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医学院精神病学题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成都医学院精神病学题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2d9004ce45c3b3567ec8bb8

绪论 在人体健康和疾病及其转化过程中所起作用的规律 一)A型题 5、神经递质在神经元的信号转化中起着关键作用,脑内常见的神经递1.关于精神病学的学科地位,以下哪种说法正确D 质可大致分为小分子和大分子两大类,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产生 A.精神病学是生物医学的分支学科 B.精神病学是行为医学的分支生物效应。 学科 C.精神病学是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 D.精神病学是临床医6、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在精神障碍发生、发展中均起着重要作学的分支学科 E.精神病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用,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影响人类行为。 2.当前广泛提倡的新的医学模式是D 简答题 A.生物医学模式 B.整体平衡模式 C.心理社会模式 一、简述脑与精神活动的关系。 D.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E.社会文化模式 答:大脑是一切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类所有的精神活动均由大脑3.一般认为,使用成瘾性物质后产生“快感”是由于A 调控。正常的大脑功能产生正常的精神活动,异常的大脑功能与结构 A.突触间隙DA浓度升高 B.突触间隙NE浓度升高 C.细胞内NE水可能导致精神活动的异常。大脑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形成了神经平升高 D.突触间隙 5-HT浓度增加 E.突触间隙DA水平降低 环路,构成行为和精神活动的结构基础,脑通过不同环路处理信息,4.下列关于精神活动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C 并对所处理的信息进行整合,并结合与之有关的触觉、听觉体验,既 A. 精神活动是大脑机能的产物 B.精神活动是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的 往的经历、记忆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觉体验。神经递质在这整个过C.病态精神活动与客观现实脱离因此与客观现实无关 D.精神活动包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产生生物效应,然括认知、情感、意志等过程 E.一般认为,人类是具有精神活动的唯后通过第二、第三信使系统调节其效应的时程和强度。体内有多种神一动物 经递质和受体,脑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神经递质和受体分布,参与不5.对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可能与以下因素同的精神活动。大脑还具有可塑性,从宏观和微观上都处于不断的发有关A 展和变化之中,从而影响整个精神活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精神 A. 皮层下边缘系统DA功能亢进 B.皮层下边缘系统DA功能低下 活动的影响。

C.5-HT系统功能亢进 D.5-HT系统功能低下 E.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功二、如何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理解精神疾病? 能不足 答:精神障碍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生物学易感性6.关于神经系统的可塑性,以下说法哪项不对E 是必要因素,但不能足以说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全部过程;心理、 A. 脑的结构与化学活动处于变化之中 B. 从神经元到神经环路都社会因素可能是必要因素,但也不足以解释全部的病因。由于神经系可能存在 C. 神经系统可塑性是行为适应性的生理基础 D. 外周神统的可塑性,心理的、社会文化的东西通过记忆、学习等会使大脑的经和中枢神经系统中都存在 E.只存在于机体的发育阶段 结构、化学和神经活动不断发生变化。

7.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的统计,精神障碍占全球疾病总负应激性生活事件、情绪状态、人格特征、性别、父母的养育方式、社担的比重为A 会阶层、社会经济状况、种族、文化宗教背景、人际关系等均构成影 A.10.5% (中低收入国家);23.5%(高收入国家) B.8% (中低收入国响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既可以作为原因因素在精家);15%(高收入国家) C.6% (中低收入国家);10%(高收入国家) D.15% 神障碍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也可以作为相关因素影响精神障碍的发(中低收入国家);30%(高收入国家) E.5% (中低收入国家);15%(高收生、发展;还可以在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如导致心入国家) 身疾病。 8.有关心身疾病的描述,哪项不对D 应激相关障碍 A. 也称为心理生理疾病 B.是一组与心理紧张有关的躯体疾病 选择题 C.有器质性病变或确定的病理、生理过程 D.冠心病和消化性溃疡不(一)A型题

属于心身疾病 E.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 1.有关刺激与反应以下哪一项最正确E 中有相对重要的作用 A.物理刺激产生物理反应 B.化学刺激产生化学反应 C.语言刺9.以下精神障碍在全球疾病负担中排首位的是E 激只引起心理反应

A.酒依赖 B.双相情感障碍 C.药物依赖 D.精神分裂症及相关障碍 D.抽象刺激的作用强度大于物理刺激 E.单相抑郁 E.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最复杂的人类,都有接受刺激和作出10.以下不属于心身医学研究范围的是D 反应的能力

