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专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3专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1c157f0f90f76c661371a1d

3、归纳近代史上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巨变 结果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第一辛亥革命 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次 和国。 第二次 新中国成立 结束了中国两半社会历史。 任务 维护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十一届三中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时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 次 全会 期。 4、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被动开放又有哪些区别呢? ①前提不同:前者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完整,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进行的,后者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丧失的前提下进行的 ②性质不同:前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经验,更好地增强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

后者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政策,是帝国主义为了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中国而提出的

③结果不同:前者有利于我国引进外资,发展中国的民族经济;后者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而不利于中国的民族经济发展

5、分别指出近代、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关系。

近代世界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被迫开放,卷入世界市场。

当代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中国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主动开放,加入WTO,融入世界经济。

【典型示例】

1、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 ( ) A、肯定了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 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B、转移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

D、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

2.(2008·广东单科·T15·3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 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 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

3、下列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C、土地私有,自负盈亏 .

B、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

4、(2011年福建20.)据图5判断中共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17

A.设

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5、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A、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 C、让世界认识中国

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

B、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 D、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第三节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邓小平南方谈话及其重要作用,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②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③了解中共十五大关于建设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充分认识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①多方面收集有关苏东剧变、中共十四大、上海浦东开发、中共十五大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材料(图书馆、网络等等),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判断、整理和分析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的艰巨性。

②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回顾和综合,培养和提高分析认识当代一些重大问题的能力以及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趋向的能力和动态历史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中共十五大则是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业全面推向前进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充分认识社会主

18

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知道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③引领学生建立一种开放、包容和与时俱进的心态,树立向伟人学习的志向和为中华民族进一步发展做贡献的决心。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 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二、难点:如何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教学过程】 〖复习并导入〗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临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国怎样才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怎样搞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认真解决好的课题。

讨论:为什么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期?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着严重的考验,能否汲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深刻教训,避免来自“左”与“右”两个方面的消极影响,使改革开放顺利进行,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讲授新课〗

一、历史性的跨越

(一)阅读第一目,思考:

1、分析20世纪8、90年代的国际国内形势。

2、归纳邓小平南巡讲话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3、归纳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二)讲解

1、20世纪8、90年代的国际国内形势。(演示有关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文字、图片材料,了解中国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恶劣的国际环境;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的艰巨性。) (1)国际风云变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国内政治经济低谷——信仰危机、国企困顿、外商撤资 2、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

(1)内容:①关于党的基本路线 ②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 ③关于判断实践的标准 ④关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⑤关于社会主义本质 ⑥关于发展问题

强调: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进一步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个精辟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从而使我们从长期“左”的思想束缚下解放出来,明确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

(2)意义:对处于关键时期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

3、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

①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②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③要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4、案例分析,感悟历史 材料一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材料二、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 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分析:问题:企业没有自主权,行政效率低,不能发挥创造性、积极性,造成了官僚主义,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原因:计划经济统得过死,条块分割,背离经济规律,挫伤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阅读第二目,思考:

1、概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过程(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国有企业改革;中共十五大的创新)

2、分析中共十五大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意义。 3、了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主要区别

4、合作探究:结合身边的生活实际,谈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你或家庭带来了哪些影响:近30年来我们家乡的几件宝的重大变化:

(二)讲解 1、背景:

⑴必要性:①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信仰危机、外商撤资 ②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⑵可能性:①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物质基础) ②邓小平南巡讲话,冲破思想束缚(思想基础) 2.过程:

⑴提出:邓小平南方谈话:(92年初)①关于基本路线:

②关于改革开放③关于判断标准:④关于计划与市场(姓\资\姓\社\问题):⑤关于社会主义本质:⑥关于发展: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