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概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2f7fda8f78a6529647d53aa

C.概念学习和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18.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

A.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 B.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C.概念学习和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19.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做的“意向对保持学习材料的影响”研究,其方法是( )

A.问卷调查 B.实验室实验 C.自然实验 D.教育经验总结法

20.个体通过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结构与性质而突然觉察到问题解决的办法,这种学习是( )

A.试误 B.顿悟 C.发现 D.强化 二、填空题

1.学习表现为---------------和----------------的变化。

2.加涅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智慧技能、-------------、------------------、动作技能和---------------。

3.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和----------------三类。 4.---------------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5.联结理论的两个主要代表学说是-------------和-------------。 6.桑代克认为,一定的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而形成的,即通过----------形成。 7.桑代克总结的学习的基本规律有-------------、---------------、-----------------。 8.-----------------行为是由特定刺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

9.-----------------可以解释应答行为的产生、------------------可以解释操作行为的产生。 10.----------------最终会提高反应的概率,惩罚会---------------反应发生的概率。 11.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在教育领域中最有代表性的应用是----------------。 12.苛勒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

13.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提倡使用“-----------------”。 14.------------------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完整而容易地给予学生,而是在学生能够内化之前,必须自己亲自去发现,发现之后再内化到认知结构中去。 15.布鲁纳指出,学习一门学科,包含着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这就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

16.-----------------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7.奥苏伯尔的--------------理论是一种解释学生的知识学习,对教师课堂讲授教学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学习理论。 18.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有苛勒的--------------、-------------------的认知—结构学习论、-------------------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说。

19.强化是一种操作,其作用在于---------------------。

20.斯金纳的杰出贡献是提出-------------------理论和提倡----------------。 三、简答题

1.简述桑代克的试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 2.简述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B 5.A 6.C 7.A 8.D 9.C 10.D

11.A 12.B 13.D 14.C 15.C 16.B 17.B 18.D 19.C 20.B 二、填空题

1.行为 行为潜能 2.认知策略 言语信息 态度 3.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学习 行为规范的学习 4.强化 5.试误说 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6.试误 7.效果律 练习律 准备律 8.应答性

9.经典性条件反射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论 10.强化 降低 11.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 12.完形

13.认知结构 发现法 14.发现学习

15.转化评价 16.意义学习 17.有意义接受学习 18.完形—顿悟说 布鲁纳 奥苏伯尔 19.改变某一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20.操作性条件反射 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第四章 学习动机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划分,学习动机的种类为( )

A.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B.近景的直接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C.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 D.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 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近景性内部动机 B.近景性外部动机 C.远景性内部动机 D.远景性外部动机

3.下列关于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中,论述正确的是( )

A.学习动机强度越高,说明学习积极性也越高,学习效果越好 B.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越高越有利于学生学习 C.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是固定不变的

D.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形曲线关系 4.在行为的动作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外部动机 B.内部动机 C.意识到的动机 D.没有意识到的动机 5.学生在学习上力争取得好成绩的主观愿望在心理上称作( )

A.成功需要 B.学习动机 C.学业动机 D.自我实现需要

6.激励个体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是( )

A.成就动机 B.成功需要 C.学习动机 D.满足需要 7.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是( )

A.奥苏伯尔 B.马斯洛 C.阿特金森 D.维纳

8.倾向于选择既存在成功可能性又有足够挑战性的中等难度的任务,这是一种( )动机。

A.学习 B.力求成功 C.避免失败 D.内在 9.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是(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成就动机

10.自我提高和附属内驱力都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这属于( )动机。

A.主导性 B.辅助性 C.内部 D.外部 11.自我效能感理论最早由( )提出。

A.阿特金森 B.奥苏伯尔 C.班杜拉 D.维纳 12.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 )

A.熟悉教材 B.了解学生

C.实施启发式教学 D.多种形式创设问题情境并贯穿始终 13.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根据( )的不同而不同。

A.学习效率 B.教学要求 C.学习毅力 D.任务性质 14.一般情况下,( )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A.高等 B.中等 C.一般 D.低等 15.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 )

A.呈倒U形曲线 B.呈U形曲线 C.线性关系 D.函数关系 16.美国心理学家( )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