A.把精神医学与行为医学的方法运用于躯体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 2.有关应激与应激源以下哪一项不对E

之中 B.研究社会、心理因素与生物因素在疾病病原学、症状学、病 A.应激即指对应激源作出的反应 B.应激源指导致个体出现应激程和预后中的相互作用 C.提倡医疗服务的整体观念,即生物-心理的原因

-社会医学模式D.研究肿瘤的发病机制及其转归 E.研究特殊的社 C.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常有内环境的紊乱 D.应激源有正性与会、心理因素与正常或异常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 负性之分 11.关于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E E 心理健康的个体是因为他们较少碰到应激源 A.可以作为相关因素影响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 3.以下哪项不是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的表现E B.可以作为原因因素在精神障碍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A.体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 B.体内神经内分泌发生改变 C.可 C.可以在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能导致脑功能损害 D.可以引起心身疾病 E.与躯体疾病毫无关系 D.可表现精神异常 E.常表现交感神经抑制而副交感神经兴奋 12.关于精神病学与临床其他学科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E 4.有关动机与冲突以下哪项不对D A.躯体疾病的症状可以作为心理应激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反应 A.动机就是唤起、推动与维持行为去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B.各种躯体疾病均可影响大脑机能而出现精神症状 B.动机的产生源于个体需要与主观愿望 C.动机的实现还要受 C.临床上某些药物可导致精神异常 到许多客观环境条件的限制 D.动机的好坏是引起应激的根源 D.精神疾病也可以伴随一系列的内脏和代谢功能紊乱 E. 动机受挫,就有可能产生应激 E.精神异常也可以使某些药物的疗效下降 5.以下哪项一般不是心理应激状态下的情绪特征E (二)B型题 A.情绪不稳、易激惹 B.表情茫然 C.激情发作 D.焦虑不安、慌 A.多巴胺(DA) B.5-羟色胺(5-HT) 张恐惧 E.情感淡漠 C.去甲肾上腺素(NE) D.γ-氨基丁酸(GABA) 6.以下哪一项不是急性心因性反应的特征D E.谷氨酸 A.可出现意识障碍 B.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 C.内容常涉及心1.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可能与哪种神经递质功能亢进有关A 因与个人经历 2.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可能与哪种神经递质功能低下有关A D.病程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E.精神症状的发生与应激事件有时间3.抑郁症患者的抑郁心境、食欲减退、昼夜节律紊乱、失眠等与哪种上的紧密联系 神经递质功能低下有关B 7.以下哪项不是延迟性心因性反应的特点B 4.目前认为,新型抗抑郁药,如氟西汀主要是通过阻滞哪种神经递质的 A.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B.症状常有晨重夜轻的回收,产生抗抑郁作用B 节律变化

A. 谷氨酸 B.甘氨酸 C. 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D.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 C.多巴胺 D.乙酰胆碱 E. 发病常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半年内出现 E.脑啡肽 8.以下哪项不是适应性障碍的特征C 5.属于兴奋性氨基酸的是A A.应激源常为日常生活中的应激性事件 B.适应能力不良的个体6.属于抑制性氨基酸的是B 易患 7.属于单胺类递质的是C C.病程一般不超过一年 D.部分病人可以表现为品行障碍 填空题 E.症状以情绪障碍为主 1、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 理、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9-11题共用题干)

2、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情绪、认 女性病人,23岁。周末搭男友摩托郊游后返城,途中遭遇车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祸,双双被送进医院。其男友不治身亡, 3、21世纪是“脑”的世纪,世界卫生组织也在积极倡导和推进全球 而病人本人受轻伤。正在给病人包扎伤口时,病人突然大哭大叫,性的“脑10年”研究计划,其中包括精神病学与神经病学及老年医学。 扯掉绑带,赤脚往诊室外冲,口中不停 4、医学心理学是以医学为对象形成的应用心理学分支,研究心理因素 呼唤男友的名字,行为冲动,表情恐惧。

