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2cefcb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24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第二单元第1课 总计第1课时 主备人:陈军伟 投放日期2017年9月11日 一次备课 学习内容:5.古诗二首 游山西村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懂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并默写这两首古诗。 3、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二次备课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和诗中所含哲理。 课前准备:课件和投影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演讲(主题“大自然的奥妙”) 一、自学检测 1.《游山西村》的千古名句“—————————— ;写农村一片富足景象的句“——————————,——————————” 2.看到这个题目,你可以知道这首诗有关的哪些信息? 二.小组合作学习 1、学生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学习古诗的方法?(媒体出示方法) (a、借助注释理解诗意;b、查字典理解诗意;c、在理解的基础上画画等) 2.请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独立学习,也可以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生自主学习,师相机指导。) 3.交流学习所获。 4.明明是同一座庐山,为什么在苏轼的眼中,会有这么多种变化呢? (因为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5.那苏轼到底从几个角度看了庐山呢?看到了几种结果呢?(六个角度,看到了六种不同的结果。)那概括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角度不同,所见也不同。) 6.(课件展示庐山不同角度的美景)假如你就在庐山之中,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话吗?“我站在( ),看到庐山像( )。” 7.“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是因为什么呢?(身在此山中。) 8.齐读“不识 / 庐山 / 真面目,只缘 / 身在 / 此山中。”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怎样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呢?站在庐山之外,多角度、多方位的看。) 三.展示点拨: 1.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放课件) 2.用多种形式朗诵此诗(小组比赛、指名朗诵、全班齐诵等。) 3.站在不同角度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其实不仅观山如此,看事情也是一样。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吗?讲的也是这个道理?(《画杨桃》)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四.拓展延伸: 教师小结:《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咱们说过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一生写下了许多名篇、名句,你找到了哪些?咱们交流交流吧。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 教学反思: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第二单元第1课 总计2课时 主备人:陈军伟 投放日期2017年9月11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学习内容:游山西村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懂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并默写这两首古诗。 3、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和诗中所含哲理。 课前准备:课件和投影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演讲(主题“大自然的奥妙”) 一、激趣导入,自学检测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一首古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写出了庐山的雄奇景象,更说明了一个哲理,那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还记得这首诗吗?能把它默写下来吗? 2.(师吟诵):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到乡村农家去品味一下他们的生活吧。 3.老师板书课题《游山西村》,生齐读课题。 4.检查预习,指名读诗。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注意平翘舌,读到生字的地方多读几遍,要读准字音。 (2)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美。 (3)全班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美。 (4)掌握记诗方法。 二、小组合作学习 1、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这首古诗。 (1)自由读诗,并画出一类生字“豚”。 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 ,学生查字典豚:小猪,也泛指猪. 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 (2)大体说说诗句写了什么内容。 (3)读书上的注释,再读古诗,自读自悟,说说诗句所表达的感情。 (4)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进一步了解诗意。 (5)汇报小组学习情况,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的情感因素。如,可以这样预设: (前两句讲: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足了丰盛的饭菜。品味“莫笑”“足”等词语,体会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后两句写诗人的感觉: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前面无路时,忽然柳绿花红又出现了一个美丽的村庄。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可以说是倒叙。由此可深入一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吗?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三、展示点拨: 1、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从中悟出道理。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3)、《游山西村》中哪两句诗流传最广?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 (“山重”一联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的感受,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四、拓展延伸。 作者怎样写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让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作者先叙事,后写景,寓情于景。整首诗无一字写“游”,但我们从中不难发现作者的身影。这种影随人移,情景交融的写法使每两句都构成一幅清新优美的画面,而诗人的风格也如诗人描绘的对象一样朴实纯真。学习时要让学生体会这种写法。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叙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议论) (陷入困境,忽而绝处逢生)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