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附期末复习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附期末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330184aa32d7375a417808b

2、(2010·江津中考 )一位美军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说:“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场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战争被我们称为( )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 D.镇压反草命 3、不属于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的是:( ) A.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C.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4、新中国抗美援朝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地区

B.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C.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D.中国的安全受到美国的严重威胁

5、彭德怀在一篇报告中指出:“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其中“它”是指 (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镇压反革命的胜利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摘自某军战歌 (1)这首歌是哪支部队的战歌?中国为何要组建这支部队?

(2)“打败美帝野心狼”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3)“抗美援朝”的胜利有什么意义?

第3课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步骤及顺利完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5

2、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的重要性,明确基本国情是党和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

【知识梳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1、土地改革的背景: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还受着 的束缚。 2、颁布的时间: 年6 月

3、颁布的文件: 。 4、基本目的:废除 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解放 ,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 开辟道路。 二、土地改革运动

1.土地改革的时间: 年冬开始,(结果)到 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2.土地改革的总政策:依靠 、雇农,团结 ,中立 ,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 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3.土地改革的内容:没收 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 。

4.土地改革的意义:彻底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 ; 成为土地的主 人, 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 。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

1.背景:全国解放前长期 的掠夺, 的搜刮和长期 。

2.措施:没收 ,建立 ;打击 ,稳定物价;统一 ,实现国家财政 ;合理调整 ;大量节减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等。 3.结果: 年底,国民经济得到 和初步发展。

【合作探究】

材料一: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土地改革。”

材料二: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材料三: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通过以上材料,分析土地改革有什么深远的意义?

第一:彻底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摧毁了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势力。 第二:广大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彻底翻了身。

第三: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好转创造了条件。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6

【巩固归纳】

土地高度集中 土地改革

历史意义

农民无地 颁布《土地改革法》

阻碍农村经济 基本目的 废除、提高、发展、巩固 和社会发展 总政策 基本内容

【本课测评】

1、(2010·绍兴中考)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下列标志着我党已实现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真正解放农民这一目标的事件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2、(2010·铜仁中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09年12月31日)发布,表明我国再次将改善农村民生问题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60年前中央人民政府为解决新解放区广大农民的生计问题( ) A.开始进行土地改革 B.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C.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2010·营口中考)对土地改革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巩固了人民政权

C.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4、(2010·河南中考)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制定宪法 5、(2013·河南改编)下列内容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 ) ① 西藏和平解放 ②土地改革 ③抗美援朝

A、反抗外来侵略 B、维护民族团结 C、发展国民经济 D、巩固新生政权

7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5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学习目标】

1、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解答教材中的思考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归纳能力。 2、引导学生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知识梳理】 三大改造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时间: 1953--1957年 基本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建立国家 和 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培养 ;②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 ,继续进行对 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 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③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 和 的水平。 成就:汽车厂、飞机厂等一批现代工业企业建成投产,独立的 已初步建立;以 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大为改观; 也有发展,粮、棉连年增产。 1.时间地点: 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性质:我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 意义:宪法贯穿着 原则和 原则,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 和 的基础。 2.选举 为国家主席、 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任命 为国务院总理;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 起止时间: 年开始, 年基本完成。 改造形式:农业、手工业—通过 、 的形式引导农民和手工业者走 道路。 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赎买等多种形式进行。 重要意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 向 的转变,标志着 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 阶段。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