9.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A

A.急性应激障碍 B.创伤后应激障碍 C.癔症 D.病理性激情发作 E.躁狂状态 10.此病人目前的急诊处理措施是A

A.予以地西泮10mg镇静 B.予以氯丙嗪100mg镇静 C.予以支持性心理治疗 D.暗示治疗 E.碳酸锂治疗

11.一年后随访该病人,家人反映病人性格有改变,无故发脾气,不喜欢外出,沉默少语。睡眠差,有几次听到病人从睡梦中惊醒。不敢坐摩托车,甚至听到汽车的喇叭声也表现恐惧害怕。此病人可诊断为A A.创伤后应激障碍 B.适应性障碍 C.恶劣心境障碍 D.恐惧症 E.慢性反应性精神病

(二)B型题

A.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之感。多数在遭受创伤后数

日至半年内出现。大多数病人1年内恢复

B.在可以辨认的日常生活中的应激性事件的影响下,由于易感个性,适应能力不良,个体对该应激源出

现超出常态的反应性情绪障碍或适应不良行为,导致正常工作和人际交往受损

C.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

D.在强烈的精神刺激之后数分钟至数小时起病,大多历时短暂,可在几天至一周内恢复,预后良好

E.常在心因下诱发,临床症状多样化,有夸张做作和表演性,暗示性强

1.急性心因性反应D 2.延迟性心因性反应A 3.适应性障碍B 4.癔症E

5.人格障碍C 填空题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动机冲突常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双重避式冲突。 简述题

一、心理应激源的认知与评估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机体对外界的各种刺激,首先对其性质进行辨认,同时对他与机体的关系进行评估,据此作出相应的情绪与行为反应,有利的出现阳性情绪与趋向行为,有害的则出现阴性情绪与回避行为,趋利而避害是人和动物共同的生物行为准则。

决定个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因素除刺激的性质(是否符合个体需要)、强度、个体的身体功能状况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个体对刺激的认知和理解,而这种认知则受个体的性格特征,价值观,知识条件,既往经历、社会支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个体常会根据自身需求、价值观、个性特征、认知与应付方式、既往生活经验、可利用的社会支持情况等去评估所遇事件与他的利害关系。此人的至爱,并非彼人所需,即同一事件对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反应。

二、心理应激状态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答:适度刺激对维持人体心身健康是有利的,适度应激可提高人的注意、记忆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行为敏捷,有利于调动潜能,增强应付能力。而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常表现为以下某些症状。 1.意识状态 警觉性增高,对刺激敏感,普通声光刺激易致惊跳反应。

2.注意力 分散而难于集中,易出差错。

3.思维活动 单一、刻板,缺乏灵活性,轻率做出决定,或思维杂乱,茫无头绪。

4.情感活动 情绪不稳、易激惹、易哭泣,或表情茫然,或激情发作、号啕大哭,或焦虑不安、慌张恐惧,亦可出现悲观抑郁或欣喜若狂。

5.行为动作 坐立不安、震颤、小动作多,或刻板、转换动作。 6.植物神经功能症状 食欲减退,睡眠障碍、口干,尿意频繁,性功能障碍或性欲减退,月经不调,头昏头痛,倦怠乏力,慢性躯体疼痛等。

7.烟、酒、镇静剂的用量增加。

三、简述急性心因性反应(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特点。

答:急性心因性反应常在强烈的精神刺激之后数分钟至数小时起病,病人可表现为意识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等多种症状。 有意识障碍者可见定向障碍,注意狭窄,言语缺乏条理,有自发言语,动作杂乱、无目的性,对周围感知不真切,出现人格和现实解体,偶见冲动行为,事后部分遗忘。

部分病人表现为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表现为激越,喊叫,过度乱动或情感爆发,话多,内容常涉及心因与个人经历;运动性抑制者表现为情感迟钝、麻木,行为退缩,少语少动,可达亚木僵或木僵状态。 大部分病人表现为上述症状的混杂,创伤性经历常因想象、考虑、梦境、回闪(flash-back)、触景生情等多种途径引发个体反复重新体验,而个体则对能勾起痛苦回忆的刺激尽量回避。病人常伴有失眠、易激惹、注意集中困难,高度警觉和惊跳反应,运动不安等症状。如病人表现以妄想或严重情感障碍为主者则可诊断为急性应激性精神病。

