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完整复习整理笔记 十套试题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古代汉语》完整复习整理笔记 十套试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36e9f24aaea998fcc220ebd

平分阴阳。清声母字今读阴平,浊声母字今读阳平。 17.巨,其吕切

浊音清化规律。全浊声母字今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 18.苦,康杜切

全浊上声变去声。“杜”为中古全浊声母上声字,“苦”是清声母,仍读上声。 19.兵,甫明切

古无轻唇音。类隔切,以轻唇声母切重唇声母字 20.尖,子廉切

精系洪音前今读z、c、s,细音前读j、k、x。

四、请用横线标出下列各句中的判断句、被动句和双宾语句,并指出其结构类别。 1.既非挺出地上,则为深谷林莽所蔽。(《雁荡山》)被动句。“为??所”。

2.贤士大夫者, 卿因误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王人墓碑记》)判断句:“??者,??也 3.若变起,足下以—军破故二军,保护圣主,复大权,请君侧,指挥若定,不世之业也(《谭嗣同》)判断句:“??,??也”。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被动句:以“见”、“于”作标志。 5.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论语·公治长》)被动句:无标志。 6.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判断句:以“为”为判断词。

7.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敢知。(《答司马谏议书》)后一分句为省主语的判断句,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8.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双宾句:“之为”为动宾语。 9.对曰:“??王遇盗於云中,余受其戈,其所犹在。”袒而视之背。(《左传·定公五年》双宾句:“之”为使动宾语。

10.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双宾语句。

五、请用横线标出下列句中的特殊词序,并指出其类别。

1.天下议归之,其子焉往?(《孟子·离娄上》)疑问代词宾语“焉”前置。

2.《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其祁奚之渭矣。(《左传·襄公二年》)用助词“之”作宾语前置标志。

3.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定语后置。

4.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左传·昭公十二年》)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5.且晋慼忧以重我,天地以要我。(《左传·僖公十五年》)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6.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前:用助词“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后: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要前置。

7.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六国论》)表动量数词置动词前作状语。

六、请补出下列各句中省略的词语,并说明其省略的类别。

1.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扁鹊见蔡桓公》) “使”前省主语,“桓侯”承前主语者。“已”??“扁鹊”??宾语省。

2.子山处令尹之宫,夫 王欲攻之,惧而去之。(《左传·宣公四年》) 隔句承前省。“惧”前省主语“子山”。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自厚”后面省谓语“责”,蒙后省。 4、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陈涉世家》) “令”后省兼语“尉”。 5、人皆有兄弟,我独无(《论语·颜渊》) “无”后省宾语“兄弟”。承前省。 6、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韩非子·和氏》) “楚山”前省介词“于”。

7.胥靡逃之魏,卫赎买之百金。不与,乃请以左氏。(《战国策·卫策》)(注:左氏,卫国地名)省主语“卫”。为相邻句不同主语同时省,“左氏”后省谓语“赎之“,承前省。 8 、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吾岂忧”前省掉一句话:“若得廉颇、李牧为吾将”。

七、请指出下列句子的习惯句式,说明其用法,并加以翻译。

1、信问曰:“大王自料,勇敢仁强孰与项王?”(《史记·淮阴侯列传》) 孰与:比较人物的高下,译为“与项王相比??怎么样”?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与蜗哉?(《论语·述而》) 何有:用于反问句,表强调,泽为“在我有什么困难呢”?

3.嫂何前倨而后卑也?(《战国策·秦策一》) “何??也?”表一般疑问。

4、是社稷之臣也,何伐为?(《论语·季氏》) “何以??为”,反问句式,译为“为什么要?呢”?

5、今有医於此,和合其祝药之于天下之有病者而药之。(《墨子·非攻中》) “今有??於此”,表假设。

6、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殽之战》) “无乃??乎”,表推测,译为“莫非”。“恐怕 吧。”

7、吾私有讨于午也,二三子唯所欲力。(《左传·定公十三年》) “唯所?”对所字结构有强调作用。 8.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有如上帝。(《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唯??是??”动词宾语前置式,有强调动宾作用。

9.子以逐君成名,子孙不忘,不亦伤乎?(《左传·昭公十五年》) “不亦??乎?”表反问。

八、请说明下列句中用作状语的名词、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的意义。 1.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腹、心:表行为方式,名作状。

2.臣子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於智伯,国土遇我,我故国士报之。(《史记·刺客列传》)众人、国土:表示对待人的态度,名作状。

3.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於燕市。(《史记·刺客列传》)日:时间名作状,表示“每日”。

