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情境默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论语情境默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2589552e53a580217fcfe1c

1、《论语·学而篇》中对于别人不理解我的

情况,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论语·为政篇》孔子用“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两句话指出学和思不能偏废。 3、《论语·泰伯篇》孔子针对天下治乱的不同情况表明入世、出世不同做法的句子是:“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4、《论语·为政篇》中孔子表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才是明智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5、《八佾篇》中孔子借《关雎》表明哀、乐

应该适度的句子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6、《论语·阳货篇》中表现孔子对在路上听

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的态度的句子是“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7、《论语·里仁篇》孔子告诉有德之人不要

害怕孤独,因为“德不孤,必有邻”。 8、《论语·学而篇》孔子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两句表明自己对与别

人之间是否了解的主张。 9、《论语·为政篇》孔子说君子团结大多数

人,小人勾结少数人,这两句话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0、《论语·颜渊篇》孔子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两句强调君子要成全他人好事,不破坏他人的事。 11、《论语·里仁篇》孔子以对待大义和利

益的不同认识表现君子、小人不同的两句话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12、《论语·子路篇》中孔子以是否能安静

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区分君子、小人的两句是“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3、智、仁、勇是儒家传统道德中的三个重

要范畴,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篇》) 14、曾子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两句表明士人应心胸宽阔,意志坚强,因为身负重任而路途遥远。(《泰伯篇》)

15、孔子以“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两句表

明有智慧的人和有仁德者对于山水各有喜爱。 (《雍也篇》) 16、孔子以“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两句告诫志士仁人,要捍卫仁道,即使牺牲性命。(《卫灵公篇》)

17、面对子路“愿闻子之志”的询问,孔子

以“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表明了自己的志向 。 (《公冶长篇》) 18、孔子强调人不讲诚信是不可以的,为此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篇》)

19、不论国家是否政治清明,孔子都强调要

正直做事,但如何说话却略有区别,原话是“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宪问篇》)

20、孔子用北极星来比喻“为政以德”的作

用的句子是“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为政篇》)

21、曾子把鸟与人作比,以“鸟之将死,其

鸣也哀”来类比人的“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泰伯篇》)

2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有类似的观

点,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篇》)

23、孔子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两句,

从反面忠告弟子为官者各负其责,各司其职,脚踏实地,做好本职份内的事情。(《宪问篇》) 24、针对“八佾舞于庭”的情况,孔子以“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表明了自己鲜明的态度。 (《八佾篇》)

25、君主使唤臣子、臣子侍奉君主都有一定

的规范原则,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八佾篇》)

26、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图小利,因为“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篇》)

27、孔子强调说话做事不可名分不正,否则

结果可能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子路篇》)

28、孔子认为质朴与文饰应比例恰当,然后

才可以成为君子,否则“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雍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