本病病程短暂,可在几天至一周内恢复,通常在一个月内缓解,预后良好。

四、简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的临床特征。

答:此病又叫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之感。一般认为女性较男性易患。临床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表现为控制不住地回想受创伤的经历,反复出现创伤性内容的噩梦,反复发生错觉或幻觉或幻想形式的创伤性事件重演的生动体验(症状闪回“flash-back”),当面临类似情境或目睹死者遗物、旧地重游、纪念日时,又产生“触景生情”式的精神痛苦。 2.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 表现为难于入睡或易惊醒,注意集中困难,激惹性增高,过分的心惊肉跳,坐立不安。遇到与创伤事件多少有些相似的场合或事件时,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出汗,面色苍白等。 3.持续回避 表现为极力不去想有关创伤性经历的事,避免参加或去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场所。对周围环境的普通刺激反应迟钝,情感麻木,与人疏远,社会性退缩,兴趣爱好变窄,对未来缺乏思考和计划,对创伤经历中的重要情节遗忘等。

4.病程与预后 多数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半年内出现,大多在1年内恢复,少数病人持续多年不愈而成为持久的精神病态。 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创伤事件的严重程度,暴露于这种精神创伤性情境的时间和密切程度,人格特征,个人经历,社会支持,躯体心理素质等。

五、简述适应性障碍的诊断要点。 答:适应性障碍的诊断要点包括: 1.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但这种事件不是灾难性的或异乎寻常的)为诱因,尤其是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如移民、出国、退休、入伍等),精神障碍始于事件后3个月内。 2.有理由推断生活事件和病人的人格特征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理由是事发前病人一直精神正常,大多数人都能顺利处理这类事件而无任何异常,有证据表明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不强。

3.以抑郁、焦虑、害怕等情绪障碍为主要表现,同时有适应不良行为和生理功能障碍,如退缩、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或表现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等。

4.精神障碍妨碍了社会功能,且病情至少一个月,最长一般不超过6个月。

5.需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神经症、应激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和品行障碍等。

六、简述应激相关疾病的治疗原则。

答:治疗目的是运用各种方法消除症状,缩短疾病病程,减轻症状严重性,帮助病人选择处理应激的适当途径,减少由于疾病引起的损害。同时要采取多种措施,增强病人的应付技能,减少今后应激相关疾病的发生。处理原则包括:

1.心理治疗 基本原则是:首先要建立好充分信赖的医患关系,对疾病的性质进行适当的解释。然后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一种心理、行为治疗方法如危机干预、认知行为治疗、应付技能训练等以强化病人的心理素质,消除症状。

2.药物对症治疗 如病人表现为失眠、心慌、烦躁不安等焦虑症状群,可试用抗焦虑药物地西泮、阿普唑仑、及某些抗抑郁药物如三环类的多塞平、阿米替林,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的氟西汀(百优解),帕罗西汀(赛乐特)等。有严重抑郁情绪的病人应使用抗抑郁剂。对表现运动兴奋、吵闹、行为紊乱者可酌情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奋乃静等。药物对症处理对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缓解不适症状常常有效,但应注意药物治疗剂量不宜过大,疗程亦不必过长。 3.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 措施包括减少生活过程中的应激源,提高人群的精神素质,开展生活技能训练以增强群体应付应激源的能力等。

论述题

试述应激源致病的中介机制

答: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反馈调节关系,互相作用,形成一个调节的反馈网络,共同维持机体的平衡。应激源则主要通过影响这几个系统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1.中枢神经系统 应激源信息进入大脑,激活神经细胞,引起不同形式的、与刺激源相关而又各具特殊性的神经活动,而神经活动的传递则由神经突触间的神经递质来完成(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另外,第二信使的促磷酸化过程也参与应

激的调控。心理应激过程中产生并循行于体液中的某些激素,可以作用于脑神经细胞,改变基因表达,甚至引起脑损害。 另一方面,应激状态时产生的情绪变化反过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各系统、各器官的功能状态。大量研究表明,引起愤怒、恐惧与焦虑抑郁的场合,可导致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肝糖原转换为葡萄糖而使血糖升高,胃肠功能紊乱、头痛、腰背痛、唾液分泌减少,呼吸加深、尿频等现象。视丘下部和垂体在应激时发生功能状态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神经内分泌、中枢神经递质及免疫系统的变化。

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并非一定是互相对抗的。例如强烈的恐惧既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表现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同时也可伴随大汗、不能自控的大小便的排空活动等副交感兴奋症状。 2.神经内分泌 应激状态时,丘脑下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血管紧张素、催产素等的分泌增加,引起垂体前叶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增加,进而造成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加。而垂体除释放ACTH外,还有生长激素、泌乳素、促甲状腺素、内啡呔、脑啡呔等,一些代谢性内分泌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也参与应激过程。

