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河南省郑州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2c60a11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01

V排减小,船将上浮一些,船底所处的深度减小,根据p=ρgh可知,河水对船底压强将变小。故C错误。

D、当船从河水驶入海水中时仍漂浮在水面上,浮力等于重力,所以受到的浮力将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浮沉条件的应用、浮力和液体压强的计算,关键是知道排水量是指满载时排开水的重力。

16.(3分)为了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的实施,我国计划发射十八颗通信卫星,为沿线国家提

供信息服务。下列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卫星运动到远地点时,动能最小,重力势能最大 B.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卫星在近地点的机械能小于卫星在远地点的机械能 D.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卫星的速度变小

【分析】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它的机械能守恒,因此,动能和势能在相互转化。

(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相对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势能越大。

【解答】解:A、卫星运动到远地点时,速度最小,距离最远,所以动能最小,重力势能最大;故A正确;

B、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速度越来越小,动能越来越小,同时距离地球越来越远,重力势能越来越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B错误;

C、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太空中没有空气阻力,它的机械能守

第 21 页 共 30 页

恒,故C错误;

D、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所以速度越来越小。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掌握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会根据卫星距离地球的远近判断动能与势能的变化,同时知道太空中没有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是解答的关键。

17.(3分)小明沿水平方向推箱子前行,如图甲所示。推箱子过程中,其F﹣t和v﹣t的图象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0~3s,箱子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为3N B.t=5s时,箱子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为6N C.t=8s时,箱子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9~12s,推力的功率为18W

【分析】(1)当物体静止时,静摩擦力与推力二力平衡,大小相等; (2)分析各段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得出结论;

当物体运动时,动摩擦力是不受推力大小影响的,只有匀速直线运动时,摩擦力

与推力二力平衡,大小相等,当物体受到的推力变大或变小时,摩擦力都不变,。

(3)根据图丙得出物体的速度,然后利用P=Fv速计算做功的功率。

【解答】解:A、由丙图可知,前3s物体速度为零,仍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为零,则水平方向受到的摩擦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由乙图可知,物体所受推力为3N,则可知摩擦力也为3N;故A正确;

BC、由图丙知9s~12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3m/s,受推力和摩擦力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由图乙知此时的推力F为6N,摩擦力也为6N, 由图乙知3s~6s内,物体做加速运动,但由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摩擦力不变,仍为6N,故t=5s时,箱子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为6N,故B正确;

第 22 页 共 30 页

6s~9s内,物体做减速运动,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故t=8s时箱子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由图丙知9s~12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3m/s,由图乙知此时的推力F为6N,故推力的功率P==故选:AB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象的认识及力的合成的应用,要求能熟练读图,并能结合运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三、作图题(每题4分,共8分)

18.(4分)将乒乓球放在倒置的漏斗里,从漏斗尖嘴处向上用力吸气,发现乒乓球不掉下来,如图甲所示。请在乙图中画出此时乒乓球的受力示意图。

=Fv=6N×3m/s=18W,故D正确。

【分析】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吸气,乒乓球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大压强小,下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小压强大,从而形成了一个向上的压力差。乒乓球受到的力就是:重力和向上的压力差。

【解答】解:分析可知,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吸气,乒乓球受到的力有:重力、下方空气向上的压力、上方气体向下的压力。需要注意是上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向下的压力也小。将向上的压力差表示为F,重力表示为G,答图如下:

【点评】画力的示意图,首先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看物体受几个力,要先分析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再按照画图的要求画出各个力。

第 23 页 共 30 页

19.(4分)如图甲是同学们常用的燕尾夹,当用力压住C点时可以打开夹子。打开夹子时,ABC可看作一个杠杆,请在图乙中找出支点的位置,标出字母“O”,并画出最小的动力F1。

【分析】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在杠杆中的阻力、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要使所用的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

长。而在通常情况下,连接杠杆中支点和动力作用点这两点所得到的线段最长。

【解答】解:当用力摁住C点打开该夹子时,AC是围绕B点转动的,故B为支点;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在阻力、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要使所用的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长;由图知,OC为动力臂时,动力臂最长,动力最小,如图所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杠杆最小力的问题,杠杆中的最小动力,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①确定杠杆中的支点和动力作用点的位置; ②连接支点与动力作用点,得到最长的线段; ③经过动力作用点做出与该线段垂直的直线;

④根据杠杆平衡原理,确定出使杠杆平衡的动力方向。

四、实验探究题(20题6分,21题8分,22题12分,共26分)

20.(6分)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弹簧的特点时,依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弹簧的长度与弹簧受到拉力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我们分析图象可知:弹簧

第 24 页 共 3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