2/使用年限每一年计算分母都不用变,最后两年一定要改为直线法;前面完全不用考虑净产值,后面两年才考虑);年数总和法(年数加总作为分母,剩余年数作为分子)。如采用双倍法或年数法,则计算折旧的年限不是会计年,而应当是可使用状态的完整12个月,切记切记。

4、后续支出:资本化后续支出,替换部件的要同时做加法和减法,大修理期间固定资产忍让照常计提折旧。费用化支出不得采用预提或待摊的方式。 ? 固定资产处置

1. 持有待售:划分条件为同时满足\作出决议\、\签订不可撤销合同\及\不足一年\;不再计提折旧;按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孰低计量;不再符合条件的,按照视为持续计算价值(持续正常计提折旧)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