免疫系统 实验证实,应激影响免疫功能,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如在不良应激环境下喂养的动物,出现原发与继发性的抗体反应抑制。人类在遭遇重大的应激事件后其免疫功能下降。

心境障碍 选择题

(一)A型题

1.心境障碍在国内的总患病率约为A

A.0.83‰ B.0.37‰ C.0.311% D.3% E.0.412%

2.Cotard 综合征,又名虚无妄想综合征,或否定妄想综合征。此综合征常见于C

A.精神分裂症 B.老年性痴呆 C.老年抑郁症 D.顶叶病变 E.麻痹性痴呆

3.隐匿性抑郁症的特点为E

A.以情绪抑郁为主 B.以记忆障碍为主 C.以思维贫乏为主 D.以行为迟滞为主 E.以躯体不适诉述为主 4.心境障碍一般具有以下特点D

A.发作一次,加重一次,残留阴性症状 B.一次发作,永不缓解 C.反复发作,从无缓解期 D.反复发作,大多数能缓解 E.一次发作,终生不发

5.关于心境障碍的血缘关系与发病率的关系,下面哪种说法正确C A.血缘关系与发病率高低无关 B.血缘关系越远,发病率越高 C.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 D.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低 E.以上都不是

6.患者男性,32岁,未婚。近半月来自觉聪明过人,能力非凡,精力旺盛,逢人打招呼,整天喜气洋洋。每天早起出门,很晚回家。乱买东西送人,喜欢唱歌、跳舞,喜欢结交朋友,尤其喜欢接近异性。交谈时,滔滔不绝,自觉思维加快,脑子里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出现,写文章一挥而就。好管闲事,做事虎头蛇尾,举止轻浮,不顾后果,情绪不稳,常为小事而勃然大怒。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E

A.精神分裂症 B.反应性精神障碍 C.人格障碍 D.无病 E.躁狂发作

7.碳酸锂中毒的早期表现是C

A.发热、定向障碍 B.震颤、共济失调 C.厌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D.癫痫大发作 E.下肢水肿、多尿

8.关于躁狂症的临床表现,你认为哪项说法正确C A.躁狂症患者没有幻觉、妄想、思维散漫 B.躁狂症患者都有幻觉、妄想、思维散漫

C.部分躁狂症患者有精神症状,但随情感症状的好转而消失 D.部分躁狂症患者有精神症状,且不随情感症状的好转而消失 E.躁狂症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常受到病态的明显影响 9.问患者几岁时,患者答:“三十三,三月初三生,三月桃花开,开花结果给猴吃,我是属猴的。”这个回答说明患者有何症状A

A.音联意联 B.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C.思维散漫 D.强制性思维 E.虚构

