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二首咏柳》公开课教案 - 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二首咏柳》公开课教案 - 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19c2383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5

咏 柳

教材分析:

《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通过课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感受古诗文字美,课文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虽小,但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并且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为了让学生通过诗句感知柳树的美,本节课采用欣赏图片、以读促悟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柳树的喜爱之情。入情入境地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文字美,感受课文意境美,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咏”“绦”这两个生字,会写“碧、妆、绿、丝、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 3.情感态度

通过理解古诗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通过理解古诗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具准备

畅言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古诗词大会的情境导入

1.师:我们每天都在读古诗背古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课件)你能从给出的9个字中,识别一句五言唐诗吗?(掌声送给他)你能从“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说出下联吗?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古诗《咏柳》。(板书课题)

2. 揭题,齐读课题。(咏鹅是赞美白鹅,咏柳就是赞美柳树。) 师:如果老师想赞美梅花,你能帮老师取名吗?想赞美荷花呢?

二、了解作者 1.出示作者简介

贺知章,唐代诗人、书法家。少年时就以诗文出名。其写景诗,较为清新通俗,除了本课《咏柳》外,还有《采莲诗》《回乡偶书》等广为传颂。

想知道贺知章为什么要写《咏柳》这首诗呢?

唐天宝三载,,贺知章奉诏回乡,百官为他送行。当时正是早春二月,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自然格外高兴。在自家的旧宅外,他见到了一株高大的垂杨柳,柳芽初发,在河岸边如鹤立鸡群,英姿勃发。一时兴起,于是提笔写下《咏柳》

一诗,成为千古绝唱。据说,这是千百年来最好的一首咏柳诗了。怎么样?你们想不想读好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感受诗韵。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课件出示古诗《咏柳》,播放录音。 要求:

借助拼音读这首诗,把诗读通顺,把字音读准,试着读出诗的节奏来。

3.指名读古诗。

4.师范读。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请同学们边听边划分节奏。 5.学生读古诗

6.识记生字,指导书写“妆、绿”。 三、诵读古诗,感悟诗情

1. 你知道诗人是怎样赞美古诗的?

生1:诗人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两句来赞美柳树。

生2:一棵高高的柳树,垂下绿绿的叶子,好像是碧玉妆扮成的一样。千万柳条好像是绿色的柳条垂下来。板书:柳树 碧玉 生3:我从绿丝绦看出,注解上说绦是带子的意思,作者把柳条比作了绿色的带子,很美。板书:柳枝 绿丝绦

师:你理解得真好,还有补充吗?

生3:我觉得这两句话中,把新长出的绿叶比作碧玉,把千万条

柳条比作丝带,写得特别美。

师:这句话中,柳叶比作碧玉,把柳枝比作丝带。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比喻)

师:这两行诗作者抓住了早春柳树的特点,把满树的新叶比作比作碧玉,把随风飘动的柳枝比作绿色丝带,多美啊!带着你的对柳树的赞美之情,再读读这两行诗句吧。

师:读得真好!

师:在这首诗的第二行中有表示数量的词“万条”,那么“万条”是不是就代表一万条柳枝呢?在古诗中,有许多数量词并不表示确切的数量。比如《望庐山瀑布》中有这样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话中的“三千尺”不是说瀑布真的只有三千尺,而是用来形容瀑布很长。

3.出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齐读) 师:你觉得这句话写得好不好?说说你的理解。

生1:是谁的巧手裁剪出这些细细的柳叶?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写出了春天的动态美。

生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意思是是谁的巧手裁剪出这些细细的柳叶?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板书:细叶 谁裁出

生3:我觉得这句话把春风当成了人,它会裁剪柳叶。 板书:春风 剪刀

师:这两行诗写得很有意思,这一问一答,既赞美了柳叶,又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