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质实习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野外地质实习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1984facf524ccbff121848f

野外地质实习教案

第一天

室内准备

目的要求

明确本次野外实习的目的、任务及其重要意义并对各条实习路线的地质概况有初步了解。要求学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并要注意安全,加强纪律性。 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堂讲授,学院领导讲话,辅导员分实习小组。 课时:8学时 重点

介绍各条实习路线地质特征。 内容及安排

一、学院领导动员讲话(10~15分钟) ㈠ 强调本次野外实习的重要意义 ㈡ 介绍实习队队长及各位指导教师 ㈢ 提出实习应注意事项 ①要重视野外教学实习工作; ②要注意安全; ③要加强组织纪律性。

二、实习队长或指导教师用多媒体讲授各实习路线的地质概况和主要实习内容(1.5)学时 ㈠ 泾阳县口镇—淳化县花园村实习路线 ㈡ 蓝田县公王岭—灞源实习路线 ㈢ 蓝田县汤峪实习路线

㈣ 长安区沣峪实习路线

㈤ 长安区杨虎城烈士陵园(双竹)实习路线 三、播放《漫话秦川山水》光盘(112分钟)

四、实习分组(辅导员、辅导教师和班长、学习委员共同协商)(20分钟) ①.每15人为一实习小组,配备一位指导教师; ②.每个小组由班长或学习委员担任组长; ③.小组长将各组实习名单提交指导教师。

五、指导教师安排学生预习实习指导书内容(2学时) 六、其它方面准备 1.实习车辆 2.教学实习用品

罗盘、地质锤、放大镜、野外记录本、三角板、橡皮、小刀、铅笔等等。

第二天 泾阳县口镇—淳化县花园村实习

目的要求

使学生认识沉积岩区地质、构造、岩石、矿物的基本特征,学习使用地质罗盘测量产状要素的基本方法。要求教师手把手指导,学生实际测量并学习画素描图。 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实际观察测量后,教师总结。

时间:1天(早晨 7时在雁塔校区东门口集合乘车出发,下午乘车返校) 重点

沉积岩区地层、构造和岩石。 难点

学会使用罗盘和画素描图,教师在示范讲授后,以单独指导,手把手教为主。 内容及安排

每班分两个组:一组从口镇向北观测;另一组从花园村向南观测。 一、学习罗盘的使用方法

在第一个教学点讲授罗盘的使用方法,包括各种地质面产状的测量,方位角和坡度角的测量。

二、圣人桥北侧观测点 ㈠ 圣人桥断层观测 1.断层面特征 2.牵引褶皱观测

3.上二叠统石千峰组(P2Sq)与下—中三叠统纸坊组(T1+2Z)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4.画圣人桥断层和牵引褶皱素描图

㈡ 第四系更新统与上二叠统石千峰组角度不整合关系 1.石千峰组岩性及产状

2.第四系更新统(Qp)岩性及产状 3.二者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4.画素描图(要求有图名、比例尺、方位、图例、产状要素等)

三、圣人桥北—赛古桥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P2S)上部—石千峰组(P2Sq)地质路线观测与描述

1.作信手剖面一条(要求内容齐全) 2.描述常见的几种沉积岩 ① 采集标本(3cm×6cm×9cm); ② 颜色; ③ 主要矿物; ④ 结构构造; ⑤ 胶结物; ⑥ 命名。

3.波痕、层理等沉积构造观测描述 4.硅化木化石观测描述

四、圣人桥南300m处正断层观测描述

①教师指导学生用地质罗盘实测断层面产状; ②教师在露头旁讲解,该断层为什么是正断层? ③教师指导学生画素描图。

五、枣园村南断层及牵引褶皱观测描述 ①教师指导学生用地质罗盘测量断层面产状;

②教师在露头旁讲解,该断层为什么是逆断层?说明用牵引褶皱轴面与断层面锐夹角判定断层两侧岩块相对运动的方法;

③教师指导学生画素描图。

六、响洛潭上石炭统太原组岩性及响洛潭形成原因观测描述

教师根据典型地质特征说明响洛潭形成与瀑布有关,太原组为海陆交互相地层,出露的主要岩性为石英砂岩和页岩。

七、江水管北侧宽缓向斜观测描述 1.观看向斜形态 2.实测两翼产状 3.学生画信手剖面图

八、江水管逆断层及江水管成因观察描述

1.观察在冶峪河河谷中直接出露的断层面,测量断层面产状 2.观察描述断层面两侧的岩性,并测量岩层产状 3.观察描述断层带中因挤压形成的断层泥和构造透镜体

4.在上述观察描述的基础上,分析断层的性质,对断层命名,作素描图 5.分析江水管形成的地质条件或成因 九、口镇—关山大断层观测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