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楚墓(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东周楚墓(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175616925c52cc58bd6be0c

米。木椁四周上下填塞白膏泥。棺室位于椁内偏北。外棺为平底长方形;内棺弧形悬底,外髹黑漆,内髹朱漆,以绳捆缚。墓主人仰身直肢,已朽。棺椁之间的东、南、西三面均留有空间,形成彼此相通的三个边箱。随葬器物多放置于三个边箱内。西边箱通南边箱处还横置一陪葬小棺,棺外也用绳索捆缚,棺内空无一物【图10:浏城桥1号墓棺椁平剖面图;图11:浏城桥1号墓随葬品分布图】。

随葬器物共262件。棺内置铜剑及玉器等日常用器。东边箱放置漆木用具、镇墓兽、兵器、皮甲以及少量陶器;西边箱放置鼓、瑟等乐器及车马器等,南边箱内则放置陶、铜礼器和兵器等。随葬品中的青铜器有铜鼎4件,陶礼器则包含了鼎、簠、缶和鼎、敦、壶的组合,并见有升鼎和簋。

其器物组合与形制特征介于随州曾侯乙墓与信阳长台关1号墓、江陵望山1号墓之间,大体相当于战国早期偏晚。

江陵藤店1号墓157

藤店1号墓东南距楚都纪南城约9公里,墓葬在一较高的岗地上,发掘时地面已无封土堆。该墓为带有斜坡墓道的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口平面东西残长11、南北宽9.6米,墓深6.6米。墓道位于墓圹东侧,坡长9.7米。墓口以下有五层台阶。椁室四周填塞白膏泥。葬具为一椁二棺。椁长4.26、宽2.42、高2米。外棺置于椁内西北部,内涂朱漆。椁与外棺之间的空隙,以梁柱分隔出头箱和边箱。内棺为悬底弧形棺,棺木缚以绳索,棺外涂黑漆,棺内漆朱漆。墓主人骨架大致保存完整,为仰身直肢葬,以竹席包裹。

墓内出土各类随葬品共300余件,大部分放在头箱和边箱内。头箱内放置生活用品、皮甲和越王州句铜剑。边箱内除生活用品外,还有兵器、车马器、乐器、漆木器和竹简。棺内则放有随身兵器和装饰品。随葬品中的青铜礼器有成对的鼎、豆、壶以及盘、匜等,此外还有不少陶礼器与日用器,乐器有鼓和瑟。兵器中以越王州句剑最为著名。剑长56.2厘米,剑茎上满缠丝绳,剑身近格处有两行错金鸟书铭文8字“戉(越)王州(朱)句(勾)自乍(作)用佥(剑)”。

由随葬品的组合与形制特征分析,该墓的时代约当战国中期偏早,略早于江陵望山1号墓。

望山1、2号墓158

望山1号墓、2号墓所处的望山墓地,是楚郢都纪南城外重要的楚国墓地之一,位于纪南城西北约7公里。两座墓葬均为有封土堆、带墓道的长方形竖穴土坑木椁墓,二者相距约500余米。1号墓墓口东西长16.1二墓的封土堆均系夯筑而成,底部直径10余米,残高2米余。

米,南北宽13.5米,墓口至墓底深8.4米,墓壁设五级生土台阶,逐级内收。2号墓的规模比1号墓略小,墓口东西长11.8米,南北宽9.4米,墓口至墓底6.6米,墓壁设三级生土台阶。二墓均于墓坑东壁正中设斜坡墓道,1号墓墓道坡长17.7米,2号墓墓道坡长11.2米。棺椁均置于墓室正中,椁室周围填塞白膏泥【图12:望山1号墓平剖面图】。

1号墓和2号墓的长方形木椁均分为三室。棺室位于椁室西北部,以隔板分隔出放置随葬品的头箱和边箱。其中1号墓的葬具为一椁二棺。木椁长6.14米,宽4.08米,高2.28米。棺室内放置两层套棺。2号墓的葬具为一椁三棺。木椁长5.08米,宽2.96米,高2.5米(含下部的横垫木)。棺室内置三重套棺。二墓的外棺均为长方盒状,棺外髹黑漆,棺内髹红漆。1号墓的内棺和2号墓的中棺为悬底弧形棺。2号墓的内棺的形制与其外棺相似。二墓的内棺分别用粗麻绳与丝带捆缚并裹以丝帛等物。墓主人葬式均为仰身直肢,头向东,骨架上下有包裹尸体的衣衾残迹。1号墓的墓主人经鉴定属成年男性,2号墓的墓主人则为女性,年龄在50岁以上。

157 荆州地区博物馆:《湖北江陵藤店一号墓发掘简报》,《文物》1973年第9期。 158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陵望山沙冢楚墓》,文物出版社,1996年。

