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工课后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精细化工课后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286b40cb1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1

出,也称为渗出。

2. 主增塑剂和辅助增塑剂。

能与树脂高度相容、添加量可以很大的的增塑剂就是主增塑剂也叫溶剂型增塑剂。

与树脂的相容性小而不能添加多量的增塑剂就是辅助增塑剂或叫做增量剂,这种增塑剂单独使用时会出现喷霜或出汗的现象,它们只能与主增塑剂配合使用。 3. 内增塑剂和外增塑剂

能与高分子聚合物反应,使之成为高聚物分子结构中的一部分,这一类增塑剂为内增塑剂。外增塑剂则不外与高聚物发生化学反应,直接掺入到高聚物中起增塑作用。

4. 塑化效率与相对塑化效率比值

增塑剂的塑化效率是指使树脂达到某一软化程度时所需要的增塑剂的用量。

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为基准,各增塑剂塑化效率增塑剂量与DOP增塑剂量的比值就为相对效率比值。相对效率比值越小,塑化效果越好。 5. 合成材料的老化

高分子材料在外界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其化学结构发生变化造成其物理化学性能改变而逐渐失去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之为材料的老化。 6. 氧指数:

是指聚合物试样在象蜡烛状持续燃烧时,在氮-氧混合气流中所必须的最低含氧量。 7. 内用润滑剂

内用润滑剂能够降低塑料材料分子之间的内摩擦力从而降低聚合物熔融态时的粘度增加物料的流动性,还可以防止因剧烈的内摩擦发热导致的物料过热。 8. 外用润滑剂

外用润滑剂是为了降低塑料材料与加工器械之间的摩擦,使得加工过程中的物料具有良好的离辊性和脱模性,使其在加工时容易操作。

外用润滑剂要求润滑剂与聚合物相容性高,内用润滑剂要求润滑剂与聚合物相容性差。

9. 物理发泡剂:在发泡过程中依靠其物理状态的变化比如低沸点的液体挥发成

气体从而在固相中形成气孔,或者高压惰性气体使其在高聚物中膨胀产生气孔,还有直接将固态空心球掺入到高聚物中形成中空的泡沫体系。

10. 化学发泡剂:发泡剂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从而使聚合物发泡,化学发泡剂

是一些无机的或有机的热敏型化合物,在一定温度下能产生一种或多种气体从而使聚合物发泡。 11. 橡胶的硫化

将线性结构的塑性橡胶转化为体型结构的弹性橡胶的过程称为硫化,或者橡胶的硫化是指橡胶线性大分子链通过化学交联而构成三维网状结构的化学变化过程。

三、 简答题

1. 合成材料助剂按照功能可分为六大类:

抗老化作用的稳定化助剂; 改善机械性能的助剂; 改善加工性能的助剂; 柔软化和轻质化助剂;

改善表面性能和外观的助剂; 阻燃添加剂。

2. 助剂在应用中需要考虑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那些方面?

在助剂的使用中,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助剂与聚合物的配伍性; (2)助剂的耐久性;

(3)助剂对加工条件的适应性; (4)助剂对制品用途的适应性; (5)助剂之间的配伍性。 3. 简述DBP增塑PVC的机理。

由于Cl的吸电子作用,PVC分子上形成很多偶极子,偶极子相互作用,使得PVC分子间作用力非常大,PVC分子的移动性差,表现出可塑性差,发硬发脆。DBP双酯结构中的氧原子电负性大,而苯环容易极化,因此DBP分子内形成偶极子。温度升高,DBP分子插入到PVC分子链之间,DBP的酯型偶极与PVC的偶极相互作用,部分代替PVC分子间偶极的相互作用,从而降低PVC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另外,DBP非极性的亚甲基链不被极化,夹在PVC分子链间,削弱了PVC分子间的作用力,也使得PVC分子链容易移动,从而使得PVC的可塑性增加。 4. 简述铅系热稳定剂的特点。

铅系热稳定剂的热稳定效果好、尤其是长期热稳定性好,电绝缘性优良,耐侯性好,价格低廉。缺点是得到的制品不透明,含重金属铅,毒性大,在塑料中的相容性与分散性比较差。

5. 氢氧化铝是用量最大的无机阻燃剂,简述它的阻燃机理。

其阻燃作用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吸热降温;对可燃性气体的稀释效应;对可燃性聚合物本身的稀释效应。

在聚合物的燃烧温度下,氢氧化铝发生吸热分解,使燃烧的聚合物温度降低,降低燃烧速度;

分解出大量的水汽,对聚合物燃烧时释放出的可燃性气体具有稀释效应,从而可达到阻燃的目的。

氢氧化铝的阻燃效果较差,需要大量添加才能起作用,在塑料中的添加量在40-60份左右,是一种填充型阻燃剂(填料),对聚合物起到稀释作用,降低其燃烧性。

6. 阐述外用抗静电剂的作用原理。

外用抗静电剂是用水、醇或其他有机溶剂将抗静电剂配成溶液,采用涂布、喷雾、浸渍等方法使其附着在塑料、纤维等高聚物表面从而起到抗静电作用。

目前所使用的抗静电剂大多是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亲油端通过疏水作用吸附在塑料、纤维等高聚物表面,亲水端朝外吸收水分,从而在高

