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八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专题训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20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专题八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专题训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213e61b1b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3c

专题训练八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第1~2题。

1.被甲海峡分界的两大洲是( ) A.亚洲与非洲 C.南、北美洲

B.亚洲与欧洲 D.欧洲与非洲

2.夏季,当地种植水果园艺作物的有利气候条件有( ) ①光热条件充足 ②高温多雨 ③昼夜温差大 ④雨热同期 A.①② 答案1.B 2.B

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甲海峡属于土耳其海峡,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故选B项。第2题,该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光热条件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果的光合作用和糖分的积累,因此①③正确,故选B项。

(2018浙江湖州、衢州、丽水高二检测)读欧洲西部局部简图,完成第3~4题。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影响图中甲区域海岸线曲折,多峡湾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板块碰撞和海浪侵蚀 C.冰川侵蚀和流水侵蚀

B.板块张裂和流水沉积 D.风力侵蚀和风力沉积

4.图中种植区小麦种植的不利条件是( ) A.温和湿润的气候 B.崎岖不平的地形

1

C.稀少短小的河流 D.频繁出现的寒潮 答案3.C 4.A

解析第3题,图中甲区域纬度较高,导致海岸线曲折,多峡湾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冰川侵蚀和流水侵蚀,C项对。第4题,图中种植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小麦种植的不利条件是温和湿润的气候,不利于小麦成熟,A项对。小麦种植区地形平坦,B项错。河流水量充足,C项错。气候终年温和,寒潮不是小麦种植的影响因素,D项错。

(2018浙江台州高三适应卷)读五大湖区冰原覆盖范围变化示意图,完成第5~6题。

5.图示区域,该时段的气候特点是( ) A.气候趋向干燥 C.变暖速度趋缓 A.温带草原带 答案5.D 6.B

解析第5题,读图分析可知,在图示时间段,五大湖区域有冰原覆盖,说明气温较低,此时的气候特点比现代寒冷,故选D项。第6题,美国的五大湖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降水稍偏多,因此发育的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项正确。

下表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域人口数据,其人口密度与我国平均水平相当。据此完成第7~8题。

20102011201220132014年 年 年 年 年 2 2 2 2 256 216 177 104 B.干湿交替变化 D.比近现代寒冷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6.近现代,图示区域主要自然带是( )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乡村人口 2 (万303 人) 城镇人口 1 (万176 人) 总人口 3 (万479 人) 人口0.74自然 1 增长1 1 1 1 213 269 325 404 3 3 3 3 469 485 502 508 0.630.630.59 0.58 8 1 2

率(%)

7.该省级行政区域可能是( ) A.贵州省

B.青海省

C.江苏省

D.上海市

8.该省级行政区域( )

①总人口数持续增加 ②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 ③人口流出现象严重 ④乡村人口迁入城市现象普遍 A.①②③ 答案7.A 8.B

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知,该省区人口密度与我国平均水平相当,不可能是青海省,故排除B项;根据城市化水平约为40%,可以判断该省不可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故排除C、D项;贵州省位于西南地区,城市化水平较低,最有可能,故A项正确。第8题,据上题可知,该省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化发展的潜力较大,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②正确;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人口流出现象严重,③正确;城市化处于加速阶段,因此乡村人口迁入城市现象普遍,④正确;据图中数据可知,总人口数波动增加,①错误。

(2018浙江11月选考,20~21)下表是我国某农作物全生育期及主产区典型测站的气候数据。完成第9~10题。

0

-2 1

8

16 21 26 27 13 5

月平均降 水量(毫米)

9.该农作物是( ) A.水稻 C.玉米

B.小麦 D.土豆

4

7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3456 14 6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平均 气

次年 温

月 (℃)

12 18 37 57

生育期

10.该农作物最需要灌溉的生育期是( ) A.播种发芽成苗期 B.越冬休眠期 C.返青拔节抽穗期 D.成熟收割期 答案9.B 10.C

解析第9题,考查中国区域差异。根据表格可判断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因此农作物为小麦,故选B项。第10题,考查气候对农业的影响。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回温快,易产生春旱,故选C项。 下图为某企业工厂选址城市及转移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

11.影响该企业工厂选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3

A.廉价劳动力 C.原料和动力

B.环境因素 D.交通运输

12.该企业工厂转移对迁入地的影响是( )

①增加了就业岗位 ②使城市等级提升 ③促进高新技术发展 ④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⑤可能加大环境压力 A.①④⑤ 答案11.A 12.A

解析第1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该企业工厂的转移路线由经济发达地区迁到经济欠发达地区,由沿海迁到内陆,通过工资水平的对比,主要向工资水平低的地区迁移,所以主导区位因素是廉价劳动力,故A项正确。第12题,主要从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考虑,产业转入有利于促进迁入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增加就业机会,转入的往往是劳动密集型、高污染、资源型等产业,可能加大环境压力,故①④⑤正确。产业转移多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低,不能使城市等级提升和高新技术发展,②③错误。故A项正确。

13.(2018浙江金丽衢十二校第一次联考)2017年8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迎来成立70周年大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内蒙古区域示意图。

(1)内蒙古自治区属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地区。

(2)内蒙古区域内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为 ,主要影响因素是 ,水热状况的东西差异导致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特征。

(3)影响北京至兰州铁路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受区域内矿产资源和能源影响较强的历史发展阶段是 。

(4)简述内蒙古与北京之间区域经济联系的区位优势,并列举两地之间可进行的联系方式。 答案(1)西部

(2)自东向西递减 海陆位置 整体性 (3)地形 工业社会阶段

(4)两地邻近,交通便利。资源跨区域调配(西电东送),产业转移(北京向内蒙古转移资源密集型工业)或经济合作。

解析第(1)题,我国分为四大地区(东部、西部、中部及东北地区),内蒙古属于西部地区。第(2)题,读图可知,内蒙古区域内降水量自东向西由于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水热状况的东西差异导致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第(3)题,影响北京至兰州铁路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因素。受区域内矿产资源和能源影响较强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工业社会阶段。第(4)题,内蒙古与北京由于地理位置邻近,两地之间可进行多种经济联系,如西电东送、产业转移等。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高。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⑤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