10.关于心境障碍的生化研究结果,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B

A.去甲肾上腺素的活性升高导致抑郁 B.5-羟色胺降低导致抑郁发作

C.去甲肾上腺素降低导致躁狂发作 D.5-羟色胺升高导致抑郁发作

E.多巴胺代谢产物高香草酸升高,导致抑郁 11.心境障碍的儿茶酚胺假说认为B

A.抑郁发作有5-羟色胺升高 B.抑郁发作有去甲肾上腺素活性降低

C.躁狂发作有5-羟色胺降低 D.躁狂发作有去甲肾上腺素活性降低

E.抑郁发作有多巴胺代谢产物高香草酸升高 12.心境障碍的5-羟色胺假说认为C

A.抑郁发作有5-羟色胺升高 B.抑郁发作有5-羟色胺升高和降低 C.躁狂发作有5-羟色胺升高 D.躁狂发作有5-羟色胺升高和降低 E.没有任何趋向性变化

13.心境障碍的神经内分泌学说认为C

A.部分抑郁发作患者血浆皮质激素和17-羟皮质类固醇的含量降低

B.躁狂发作患者促甲状腺素对于促甲状腺素释放因子的反应迟缓

C.部分抑郁发作患者血浆皮质激素和17-羟皮质类固醇的含量升高

D.部分躁狂发作患者血浆皮质激素和17-羟皮质类固醇的含量升高

E.部分抑郁发作患者促甲状腺素对于促甲状腺素释放因子的反应迅速

14.躁狂发作睡眠障碍的特点是D

A.入睡困难 B.多梦 C.早醒 D.睡眠需要减少 E.易惊醒 15.抑郁发作睡眠障碍的特点是C

A.入睡困难 B.睡眠过多 C.早醒 D.多梦 E.易惊醒 16.抑郁发作的生物学特征一般不包括E

A.情绪呈昼重夜轻的节律改变 B.早醒 C.便秘 D.食欲和性欲减退 E.焦虑不安

17.关于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心境障碍没有幻觉 B.心境障碍没有妄想

C.心境障碍没有思维散漫 D.心境障碍可伴有幻觉、妄想和思维散漫

E.心境障碍伴有幻觉、妄想和思维散漫,且常与情感不协调 18.双相和单相心境障碍比较D

A.单相发作持续时间短 B.双相间歇比单相时间长 C.单相比双相易于复发

D.单相发作持续时间长 E.两者无明显不同 19.对轻、中度抑郁发作治疗一般首选C

A.MAOIs B.电休克治疗 C.SSRIs D.抗精神病药 E.锂盐 20.躁狂发作患者住院治疗,为了加速控制急性期病情,首选B

A.锂盐 B.氯丙嗪或氟哌啶醇 C.地西泮 D.卡马西平 E.丙戊酸钠

21.三环类抗抑郁药对大多数病人的起效时间一般为A

A.14~28天 B.8~10天 C.1~3天 D.11~13天 E.4~7天 22.阿米替林治疗抑郁发作,每天治疗量为D

A.50mg B.50~75mg C.75~100mg D.150~300mg E.300~400mg 23.碳酸锂重度中毒时治疗措施不正确的是A

A.减少碳酸锂剂量 B.停用碳酸锂 C.补液 D.透析 E.利尿 24.下列哪种药不是三环类抗抑郁药E

A.阿米替林 B.氯米帕明 C.多塞平 D.米帕明 E.麦普替林 25.以下哪一类不属于抗抑郁药D

A.三环类抗抑郁药 B.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C.四环类抗抑郁药 D.苯二氮卓类 E.SSRI类

26.三环类抗抑郁药的常见不良反应不包括E

A.口干 B.便秘 C.心脏影响 D.血压影响 E.肝脏影响 27.SSRI类抗抑郁药不包括A

A.麦普替林 B.氟西汀 C.帕罗西汀 D.伏氟草胺 E.舍曲林 28.躁狂急性发作期碳酸锂的治疗血浓度为B

A.0.4mmol/L~0.7mmol/L B.0.8mmol/L~1.2mmol/L

C.1.3mmol/L~1.9mmol/L D.2mmol/L~2.2mmol/L E.2.3mmol/L~2.8mmol/L

29.患者女,29岁,已婚。近3周来无明显诱因出现情绪低落,晨重夕轻,兴趣缺乏,精力减弱,言语减少,动作迟缓,自觉脑子笨,觉得前途暗淡,悲观失望,早醒,食欲减退,便秘,性欲减退,自责,自罪,多次自杀未遂。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D

A.神经衰弱 B.反应性精神障碍 C.抑郁性神经症 D.抑郁发作 E.隐匿性抑郁发作

(30-34题共用题干)

25岁女性患者,工人。一月前由于工作失误受到领导当众批评,病人感到委屈,觉得脸上无光,出现

失眠,早醒,觉得自己前途全完了,整天闷闷不乐,少与人交往,认为人心难测,怀疑同事会看不起她,

在背后议论她。近1周来,病人一反常态,出现兴奋话多,说终于战胜了自己。自我感觉好,自我评价

高,说自己能力大,购买多种复习资料说要考北京大学,通宵看书,说要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说领导

批评她是嫉妒她的才能,不认为自己有病。说单位送她住院是让她来疗养。

30.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A

A.双相情感障碍 B.反应性精神障碍

C.分裂样精神病 D.癔症性精神障碍 E.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31.此病人目前较合理的治疗方案是E

A.选用氯丙嗪治疗 B.选用利培酮治疗

C.选用安定睡前口服即可 D.宜选用支持性心理治疗

E.选用碳酸锂治疗,可短期合并镇静作用强的抗精神病药物 32.病人住院一周后,又出现卧床少动,少语,不与人交往,与医生说她有罪,她曾经拿了别人的东西未送还,觉得病房里大多数人都瞧不起她,觉得警察迟早会把她抓走。此时,你应做何处理C A.加用抗抑郁药 B.加大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

