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楚墓(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东周楚墓(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175616925c52cc58bd6be0c

(《礼记·郊特牲》)的普遍规律迥然不同的是,此类鼎在楚墓中却往往成偶数出现,这也是东周楚文化中一个十分显著的个性特征。

楚墓中还常见有一种小口罐形鼎【图版:下寺2号墓出土倗鼎】,其自铭为“【氵康皿】(汤)鼎”和“浴【兴共】”。这种鼎仅见于楚和受楚影响极深的地区如曾和蔡。从其本身的铭文及有些器物底部有烟炱痕迹看,它应是一种与南方的生活习惯相适应的温水器167。也有学者认为“【氵康皿】(汤)鼎”是用为煮肉汤的鼎,而“浴【兴共】”则是作煮热水、开水用的鼎。前者可划归食器类,后者可划归水器类168。

此外,在楚墓的礼器组合中还见有主要用作热水器的鐎壶、用作贮水器的浴缶、用作酒器的尊缶等,都是流行于楚地的颇具特色的器物;而铜器附件及纹饰以龙为母题,更是传统楚文化的一个典型特征。

3、 日用陶器的典型组合

日用陶器中最具特色的是楚式鬲及以其为主构成的鬲、盂(钵)、罐、豆组合。楚式鬲以高颈、高裆、高足(后由高锥变为高柱)为特点,足、裆皆由矮变高,成为一种风格迥异的区域文化的典型器;而中原地区的周式陶鬲却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其裆部越来越低矮,足根也越加短小。实际上周式鬲在春秋阶段已在衰退,中原地区的战国墓中,鬲已较为少见,陶器墓中往往以鼎代鬲。而楚式鬲直到战国晚期以后才消失,所以,战国时期的楚式鬲已显然不再属中原文化系统。鬲、盂(钵)、罐、豆也是中原地区一般平民的随葬之器。春秋中期前后,楚与中原陶器墓的组合及器物形态大体一致,均以鬲、盂(钵)、罐、浅盘豆为主。从春秋晚期开始,中原地区已基本没有鬲、盆、罐、豆的组合,而普遍代之以鼎、盖豆、罐,成了一种仿铜陶礼器和日用陶器相混杂的文化形式。可是春秋晚期的楚陶器墓,却一方面保留着大量的鬲、盆、罐、豆类日用陶器组合,一方面又出现了鼎、簠、敦、壶类仿铜陶礼器组合。其中以楚式鬲为主体的日用陶器组合,已显然不同于中原地区同类器的组合。当楚式鬲出现之后,与之结合的盂(钵)、罐、豆,也均显现出了各自的形制和纹饰上的特色。

从春秋晚期开始,楚墓的随葬器物中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器形,例如楚式“长颈壶”,既不见于同期中原文化,也难从前期中原文化中找出它的直接母型,应属典型楚器。从器物形态上看,不少陶器的演变轨迹也迥异于中原地区。例如盖豆,至春秋晚期已成为中原陶器墓的典型器物,在楚文化墓中也时有所见。但中原地区春秋晚期陶盖豆的柄一般较高,战国早、中期逐渐变矮,直至战国晚期乃至更后完全消失渐变成盒;可春秋晚期的楚式陶盖豆却一概为矮柄,类似圈足,由其始见便与中原盖豆分属不同的系统,其后柄部逐渐变高变细,与中原盖豆的差异进一步增大。

4、漆木器与兵器

战国楚墓的漆木器数量多而且很精美是又一个显著特征。春秋时期仅少数墓出土木器,很少有漆器。战国时,墓主身份稍高的,几乎每墓必备漆木器。漆木器中最具楚文化风格的是镇墓兽、虎座鸟架鼓【图18:天星观1号墓出土的镇墓兽、虎座鸟架鼓;图版:江陵枣林铺1号墓出土彩绘虎座鸟架悬鼓】和虎座飞鸟等。镇墓兽的形象为方座上立一兽首,头插双鹿角,或有一座双头相连者。虎座鸟架鼓,系由双伏虎上立双鸟组成的乐器悬鼓。虎座飞鸟的基本形态皆为一展翅飞鸟立于一虎座之上,在鸟背上还插有一对鹿角。这些带有浓郁宗教神话色彩的特殊器物造型均为楚人所特有,反映了楚人的爱好与崇尚,是楚人某种思想意识和信仰的产物。

167 郭德维:《楚系墓葬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168 刘彬徽:《楚系青铜器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25

楚墓中男性墓随葬兵器的现象极为普遍。其墓葬单位随葬兵器数量之多,佩剑遍及各阶层之广是它国所无法比拟的。这应是楚人尚武精神在墓葬中的反映。

附图

图1:下寺墓地墓葬分布图(《淅川下寺春秋楚墓》3页,图二) 图2:包山墓地墓葬分布图(《包山楚墓》3页,图二)

图3:下寺2号墓随葬品分布图(《淅川下寺春秋楚墓》102~103页,图八四) 图4:下寺2号墓随葬铜礼器组合图(拼一版)

图5:包山2号墓平面图(《包山楚墓》48页,图三一) 图6:包山2号墓随葬铜礼器组合图(拼一版) 图7:长台关1号墓剖面图(《信阳楚墓》8页,图七)

图8:长台关1号墓随葬品分布图(《信阳楚墓》图十五,折页)

图9:天星观1号墓棺椁平剖面图(《考古学报》1982年1期,74页,图四) 图10:浏城桥1号墓棺椁平剖面图(《长沙楚墓》23页,图六(B))

图11:浏城桥1号墓随葬品分布图(《长沙楚墓》22页,图六(A),与图10拼一版) 图12:望山1号墓平剖面图(《江陵望山沙冢楚墓》6页,图二) 图13:望山1号墓随葬陶礼器组合图(拼一版)

图14:雨台山555号墓平剖面图(《江陵雨台山楚墓》51页,图四一)

图15:雨台山555号墓棺椁及随葬品分布图(《江陵雨台山楚墓》52页,图四三,与图14拼一版) 图16:雨台山420号墓棺椁平剖面图(《江陵雨台山楚墓》42页,图三一) 图17:赵家湖墓地金家山183号墓平剖面图(《当阳赵家湖楚墓》66页,图四六)

图18:天星观1号墓出土的镇墓兽、虎座鸟架鼓(《考古学报》1982年1期,图二一、二八,拼一版)

图版

下寺2号墓出土铜升鼎(王子午鼎)(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青铜器全集·东周4》图版三,文物出版社,1998年)

长台关1号墓出土玉双龙佩(中国玉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玉器全集·春秋战国》图版二五三,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年)

包山2号墓墓坑全景(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包山楚墓》彩版三,文物出版社,1991年) 包山2号墓彩绘漆棺(湖北省博物馆编:《湖北省博物馆》图版66,文物出版社,1994年) 望山1号墓出土彩绘漆耳杯(湖北省博物馆编:《湖北省博物馆》图版67,文物出版社,1994年) 下寺2号墓出土铜小口罐形鼎(倗鼎)(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青铜器全集·东周4》图版七,文物出版社,1998年)

26

江陵枣林铺1号墓出土彩绘虎座鸟架悬鼓(中国漆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漆器全集·先秦》图版一0三,福建美术出版社,1997年)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