A.班杜拉 B.奥苏伯尔 C.维纳 D.阿特金森 17.一种认识或积极趋近某事物的倾向,是成就动机的重要部分的是( )

A.理想 B.兴趣 C.毅力 D.信念

18.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

A.自我成就感 B.自我归因感 C.自我期待感 D.自我效能感 19.在维特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常成为人们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基础的是( )

A.原因性维度 B.稳定性维度 C.可控性维度 D.内部维度 20.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称为( )

A.学习动机 B.学习期待 C.学习归因 D.学习效能 二、填空题

1.----------------是指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

2.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是-------------,个体由外因引起的动机是----------------。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存在着----------、---------、--------、----------四种类型。 4.强化理论由---------------心理学派的理论家们提出的。

5.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6.在学习活动中,----------------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7.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8.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和------------------。

9.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成败原因分为-------------个维度,-----------------个因素。 10.---------------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1.强化分为三种:一是直接强化,二是-------------,三是----------------。 12.期待包括---------------和-----------------。

13.班杜拉研究发现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主要有五种:成败经验、归因方式、--------------、-------------------、--------------------。

14.一般条件下,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呈----------------关系。 15.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份是---------------和-----------------。

16.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把学习动机分为----------------和-----------------。

17.影响学生成就动机的主观因素有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抱负水平和-----------------。 18.阿特金森将成就动机分为两种:一是--------------;二是----------------。 19.--------------是产生兴趣的基础。

20.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学习动机属于------------------。 三、简答题

1.简述奥苏伯尔所指的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的几种内驱力。 2.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四、论述题

1.分析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2.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教师为什么应全面关心学生。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4.C 5.C 6.A 7.B 8.B 9.B 10.D

11.C 12.B 13.D 14.B 15.A 16.C 17.B 18.D 19.C 20.B 二、填空题

1.学习动机 2.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

3.正向一致 负向一致 正向不一致 负向不一致

4.行为主义 5.安全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6.成就动机

7.阿特金森 麦克利兰 8.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 9.三 六 10.自我效能感

11.替代性强化 自我强化 12.结果期待 效能期待

13.对他人的观察 言语劝说 情绪和生理状态 14.正相关 15.学习需要 学习期待 16.内部学习动机 外部学习动机 17.学生的个性特点 18.追求成功的动机 避免失败的动机 19.需要 20.近景直接性动机

第五章 学习迁移

一、单项选择题

1.数学学习中审题技能的掌握可能会促进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审题技能的应用,这是一种(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水平迁移 2.根据迁移方向的不同进行划分,迁移分为( )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3.乘法口诀的掌握可以广泛迁移于各种情景之中,这是一种(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具体迁移 4.学会写“木、石、口”,有助于学习写“森、磊、品”,这是一种( )

A.顺向迁移 B.水平迁移 C.一般迁移 D.具体迁移 5.地方方言影响学习普通话,这是一种(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6.关系转换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动机理论。

A.格式塔心理学家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奥苏伯尔 7.从迁移的观点看“温故而知新”属于( )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8.相同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刺激相似,而且反应也相似时,两情境的迁移才能产生,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这种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理论 D.关系转换理论

9.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 )

A.垂直迁移 B.水平迁移 C.一般迁移 D.具体迁移 10.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称为( )

A.认知结构说 B.关系转换说 C.经验类化说 D.相同要素说 11.当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没有发生变化,属于( )

A.一般迁移 B.特殊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12.心理学家陆钦斯的“量杯实验”证明了( )

A.迁移现象 B.学习现象 C.一般迁移现象 D.负迁移现象 13.桑代克和武德沃斯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

A.经验类化说 B.认知结构说 C.相同要素说 D.关系转换说 14.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迁移的决定因素是( )

A.相同要素 B.心灵的官能 C.认知结构 D.顿悟 15.形式训练迁移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贾德 C.沃尔夫 D.奥苏伯尔 16.根据迁移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 )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B.正迁移与负迁移 C.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17.下列属于影响迁移的个人因素有( )

A.认知结构和态度 B.智力和学习环境 C.年龄和学习材料 D.学习目标和态度

18.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

A.迁移 B.固着 C.定势 D.原型影响 19.由具有较高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生的迁移称为(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20.下列不属于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 )

A.教师指导 B.媒体 C.认知结构 D.学习的材料特性

二、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