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2015版《思修》教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2015版《思修》教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1ae3c5a9ec3d5bbfc0a744d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大学时期是个体道德意识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对同学们一生影响很大。加强道德修养,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做一个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人,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大学生要认真学习道德理论,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准确把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培养正确的道德判断力。增强道德责任感,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努力锤炼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了解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作用及历史发展,有助于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当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集体的不同利益关系以及产生了调节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道德才得以产生。应该看到,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道德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多样化,特别是随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开始,道德逐渐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意识形式。

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一方面,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相应的道德体系的性质,它所体现的利益关系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在阶级社会

1

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或多或少地会打上阶级的烙印。另一方面,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律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道德的主要功能包括认识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等。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往往借助于道德观念、道德理想、道德准则等形式,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认识自己对社会、他人、家庭的道德义务和责任,使人们的道德选择、道德行为建立在明辨善恶的道德认识基础上,从而正确选择自己的道德行为,积极塑造自身的善良道德品质。

道德的规范功能是指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从道德的特征来说,道德和法律一样,都是人类把握世界的特殊的实践精神,也就是通过规范人的行为发挥作用。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道德的调节功能主要是不断调节社会整体和个人的关系,调节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使个人、社会与他人的关系逐步完善和谐。在社会生活中,道德调节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和其他社会调节手段,主要是法律和纪律密切配合、共同发挥调节效用。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

2

对立阶级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在看到道德具有重大社会作用的同时,也必须看到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并不都是一样的。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相联系,由道德所反映的经济基础、代表的阶级利益所决定。只有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进步阶级利益的道德,才会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否则,就不利于甚至阻碍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

道德的功能和作用彰显了道德的力量。道德的力量是广泛的、深刻的,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意志、行为和品格,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道德的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道德不是千古不变的,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道德也有自己的发生发展过程。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五种基本社会形态,与此相适应,出现了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即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在社会主义社会,有一部分先进分子,还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在同一社会形态中,不同的阶级或人群还会有不同的道德。在阶级社会中,占社会统治地位的道德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而同时存在着的其他阶级的道德则总是处于从属地位。

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

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合乎规律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判继承,并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3

第二节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人类道德的发展具有内在的规律性,人们的道德修养也有其客观要求,都是在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大学生应当自觉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努力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优秀文化的主体。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传统似江河之水,又似生命之流,它是一个民族世代积累下来的相对稳定的历史经验。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集中体现,是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概括。中华传统美德中倡导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和良好行为规范,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今天,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都会面临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问题。世界各国都有各自的历史和文化道德传统,—这是它们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保持自己特色、走出自己道路的重要基础。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实践充分说明,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不能脱离自身的民族性。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是如此,如果离开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弘扬,就会失去历史的基础而难以更好地推进。道德的力量是巨大的,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真善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美德就能汇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形成的。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具有更能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经济社会更好发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