C.将碳酸锂剂量加大到治疗量,合并少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继

续观察

D.加大心理治疗的力度 E.换用卡马西平治疗

33.病人经上述处理,一月后精神症状消失,能认识自己的病态,应家属的要求带药出院,出院后坚持服药(药量与住院时相同)。约一个月后,病人与其男友发生口角,又出现话多,夸大,整天打电话联系同学、朋友聚会,向父母要钱说要办公司。此时,医生应做何处理为宜D

A.减少抗抑郁药物剂量 B.进一步加大原有药物剂量 C.立即停药,选用电抽搐治疗

D.逐渐减少原用的情绪稳定剂的剂量,换用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 E.换用氯氮平治疗

34.根据病人现有的病史材料,你认为此病人应做何诊断A

A.双相情感障碍-快速循环型 B.双相情感障碍-混合型 C.反应性精神障碍

D.癔症性精神障碍 E.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混合型 简答题

一、简述心境障碍的概念。

答: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的高涨或低落,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二、简述心境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答:近期研究发现,心境障碍的发病涉及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素质因素、躯体因素、病理生理、生化等几个方面。

1.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有家族史者,发病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出数倍。

2.神经生化改变 有研究发现,抑郁发作患者有5-HT、NE、DA、GABA等的异常;躁狂发作患者有NE代谢产物的升高,改变脑内GABA含量可改变患者的心境,故近年又出现了心境稳定剂的术语。 3.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异常 抑郁症患者血浆中皮质醇过多,脑脊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增加

4.脑电生理变化 抑郁发作患者睡眠脑电图显示REM潜伏期缩短,抑郁越重,REM越短。30%左右的心境障碍患者有脑电图异常,抑郁发作时倾向于低α频率,而躁狂发作时倾向于高α频率或出现高幅慢波。

5.神经影像学变化 CT和MRI研究发现,心境障碍患者脑室扩大;功能性影像学研究发现,抑郁发作患者左额叶局部脑血流量降低,降低程度与抑郁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6.心理社会因素 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发作的关系非常密切。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发作起促发作用,如丧偶、离婚、婚姻不和谐、失业、严重躯体疾病、家庭成员患重病或突然病故等。经济状况差、社会阶层低下者易患抑郁,女性较男性易患抑郁。

三、简述导致难治性抑郁症的主要因素。

答:导致难治性抑郁症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诊断方面 继发性、神经症性、伴有严重焦虑和激越、妄想性抑郁等。

2.治疗方面 药物剂量不足、疗程不够、服药依从性差、血药浓度低、单胺氧化酶的抑制程度不够。

3.症状方面 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 4.同病现象 伴有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等。

四、简述躁狂发作的主要临床表现。 答:躁狂发作的临床表现,主要有:

1.情感高涨 为患者的主观体验,感觉特别愉快,自我感觉特别好,自我评价高,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等。这种情感高涨有感染性,与自身体验及周围环境协调。有的患者情绪不稳,易激惹,甚至出现破坏或攻击行为。有时可出现自我评价过高,出现夸大或富贵妄想,有时也可出现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等,但不持久。

2.思维奔逸 思维过程明显加快,自觉思维非常敏捷,内容丰富多变,有时感到舌头与思维赛跑,语言赶不上思维的速度。表现为言语增多,滔滔不绝。注意力容易分散,随境转移,意念飘忽,可出现音联意联。

3.活动增多 精力旺盛,兴趣广泛,活动增多,动作快速敏捷,忙碌,做事有始无终,或虎头蛇尾,爱管闲事,随心所欲,不考虑后果,挥霍、慷慨,喜欢惹人注意,狂妄自大,喜欢社交,轻浮,好接近异性,睡眠减少,自我控制力下降,可有冲动伤人、毁物行为。 4.躯体症状 少有躯体不适主诉,常表现为面色红润,两眼有神,瞳孔扩大,心率加快,易出现失水,体重减轻。患者食欲增加,性欲亢进,对睡眠需要减少。

5.其它症状 部分患者可记忆增强,常充满许多细节琐事,可有片段幻听,也可出现意识障碍,有错觉、幻觉、思维不连贯等(谵妄性躁狂)。多数患者在发病早期,丧失自知力。

五、何为谵妄性躁狂?