4、传轲自知事不就,倚桂而笑,箕踞以骂。(《史记·刺客列传》) 倚柱、箕踞:动词性词组作状语,表行为方式

5、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走:动作状,表行为方式。

九、请指出下列句中活用为名词的动词、形容词,并加以翻译。 1、亦以明死生之大。(《王人墓碑记》)大:重大的意义,形作名。

2.秦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南有泾渭之沃。(《史记·刺客列传》) 固:险要的地势;沃:肥沃的土地,形作名。

3.钩党之捕,偏于天下。(《王人墓碑记》) 搜捕之风,动作名。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水经注:三峡》) 奔:奔驰之马,动作名。

十、请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活用词原有的词性,是哪一类活用以及活用后所表示的意义。

1.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土:。(曹操《论吏士行能令》) 官:名作动。授官。

2.五日平明,良往,久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史记·留侯世家》) 后:方位名词作动。

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睢不辱使命》) 广、轻:形容词作动,扩大,轻视

4.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原君》) 千、万:数作动,多出千万倍。

5.是子报仇之时也,而子何故乃肯逃我?(《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逃:不及物动词作使动。

6.夫以曾参之贤与其母信之也,三人疑之,其母惧焉。(《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疑:及物动词作使动

7.其被轰击者,则断壁危楼,或黔其庐,或赭其垣。(《观巴黎油画记》) 危、黔、赭:形作使动。

8.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于矣。(《史记·苏秦列传》) 东:方位名词作使动。

9.孔子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韩愈(《原道》) 夷、中国:名作意动。

10.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壤之广,而贪金玉之略。(《淮南子·兵略》) 利:形作意动。

11、当此三行者,而衣弗友,人君弗臣。(《淮南子·汜论训语》) 友、臣:名作意动,宾省。

12.人貌荣名,岂有既乎?(《史记·游侠列传》)

貌:名词意动用法。人以颜状为貌,则貌有衰落;唯以荣名为表饰,则称誉无极也。既:尽。见《史记》P3189.

十一、辨析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同义词的差别: (一)观一见一视

1.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左传·宣公二年》) 2. 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史记·韩非传》) 3. 目不能两视而明。(《荀子·劝学》)

均表示“看”,“观”是有目的地看,“见”是看的结果己看的动作。 (二)行一步一趋一走一奔

1. 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司马光《李朔雪夜入蔡州》)

2.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战国策·赵策四》) 3.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史记·萧相国世家》) 4、兔走触株,折颈而死。(《韩非子·王蠹》)

5.及下廷尉诏狱,平原吏人奔走诸阙讼之。(《后汉书史弼传》)

差别在于速度;“行是一般的走,其前徐”、“疾”等修饰语,由“步”至“奔”,速度次递加快。 (三)牙一齿

1.女子七月齿生,七岁齿龀,三七肾气平而真牙生。(《本草纲目》) 2.唇亡则齿寒。(《韩非子·存韩》)

有位置之别,“牙”在口腔后部,“齿”是门牙。 (四)哭一泣一啼一号

1.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礼记·檀弓下》) 2、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战国策·赵策四》) 3、始卒,主人啼,兄弟哭。(《礼记·丧大记》) 4.冬暖而儿号寒。(《韩愈《进学解》》

有情感的差别:“哭”有声有泪,“泣”无声有泪,“啼”大声哀叫,“号”边哭边闹。 (五)伐一侵一袭

1.十年春,齐师伐我。(《左传·庄公十年》) 2.夏,郑人侵许。(《左传·庄公二十九年》)

3.绍为地道,欲袭太祖营。(三国志·魏书·袁绍传))

有方式之别:“伐”,公开宣战,“侵”、“袭”皆不宣而战,“袭”更加秘密。 (六)女一妇

1.问卒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有对象之别,“女”一般指未婚,妇则已婚。 (七)畏一恐一惧

1.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庄子·渔夫》) 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七十四章)

有句法功能的差别,“畏”为及物动词,宾语较短,“惧”只有使动用法,“恐”的宾语一般比较长。

(八)诛一戮一弑一杀

1.周公相武王纣纣。(《孟子·滕文公下》)

2.及夫李斯受戮,神气黯然。(李古《拟古恨赋》) 3、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史记·高祖本纪》 4.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墨子·公输》) 有等级的差别:“诛、戮”是上杀下或杀有罪者;“弑”只用于下有贬义上,“杀”无褒贬。

十二、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并说明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易·屯》) .字,生孩子,本义。 2.北山愚公长息曰。(《列子·愚公移山》) .息,叹息,引申义。 3.黄河如带,泰山若厉。(《汉书·功臣表第四》) .厉,磨刀石,本义 4.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史记·李斯列传》) .逐,逐,放逐,引申义。 5.狄人归其元,面如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