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分析法基本概念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荧光分析法基本概念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2389c0d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3

当荧光团上的受体在吸电子基团一端,也就是说,在推拉电子体系中拉电子的一端时,和客体结合后,会增大体系推拉电子的能力,增大电子的流动性,吸收光谱红移,摩尔消光系数增大。

问题:分子处于激发态为什么会发生电子转移而导致正负电荷分离呢?

这是由分子激发态的性质决定的。首先,激发态的分子较基态具有更大的反应活性,体现在其氧化电位下降和还原电位提高,因此易于发生电子的得失,为电子转移提供条件。其次,当电子给体与电子受体位于分子内的共轭体系中时,无论是给体被激发或是受体被激发,都会诱导从电子给体到受体的电子转移过程。随着电子转移的进行,分子内会发生正负电荷的分离,表现为分子偶极距的增大。 处于激发态上的分子内电荷转移态分子是不稳定的,具有正负电荷复合趋向而回到基态,要是这个过程为辐射跃迁,就会伴随 ICT荧光发射。分子电荷转移态的稳定性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 凡是能稳

定正负电荷分离的因素将会降低电荷转移态的能量,导致 ICT荧光光谱红移(例如溶剂效应),反之则会导致ICT光谱蓝移

氮杂冠醚有着双重身份:既是推拉电子体系中的电子给体,又是探针分子中的识别基团。当冠醚与Ca2+络合时,由于金属离子的拉电子效应,降低了氮杂冠醚中氮原子的供电子能力,因此其吸收光谱发生较大的蓝移。荧光光谱也发生蓝移,但比吸收光谱蓝移得幅度要小。这是由于光诱导电荷转移减少了冠醚上氮原子的电子云密度,这个氮原子由于极化变为非配位原子。因此,光激发诱导冠醚上氮原子和金属离子之间的作用减弱或消失,从而使荧光光谱发生较小的蓝移。

加入Cd2+后,体系的颜色从绿色变为蓝色,而且荧光发射波长发生蓝移(531nm到487nm),这是由于Cd2+直接与分子结构中的-NH结合,减弱了-NH的供电子能力;而加入Zn2+后,体系的颜色从绿色变为黄色,而且荧光发射波长发生红移(531 nm到538 nm)。实验进一步研究pH滴定 Zn2+配合物的图谱,结果表明此结构中的-NH基团首先要脱去质子,才能与Zn2+ 配合,从而导致分子结构-NH的供电子能力增强。这两种相反的ICT过程使之能够选择性的测定Cd2+ 和Zn2+ 。

分子中含有两个供电子基团-NH-和两个吸电子基团-C=O,受光激发,-NH-上的电子向-C=O转移,形成ICT过程。在乙醇水溶液(乙醇:水=4:6)中加入Cu2+,体系的最大荧光发射波长蓝移50 (从525 nm到475 nm)。而且随着Cu2+浓度的增加,475nm处的荧光发射逐渐增强,525 nm处的荧光强度逐渐降低,两处的荧光发射强度比值与Cu2+浓度呈线性相关。

加入Cd2+后,体系的颜色从绿色变为蓝色,而且荧光发射波长发生蓝移(531nm到487nm),这是由于Cd2+直接与分子结构中的-NH结合,减弱了-NH的供电子能力;而加入Zn2+后,体系的颜色从绿色变为黄色,而且荧光发射波长发生红移(531 nm到538 nm)。实验进一步研究pH滴定Zn2+配合物的图谱,结果表明此结构中的-NH基团首先要脱去质子,才能与Zn2+ 配合,从而导致分子结构-NH的供电子能力增强。这两种相反的ICT过程使之能够选择性的测定Cd2+ 和Zn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