答:躁狂发作极为严重时,患者呈极度的兴奋躁动状态,可有短暂、片段的幻听,行为紊乱而毫无目的指向,伴有冲动行为;也可出现意识障碍,有错觉、幻觉及思维不连贯等症状,这种状态称为谵妄性躁狂。

六、简述轻躁狂发作的临床特点。

答:躁狂发作临床表现较轻者称为轻躁狂。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患者存在持续至少数天的情感高涨、精力充沛、活动增多,有显著的自我感觉良好,注意力不集中、也不持久,轻度挥霍,社交活动增多,性欲增强,睡眠需要减少。有时表现为易激惹,自负自傲,行为较莽撞,但不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对患者社会功能有轻度影响。部分患者有时达不到影响社会功能的程度,一般不易被察觉。

七、简述老年躁狂发作的临床特点。

答:老年躁狂发作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易激惹,狂妄自大,有夸大观念及妄想,言语增多,但常较啰嗦,可有攻击行为。心境高涨、意念飘忽和性欲亢进等症状较少见。病程较为迁延。

八、简述抑郁发作的临床表现。

答:抑郁发作临床上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为主。

1.情感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患者终日忧心忡忡,郁郁寡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程度较轻者,感到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凡事缺乏兴趣,平时非常爱好的活动也觉得乏味,任何事都提不起精神,重者可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部分患者可伴有焦虑、激越症状,特别是更年期和老年抑郁患者。典型的抑郁发作有晨重夜轻的特点。自我评价低,常有无用感、无希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感到自己无能力、无作为。想过去,一事无成;看将来,前途渺茫。觉孤独无援,自责自罪,重者可有罪恶妄想、疑病观念、被害妄想等。部分患者可有幻觉,以幻听为常见。

2.思维迟缓 思维联想速度减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主动言语减少,语速减慢,声音低沉,患者感觉思考问题困难,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

3.意志活动减退 行动迟缓,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边,重者连吃、喝、个人卫生都不顾,甚至出现不语、不动、不食,达木僵状态。伴有焦虑者,可有坐立不安、搓手顿足或走来走去。严重抑郁发作的患者可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

4.躯体症状 躯体不适主诉可涉及各脏器,主要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性欲减退、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阳痿、闭经、乏力等。睡眠障碍主要为早醒,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这对抑郁发作有诊断意义。

5.其它 抑郁发作也可出现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及强迫症状。

九、何为抑郁性木僵?

答: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抑郁发作,可表现为不语、不动、不食,达木僵状态,但经仔细精神检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绪,这种状态称为抑郁性木僵。

十、简述轻度抑郁的临床特征。

答:抑郁发作临床表现较轻者称为轻度抑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和愉快感的丧失、易疲劳,自觉日常工作及社交能力有所下降,不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临床症状较环性心境障碍和恶劣心境障碍为重。

十一、简述老年抑郁发作的临床特点。

答:老年抑郁发作除有抑郁心境外,多数患者有突出的焦虑烦躁情绪,有时也可表现为易激惹和敌意、情绪不稳等。精神运动性迟缓和躯体不适主诉较多。可有抑郁性假性痴呆的表现。躯体不适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易产生疑病观念,进而发展为疑病、虚无和罪恶妄想。病程较长,易发展成为慢性。

十二、何为抑郁性假性痴呆?

答:抑郁症患者因思维联想明显迟缓以及记忆力减退,可出现较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症状,如计算力、记忆力、理解力和判断能力下降,类似痴呆的表现,这种状态称为抑郁性假性痴呆。 十三、何为环性心境障碍?

答:环性心境障碍(cyclothymia)是指情感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较轻,且均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时的诊断标准。轻度躁狂发作时表现为十分愉悦、活跃和积极,且在社会活动中会作出一些承诺,但转变为抑郁后,不再乐观自信,而成为痛苦的失败者,最后可到情绪的相对正常时期,或又转为轻度的情感高涨。间歇期可达数月。

十四、何为恶劣心境障碍?

答:恶劣心境障碍(dysthymic disorder)是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发作。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求治要求,但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无精神病性症状,生活和社会功能不受严重影响。

十五、简述躁狂发作的病程和预后。

答:自然病程一般持续数周到6个月,平均3个月左右,有的只持续数天,个别可达10年以上。现代治疗能使50%的患者完全恢复。反复发作多次可成慢性,少数残留轻度情感症状,社会功能恢复不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