聚物的表面形成一层导电的薄膜,提高的高聚物表面的导电性,起到消除静电的作用。

第五章 食品添加剂

一、 填空

1. 在食品添加剂中, 乳化剂 是用量最大的食品添加剂。

2. 大豆磷脂是一种混合物,主要由 卵磷脂 、 脑磷脂 、 肌醇磷脂 等成分组成。它是大豆油精制过程中的一种副产物。

3. 作为食品乳化剂的脂肪酸甘油酯,主要是 单酯 或 单酯与双酯的 混合

物。

4. 蔗糖脂肪酸酯是 蔗糖 与 脂肪酸 的酯化产物。

5. Span的化学名为: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Tween的化学名为: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6. 目前,在食品中允许作为酸味剂使用的唯一的无机酸是 磷酸 。柠

檬酸目前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酸味剂,柠檬酸的工业化生产大都采用发酵-钙盐沉淀法。

7. 苹果酸的工业化生产途径主要是 以顺丁烯二酸酐为原料合成。

8. 甜蜜素 是我国目前食品行业应用最多的一种甜味剂,甜蜜素的化学

名称是 环己氨基磺酸钠 。

9. 味精的化学成分是 L-氨基戊二酸-钠盐

第六章 胶黏剂

一、 填空

1. 按受力情况黏合剂可分为 结构胶 和 非结构 胶。

2. 填料在胶黏剂配方中概括起来有两方面作用: 改善胶黏层性能 、 降低成本 。

3. 根据受热后的行为,合成树脂分为 热塑性树脂 和 热固性 。结构型胶常用 热固性 做基料,非结构型胶常用 热塑性 做基料。 4. 增加粘结表面的粗糙度有两方面的作用:(1)增加黏合剂对粘结表面的润湿性,(2)可大大提高粘结剂与粘结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胶结界面之间的粘合力。

5. 在酚醛树脂的合成中,在酸作催化剂、苯酚过量的条件下合成的是

线型酚醛树脂,在碱作催化剂、甲醛过量的条件下,合成的是 热固性 酚醛树脂。

6. 热固性酚醛树脂胶粘剂采用的是A阶段产物,其聚合度、交联度小,溶于水

和有机溶剂,固化时需要 加热 、 加压 。 7. 106、107胶属于 聚乙烯醇缩醛 胶黏剂。

8. 对聚乙烯醇缩醛化,主要是改善聚乙烯醇 耐水性差 的缺点。 9. 快干胶的基料是 α-氰基丙烯酸酯 。

10. 聚氨酯的全称是 聚氨基甲酸酯 ,它是分子结构中含有 氨酯键 重复链节的聚合物。聚氨酯一般由 多异氰酸酯 与 多元醇 反应制得。

二、 名词解释

1. 胶黏剂的基料: 也称粘料,是胶黏剂的主要成分,是胶黏剂形成胶膜的物质。

可以是高分子物质也可以是固化后能形成高分子的小分子物质,可以是无机物,也可以是有机物,是胶黏剂中起粘接作用的最主要成分,对胶黏剂粘结的基本性能具有决定作用。

2. 胶黏剂的活性稀释剂:分子中含有反应性基团的液体溶剂,在固化过程中能

与基料反应而成为胶接层结构中的一部分。

3. 环氧值:100克环氧树脂中所含有的环氧基的物质的量。

三、 简答题

1. 在胶黏剂的粘结工艺中,在施胶以前常常要对被粘物表面进行处理,简述其作用。

在施胶以前,常常要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被粘物进行表面处理,如打磨、喷砂、电晕处理,溶剂清洗、酸、碱、盐处理等,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污垢、提高表面自由能,适当增加表面的粗糙度从而增加胶黏剂的附着面积、提高结剂对胶的润湿性。

2. 从环氧树脂的结构分析氧树脂胶粘剂为什么叫万能胶?

在胶黏剂中,环氧树脂胶黏剂是一种应用很广的双组分胶黏剂。环氧树脂分子结构中含有醚键、羟基以及环氧基等强极性基团,这些基团的存在使环氧树脂分子与相邻界面产生静电吸附或化学键,因此环氧树脂与金属、木材、混凝土等大部分基材表面都能产生很强的黏结力,它的这种特性在涂料里面表现为有非常优良的附着力。作为胶黏剂,因为它应用面广,又把它叫做“万能胶”。

3. 简述热熔胶黏剂的主要配方组成及各组分的作用。

热塑性树脂:胶黏剂的基料。

增粘剂:降低熔融温度、提高对底材的润湿性。

蜡类物质:降低熔融温度和熔融态的黏度,便于涂布。 氧剂或防老剂:防止氧化老化。 增塑剂:增加胶黏层的柔韧性。

填料:降低胶黏剂在固化过程中的收缩率,降低成本。

第七章

一、 填空

1. 涂料按其形态可分为:水性涂料、溶剂型涂料、粉末涂料、高固体 分涂料、无溶剂涂料等

2. 醇酸树脂涂料按油含量不同分类为: 短油度醇酸树脂、中油度醇酸树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