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三历史复习小题训练三十一 Word缺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三历史复习小题训练三十一 Word缺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2fc69b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fc

小题训练三十一

1.某同学在上大学先修课中国古代文化时,在周振鹤的《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中看到下图,请问这幅行政区划图描述了哪个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

A.西周 B.秦朝 C.汉初 D.元朝

2.唐代的科举制有“投牒自举”一项,就是自学有成就的人可以书面提出申请,经考试合格后,再由州县送尚书省参加考试。而宋代的科举制建立了糊名和誊录制度,既糊住举人试卷上的名字、乡贯,也糊住初考官所定的等级。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A.唐代考生只能通过“投牒自举”方式参加科考 B.宋代糊名和誊录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了舞弊现象 C.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机制上的进一步僵化 D.严格选拔途径和手段从而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

3.俞森《荒政丛书》卷5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A.重农抑商已有所改变 B.农业是财政的主要来源 C.已显露近代化的曙光 D.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

4.下图漫画是《“孔子”照“镜子”》,四只镜子分别是全球化、权利、自由和资本主义。下列分析最符合漫画主旨的是

“孔子”照“镜子”

A.儒学压制人性,违背人文精神的时代潮流

B.儒学是小农经济的产物,不符全球化潮流 C.儒学价值观与现代的价值观可以相容相通 D.儒学主张“有序”,可用来促进世界的和平

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农耕经济的领先 B.自然经济的解体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重农抑商的风气

6.潘旭澜在《太平杂说》中说:(洪秀全)造反之初就砸孔子牌位,将中国文化一律称之 为“妖”。占领南京后,毁夫子庙。烧寺院古迹,废除私塾院.严禁古书流传。下诏“凡一切孔盂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洪秀全此举 A.体现其自身的阶级局限性 B.表明其主张“全盘西化” C.目的是传播资产阶级文化 D.结果实现区域的思想统一

7.1912年1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中华民国实行总统制,临时大总统拥有“统治全国”等各项权力;而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规定“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临时约法做出这一修正的原因是

A.强化议会权力防范个人独裁 B.加强总统的行政决策权力

C.革命党内部争斗,妥协退让 D.立宪党人和旧官僚的支持

8.下图是1929年2月10日湖南《国民日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画上的人说“青天白日之下用不着这个废物”。这表明当时社会上

A.主动破除旧俗与陋习 B.全盘接受西洋新风俗 C.肤浅理解破旧与革新 D.激进与保守斗争激烈

9.美国史学家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A.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正式形成 B.第一次取得反侵略的完全胜利

C.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D.保留了火种,使革命转危为安

10.“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

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该段材料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

A.洋务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五四运动

11.人民币的发展经历了几次调整,其票面图案随着时代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第二套

人民币1953年开始印制,1955年3月发行。下图是第二套人民币的部分票券和相关内容介绍。从中不能得出历史信息是

分票中的贰分和伍分正面图案为飞机和轮船,角票中的贰角和伍角正面图案为火车和水电站,伍圆和拾圆正面图案分别为身着不同民族服装的群众和工农像。背面均以国徽和汉、蒙、维、藏四种民族文字的行名和面值为主题。 印钞纸全部从苏联进口,纸面的防伪水印图案也是从苏联做好后运回。叁元、伍圆和拾圆由国内设计,委托苏联代印。 A.货币是商品流通的媒介,有利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新中国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C.一五计划及优先发展重工业,取得了工业建设的巨大成就 D.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建立了中苏友好关系

12.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著名经济学家科尔奈由此断言“经典社

会主义体制将一去不复返,社会将从此迈向资本主义体制”,但中国却成了这个断言的“意料之外”。此处的“意外”是指中国

A.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 B.坚持指令性计划经济 C.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 D.实行自主经营和分配

13.亚里士多德认为雅典“第五个政体是僭主制被推翻之后的克里斯提尼政体,它比梭伦的

政体更为民主”,这主要是因为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

A.雅典公民参政更直接更广泛 B.雅典公民可以竞选所有公职 C.铲除了血缘纽带的贵族专权 D.通过陶片放逐法对付僭越者

14.“从前,所谓的理想是崇尚清心寡欲,在一定程度上鄙弃尘世烦恼。此时,珍惜的倒还

是尘世生活了。从前,贫穷备受尊敬……此时,对正当享有财富的赞颂声不绝于耳。”这一情形所出现的时代应是

A.文艺复兴时期 B.宗教改革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15.全球人口的流动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下列关于不同时期的人口流动现象,按时

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全球移民的供应地也从欧洲转移到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

②“66 010移居美国的移民来自英国,大规模的向外移民源于经济的发展” ③“在这一时期,国际人口迁移人数最多的是非洲黑奴” ④“法国、英国从中国征集了近50万劳工作为其军事后援”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16.美国政治的伟大之处在于作为一个“制衡机器”,它具有相当的自我纠错能力……一个

充分制衡的政治制度,等于无形中增加这个制度里的“协商点”,从而尽显消减公共政策中的专断性。材料说明

A.三权分立和制衡利于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B.维护民主利于提高政治决策的理性成分 C.联邦制度有利于避免中央权力过于集中

D.分权与制衡利于人民充分实行民主精神

17.1831年,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

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1834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这一变化反映了

A.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B.认识到世界工人联合斗争的必要性 C.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

D.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英国工人运动

18.1975年,苏联的电力、原油、钢等产量,均大幅度超过了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由1950

年相当于美国的33%上升到1975年的53%,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主要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