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墙工程的重点、难点分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幕墙工程的重点、难点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2afbfde71fe910ef02df821

母材厚度t ≤4 6、8 10、12、14 角焊缝的最小焊脚尺寸h 3 4 5 母材厚度t 16、18 20~25 角焊缝的最小焊脚尺寸h 6 7 (8) 单独用纵向角焊缝连接型钢杆件端部时,型钢杆件的宽度W应不大于200mm,当宽度W大于200mm时,需加横向角焊或中间塞焊。型钢杆件每一侧纵向角焊缝的长度L应不小于W;

(9) 型钢杆件搭接接头采用围焊时,在转角处应连续施焊。杆件端部搭接角焊缝作烧焊时,绕焊长度应不小于二倍焊脚尺寸,并连续施焊;

(10) 搭接焊缝沿材料棱边的最大焊脚尺寸,当板厚小于、等于6mm时,应为母材厚度,当板厚大于6mm时,应为母材厚度减去1~2mm;

(11) 用搭接焊缝传递荷载的套管接头可以只焊一条角焊缝,其管材搭接长度L应不小于5(t1+t2),且不得小于25mm。搭接焊缝焊脚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12) 不同厚度及宽度的材料对接时,应作平缓过渡并符合下列规定: 不同厚度的板材或管材对接接头受拉时,其允许厚度差值(t1-t2)应符合表2-6的规定。当超过表2-6的规定时应将焊缝焊成斜坡状,其坡度最大允许值应为1:2.5;或将较厚板的一面或两面及管材的内壁或外壁在焊前加工成斜坡,其坡度最大允许值应为1:2.5;

表2-6不同厚度钢材对接的允许厚度差(mm) (见下表)

较薄钢材厚度t1 允许厚度差t1-t2 ≥5~9 2 10~12 3 >12 4 不同宽度的板材对接时,应根据工厂及工地条件采用热切割、机械加工或砂轮打磨的方法使之平缓过渡,其连接处最大允许坡度值应为1:2.5。

十四 幕墙防火技术保证措施

该工程的防火设计,以GBJ16及GB50045为指导,用较大的安全系数。主要防火技术措施为:

1、 根据建筑防火分区总体设计与要求,以防火物料(防火岩棉、防火板、防火胶等)设立与幕墙相关的防火隔离带。尽量避免一大块玻璃跨楼层上下两个

132

防火分区,如果因外观分格需要使横梁与楼层结构标高相距较远时, 应采用1.5mm厚耐火镀锌钢板以及防火岩棉与横梁连接,形成防火分区;

2、 层间防火设置位于建筑结构上下边缘,各采用100mm厚防火岩棉与1.5mm厚镀锌铁板制成防火隔断通长铺设,防火岩棉安装于镀锌钢板上,镀锌钢板固定于横向型材及结构边缘上。可以安全可靠地阻止烟火的层间扩散。防火线的填充材料采用非燃烧材料;

3、 同层防火区间隔处理,明确责任方,应用不燃烧材料隔开两分区; 4、 采用符合防火规范要求的材料,控制加工质量。板边沿缝隙应小于3mm,防火岩棉应填充密实,无缝隙;

5、 所有承托幕墙的锚接点均以2小时耐火材料保护,具体为采用1.5mm厚镀锌钢板制成高度100mm的封闭箱体,内填充实防火岩棉,整体扣在转接系统上,并将其与楼板结构扣实固定并密封;

6、 托板四周应根据被连接件材质不同选用合适的紧固件固定牢,两固定点之间间距350~450mm为宜;

7、 确保选用的材料符合国家规定的防火要求,不得采用易燃或遇火产生有毒气体的材料等等。

8、 幕墙防火技术建议:

(1) 每层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设备,设置自动灭火系统; (2) 一定高度内设置排烟措施;

十五 幕墙抗风技术保证措施 (一) 幕墙抗变形技术要求

根据国家和部委及当地的有关规范、规定,结构位移设计:

1、 墙应能适应建筑物及幕墙本身因风力、温度变化、地震力等导致的挠曲、物料变形、倾斜或滑动;

2、 幕墙平面变形率r需大于主体结构的变位率,按国家规范取1/300《r

133

〈1/200,IV级。

(二) 幕墙抗变形技术措施

风压变形对幕墙产生两种效应,即直接效应和间接附加效应。

直接效应是指风荷载直接作用于幕墙材料产生破坏(如玻璃的破裂、杆件的失效等),防止措施是通过力学计算满足各种幕墙材料的设计强度、刚度、许用应力等。

附加效应是指由于风压引起建筑物主框架、幕墙主框架的变位,以及各种内应力使幕墙破坏。这要从幕墙的具体构造设计和概念设计来克服,如:

1、 所有板块均采用浮动形式安装,便于应力释放和变形要求。 2、 竖向伸缩缝20mm,满足平面变形率要求。 3、 满足板块之间,面板与边框之间的间隙。 4、 幕墙与主体结构之间的柔性转接。

5、 整体上说,技术方案需是一种柔性体系,可充分适应大变形要求。

十六 幕墙防渗、排水技术保证措施

1、 幕墙产生渗漏的条件和解决措施:

2、 幕墙产生渗漏以下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水;压力差;渗漏途径。 3、 其中,水是无法消除的,只有设法消除剩余两条因素,便可防止水的渗漏。本工程的框架系统用外侧的密封胶条和内侧的密封胶条形成双道密封,解决渗水现象。

4、 少量的渗漏水外排的措施:

5、 再完美的幕墙系统也不可能排除人为的施工因素造成的少量渗水,幕墙系统必须采取必要的外排措施:

(1) 利用嵌缝胶条将大量的雨水挡在天幕外表面,防止水进入。 (2) 如果少量雨水、结露水进入到幕墙的型材腔内时,通过“集水槽、导水

134

槽、外排泻孔”的办法将水引至自室外,在我们的方案中可以很清晰看出来。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