17

1号墓未遭盗扰,墓内共出土随葬器物780余件,包括成组的铜、陶礼器、兵器、车马器、乐器、漆木竹用具以及少量的玉石佩饰和文书工具等【图版:彩绘漆耳杯】。其中头箱内放置铜、陶礼器【图13:望山1号墓随葬陶礼器组合图】、陶制生活用器、铜兵器、镇墓兽和漆文书工具盒等;边箱放置漆木竹生活用器、漆木铜车马具、虎座鸟架鼓和竹简等;内棺则放置包括越王勾践剑在内的少量兵器和服饰器。越王剑整个剑身两面饰满黑色的菱形花纹;近格处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保存完好,刃部锋利。该墓出土陶鼎14件,其中含镬鼎1件,升鼎3件,作为正鼎的有盖圆腹鼎4对8件,汤鼎1件。其它器物如陶鬲、簋、敦、壶、簠、缶、豆等器物大多为偶数组合。在20余件青铜礼器中,鼎共9件,其中8件为盖纽不同的圆腹鼎,共3种4对。此外还有敦、缶、壶、盘、匜等,也大多成对出现。

2号墓虽早年被盗,仍出土了随葬器物617件,包括成组的铜、陶礼器、兵器、车马器、乐器、漆木竹用具、木俑和玉饰品等。其中头箱内主要放置陶、铜礼器和漆木器;边箱主要放置漆木用具、车马器、兵器和竹简等;棺室内人骨架上下及周围放置20余件玉饰品,应是入葬时穿系于死者衣着上的组玉。该墓出土陶鼎11件,其中镬鼎1件,升鼎2件,作为正鼎的有盖圆腹鼎3对6件,汤鼎1件。其它器物如陶敦、壶、簠、缶等均成对出现。青铜礼器中含有盖圆腹鼎1对2件及小型铁足鼎3件。此外还有敦、缶、壶、尊、盘、匜等,一般也成对出现。乐器中见有虎座鸟架鼓和漆瑟。

1号墓所出竹简中,有5枚简文的内容系以事纪年,从对简文纪年及墓中随葬铜、陶礼器,以及所出越王勾践剑分析,可推定该墓的时代约当战国中期偏晚。2号墓所出铜、陶礼器的组合与1号墓基本相同,时代也应与其大体同时。二墓均为有封土堆、斜坡墓道和多重台阶,一椁二棺或三棺,椁分三室,随葬成组铜、陶礼器的中型墓,属本文楚墓分类中的第二类墓。1号墓的墓主人,一般认为即简文中多处出现的“【卲心】固”,为楚国王族,其身份应相当于下大夫。2号墓墓主人的身份也应与其大体相当。望山墓地很有可能是楚国王族【卲心】氏的家族墓地,而2号墓的墓主人当为【卲心】氏家族的成员之一。

鄂城百子畈5号墓159

百子畈5号墓位于鄂城县城南约2公里的洋澜湖北岸的台地上,这里共发现了4座大体同时的东周楚墓,5号墓是其中最大的一座。该墓墓口长6.92米,宽5.44~5.90米。墓壁有二层台。葬具为一椁二棺。椁室长4.66米、宽3.24米,高1.95米。椁内分为五室,相互套合的两具木棺置于中室。棺内见有墓主人残骨遗迹。椁室西南和西北二端还放置有二具陪葬棺,棺较主棺矮小,棺内也仅见残存遗骨痕迹,葬式不明。

随葬器物大都分布于椁室东头箱和南北两边箱内,少数放置于主棺内,计有陶、铜、玉、漆木、竹器等40件。出土遗物以鼎、簠、敦、豆等陶礼器和日用器为主,铜器仅见有壶盖和带钩各一。另有漆木质镇墓兽、飞鸟及日常用器等。

该墓的时代约当战国中期偏晚。 湘乡牛形山1、2号墓160

牛形山系湘乡县城东北一条丘陵的余麓,1、2号墓即位于其上,相互毗邻。两墓均保存有较大的封土堆,1号墓的封土堆底径29米,残高4.4米;2号墓封土底径31米,残高5.57

1号墓墓口长13.75米、米。两墓均为带墓道的土坑竖穴墓,斜坡式墓道位于墓坑东侧。宽11.78

米,深15米,墓壁设五层台阶,墓道长19米。2号墓墓口东西长20.6米,南北宽18.3米,墓壁设九层台阶,墓道长20余米。 159 湖北省鄂城县博物馆:《鄂城楚墓》,《考古学报》1983年第2期。

160 湖南省博物馆:《湖南湘乡牛形山一、二号大型战国木椁墓》,《文物资料丛刊》第3集,

●1980年。

18

两墓棺椁均置于墓底正中,椁的上下四周填塞青膏泥。棺椁结构均为二椁三棺,中棺均为弧形棺。1号墓外椁长4.9米、宽3.65米;2号墓的外椁长5.2米、宽3.9米。两墓均以内外椁之间的空间,构成头箱、足箱(1号墓无)和左右边箱,陈放随葬器物。墓内的三重棺均髹漆,一般棺内髹朱漆,棺外髹黑漆。1号墓的内棺施夔凤纹和三角形云雷纹彩绘,棺内置笭床;2号墓的中棺和内棺施几何云雷纹和龙凤纹等图案。

