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理论》课程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发展心理学理论》课程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1baa4224b73f242336c5fd4

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知觉变得越来越准确。 2、 注意实现最优化 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 (2)维持功能

(3)调节和监督功能

例如,执行功能(EF)中的注意抑制。 注意的发展阶段:

(1) 阶段一(0—4个月) (2) 阶段二(4—7个月) (3) 阶段三(8—12个月)

实验:婴儿形状知觉中的整体性知觉 幼儿的“画所知与画所见” 3、 信息获得更加经济 (1)确定刺激的外部特征 “轮廓密度理论”(Kamel,1909,1975) (2)获得恒常性 获得恒常性可避免对事物的重新感知

实验:大小恒常性——1m与3m处边长为10cm和30cm物体 研究方法:习惯化法/伴随联系强化法 (3)形成知觉结构单元 “图形视觉理论”(Bank&Salapalek,1981)

个体对对称、集中、结构良好的更容易分辨且注视时间更长。 (五)知觉发展的机制 1、抽取

(1) 抽取事物特性(大小、颜色、轻重、形状等) (2) 抽取事物之间的关系(上下、前后、左右等) 2、过滤

过滤即排除无关信息 例:“鸡尾酒宴现象” 追随耳 实验:儿童过滤无关信息能力的提高 非追随耳 3、注意的外围机制

外围行为的改变——定向反射(视、听、嗅等) 四、对吉布森知觉学习理论的评析 1、反对中介学说,提倡差异说 2、重视知觉的生态环境

3、强调通过知觉的主动探索获得知识 缺陷:只是一个功能性理论,即只探讨了知觉的发展,而没有全面对儿童心理发展进行研究。

第五章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理论

一、理论背景

经典行为主义:华生、霍尔特、魏斯行为主义

新行为主义:斯金纳、托尔曼、班杜拉

流行时间:20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一)社会背景

20世纪初 华生《行为主义者看到的心理学》 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大机器生产——>手工 科学管理的诞生:(泰勒)生产效率的问题 行为控制的发展:行为主义 (二)哲学背景 科学哲学的实证主义

研究对象:客观材料(可观察性)

研究方法:客观方法(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 NOTE:两种实证方法——证实与证伪。例如:“濠梁之辩”,庄子和惠施——“鱼之快乐”。 (三)心理学背景

1、构造主义(机械主义影响,划分为元素)

代表人物:铁钦钠(冯特的学生,他提倡内省法)

研究对象:意识经验——心理过程——三种元素:感觉、意向、感情 What 研究方法:内省法(自我观察) How

Why

身行平行论:生理与心理互不为因果,两者相互平行。

内省法的“刺激误差”——没有内省自己的主观感觉,而去报告刺激本身。 “类比内省”(对于不能进行内省法的对象) 2、机能主义(芝加哥学派)

理论基础: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哲学。 代表任务:杜威、安吉尔、卡尔

研究对象:学习、测验、知觉等机能的心理过程 研究方法:内省法,观察法 基本观点:P62。“意识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工具” 华生的行为主义是对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的反叛 二、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

(一)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1878——1958) 1903年 芝加哥大学 获得博士学位

1908年 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心理学评论》编辑 1913年 《行为主义者所看到的心理学》 标志行为主义 1914年 接触巴的条件反射学说 1916年 研究儿童心理

1929年 出版《婴儿与儿童的心理照顾》 1958年 逝世 (二)基本观点

1、行为主义的界定(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否认意识,研究行为 肌肉收缩 行为:有机体应付环境的一切活动,即行为,行为的基本成分是反应 腺体分泌

行为是一系列反应的联合,即反应系统。

明显的遗传反应,如抓握、吸吮 潜在的遗传反应,如内分泌腺的分泌 反应 明显的习惯反应,如打球,游戏

潜在的习惯反应,如思维——默语(内部言语) NOTE:口语报告法是思维的外部言语化

习得反应:条件反射,习惯方式 反应 非习得反应:遗传的反应

刺激:引发有机体反应的外部和内部的变化,而刺激必然属于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 行为产生的模式:S(刺激)——>R(反应)

适应:指有机体通过运动改变了它的生理状态,那个刺激不再引起反应。 2、机械主义的发展观

(1) 否认遗传的作用

(2) 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重要论断:

(1) 构造上的差异和幼年时期训练上的差异就足以说明后来行为上差异。 (2) 教育万能论。“请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让我放在我自己的特殊世界中教养,那

么,我可以担保,在这一打个婴儿中,我随便拿出一个来,就可以训练其成为任何专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我都能够任意训练他成为一个医生,或一个律师,或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商界首领,或可以训练他成为一个乞丐或窃贼。”(Watson,1925)

3、研究人类行为的方法

基本模式:S(刺激)——>R(反应) 刺激替代/反应替代

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行为疗法 4、行为主义的思维 思维=言语 思维:(1)习惯的思维 (2)无声的思维 (3)计划性思维

思维依靠言语、动作和内脏组织(P71);行为主义否认脑的机能,肯定肌肉的活动。 例如,前言语交流的五个阶段 P170(发展心理学)

对话言语——>独白言语——>嘴动无声言语——>内部言语 5、行为主义的习惯(学习)

(1)习惯——是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过程中学会更快地采取行动的结果,其实质是形成一系列的条件反射(反应系统)。

外部环境:视、听、触、温、味、嗅 环境

内部环境:内脏的、体温的、肌肉的、腺体的 (2)影响因素

a、年龄;b、练习的分配

行为产生的背景——试误说(尝试错误)

桑代克的迷笼实验与学习前线——杂乱无关的动作——>特化动作

格式塔的顿悟说——猩猩的顿悟实验 试误说的学习过程: (1)动机 (2)问题空间 (3)试误 (4)偶然成功 (5)淘汰与选择 (6)整合与协调 产生的条件:

(3) 信息来源不足

(4) 问题难度超出个人能力 行为产生的心理模式:

诱因 机体

需要——>内驱力——>动机——>行为

(无方向) (有方向)

补:分散学习优于集中学习 两种解释:(1)前摄抑制、倒摄抑制;(2)分散学习使人具有内隐学习 (3)条件反射第二阶段(条件反射的自动化) 6、行为主义的情绪

情绪是内隐行为的一种形式,主要是内脏和腺体动作。家庭在情绪发展中的作用。 情绪管理(控制);人格类型:A型(冠心病)、B型和C型(癌症) 三种原始情绪:惧、怒、爱 7、 行为主义的人格 persona——面具

例如 中国传统戏剧 红——忠:关羽;白——奸:曹操 Allport 50种人格定义

行为主义的人格:是由占支配地位的习惯所构成的系统(习惯系统)。 (1) 人格有多种成分 (2) 人格受环境的影响

(3) 强调儿童早期行为习惯对成人的人格影响

例如:儿童的“仪式化”行为遗留到成年的影响,强迫、时间定向等。

成人在某些情况下会以儿童的方式来应对环境,如地震(米)。 (4) 人格改变可以通过环境改变来实现

人格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公心) 三、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一)斯金纳传略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k Skinner,1904—1990) 1931年 获博士学位 哈佛大学任研究员 1945—1947年 印第安那大学任心理系主任 创办《行为实验分析杂志》 1947年 重返哈佛 任终身教授

贡献:P80 经典研究 斯金纳箱/“小画家”女儿 经典实验的分析:

许多动作——>特定动作+强化(强化依随)——>特定动作出现概率的提高 (二)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