两墓均早年被盗,破坏较严重,但仍出土了一批较为珍贵的漆木器、陶器、铜器、竹编织品和琉璃器等。1号墓共出土器物223件。其中有以鼎、敦、壶为基本组合的2套陶礼器,包括镇墓兽、鼓、俑、单辕车模型在内的大量漆木器和铜镜等。2号墓的漆木器中有虎座鼓架、镇墓兽和木俑,残存铜器有兵器铜饰件、构件和车马器若干,此外还见有竹编织品以及绢类织物。

2号墓的封土压在1号墓的封土之上,可知2号墓略晚于1号墓,但两墓的墓葬结构及随葬品特征大致相同,故年代应相去不远,约当战国中晚期之交。两墓相连,当是同茔并穴的夫妇合葬。2号墓规模稍大,且出土有铜兵器,墓主人可能为男性,1号墓的墓主人可能为女性。

四、小型楚墓的埋葬制度及其演变

在整个楚墓分布区中,地处楚国腹心地区的江汉区墓葬最具代表性。其中又以楚都纪南城和当阳季家湖楚城附近的发现最为集中,墓地延续时间长,墓葬类别齐全。迄今为止,这一地区已发现楚墓分布点50多处,已发掘的楚墓达3000余座,主要属小型楚墓,即前述墓葬分类中的第三、四、五类。而发掘墓数众多,已系统发表材料的墓地,要数江陵雨台山161、九店162和当阳赵家湖1633处。这3处墓地共出土东周时期的墓葬1443座。分析这3批墓葬的情况,可使我们对小型楚墓的埋葬制度及其演变有一较清晰的认识。

(一)墓葬形制分类

除九店墓地发掘的5座洞室墓(属战国晚期晚段)之外,其余墓葬均为土坑竖穴墓,共1438座。其中的50座葬具已朽、形制不清,余下的1388座墓按葬具的不同可分为4类,计一椁重棺墓5座、一椁一棺墓705座、无椁单棺墓627座、无葬具者46座。另有一椁双并棺墓2座、无椁双并棺墓3座,均为合葬墓,葬制上分别相当于一椁一棺墓和单棺墓。从墓葬规模上看,这些墓葬属楚墓中的中型偏小和小型墓,其甲、乙、丙、丁4类墓葬大体相当于上述楚墓分类的第三、四、五类(表一)。

161 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雨台山楚墓》,文物出版社,1984年。 162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陵九店东周墓》,科学出版社,1995年。

163 湖北省宜昌地区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系编著:《当阳赵家湖楚墓》,文物出版社,1992

年。

19

表一 雨台山·九店·赵家湖墓地墓葬分类分期表

甲 类 B 赵 1 赵 1 九1赵2 赵1 赵2 赵3 C 赵1 赵1 赵1 乙 类 B 赵 2 赵 2 赵 2 九 2 九 6 九 6 赵1 丙 类 B 赵 1 赵 1 赵 2 赵 1 雨4 C 赵 2 赵5 合 计 4 9 16 A AB A AB C A AB 春 早 早 晚 春 早 中 晚 春 早 晚 晚 战 早 早 晚 战 早 九1 赵3 雨7 九17 20 赵4 赵9 11 雨56 九165 13 赵6 雨41九7 21 九2 赵1 九6 雨38 赵12 (d1) 九1 赵32 雨9 赵1 雨 10 九 3 雨6 九1赵2 (d) 雨24 (d11) 九5 赵 2(d) 赵3 赵6 赵1 (d1) 113 42 雨1 (二棺,d)九3 雨87(d10) 雨2 雨4 九23(d1) 雨3 (d1) 雨1 (d1) (d1) 赵17 (d4) 九5 九2 雨6 九2 赵 2 雨13(d1) 215 九16赵6 283 201 雨1雨5(d1) 雨1 雨17(d2) 中 晚 九3 九1 九4(d1) 雨2雨2 九 113 雨4(d) 赵1 (d) (二棺1) 九7 九12 赵19 (d8) 战 早 晚 晚 3 合 计 雨1(2 九1 棺, d) (d) 九3 (二棺2,d1) 赵2 (d1) 13 61 77 雨14(d1) 雨1雨1九53(d1) 九10 九1 赵2 (d1) 30 8 九 16 459 560 九 6 雨2 雨22九15 九39赵3 (d2) 赵2 九1 雨1 雨22 九 48 九 34 1 4 九 16 417 九 2 278 34 10 54 63 1 134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