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3a8a4eaf18583d04864599f

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系统的脆弱。保护区地处荒漠地带,面临地下水位下降、沙化程度加强等问题,生态系统极其脆弱,环境质量逐年下降。

——人为活动影响。由于不合理利用水资源、过度放牧开荒等人为因素,导致环境持续恶化。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土地资源,解决保护区资源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的矛盾,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难题。

2.2.2加强保护区建设是减缓沙尘暴发生强度与频率,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某某省某某县是我国强度最大的沙尘暴策源地之一,据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沙尘暴的卫星遥感监测与灾情评估项目小组对全国600多个站点从1953—1998年的监测数据分析,确定某某是全国浮尘、扬沙、沙尘暴最严重地区之一,是沙尘暴的主要策源地。近年来,沙化范围扩大,程度加剧,对绿洲的危害加剧,甚至危及武威市和金昌市。某某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某某某某县境内,横跨腾格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的前缘地带,布局在某某绿洲外围,占全县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呈半环状屏蔽着绿洲,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加大保护区的建设力度,将有利于提高区内植被盖度,遏制来自内蒙古阿拉善地区风沙侵袭,在绿洲周围建立起一道天然绿色屏障,不仅使保护区毗邻的万顷农田得到有效庇护,保障某某县工农业生产发展,减缓荒漠化进程,调节区内气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保护武威、金昌乃至河西走廊、中国西部的生态安全,改善大气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

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历史意义,也是实现温家宝总理“决不能让某某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目标的关键和核心。

2.2.3加强保护区建设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稀有性,开展区系学、生态学研究的需要

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共有种子植物64科227属474种,分别占某某省种子植物总科数的33%,总属的38%,总种数的11%。濒危保护植物有6种,其中一级2种,二级3种,三级1种。

有野生动物约89种,隶属24目43科,占某某省陆生野生动物种类总数的11.8%。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11种,有10种动物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有26种鸟类属于中日侯鸟保护协定规定的保护物种,有12种鸟类属于中奥候鸟保护协定规定的物种。

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将有利于扩大野生动植物物种群数量,保护其生境,保护和恢复荒漠生态系统,使整个荒漠生态系统按照自然演变规律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相对丰富、区系构成复杂,是荒漠化地区重要的物种基因库,为开展区系学、生态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场所。

3 项目建设条件

3.1保护区自然地理概况

某某县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南邻凉州区,西南接金昌市,东、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地处巴丹

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包围之中,东、西、北三面环沙。

连古城自然保护区位于某某县境内,东经102°30′至103°

57′40″,北纬38°10′08″至39°09′10″之间。南北长约90km,东西宽约6.5—125km不等,总面积389882.5 hm。

2

3.1.2地质地貌

保护区地质构造处于阿拉善板块与祁连加里东板块缝合线地带。北侧俯冲阿拉善板块,东西向边缘断陷,南与武威、金昌、潮水某某断裂,将某某分为武威盆地和某某—潮水盆地两个截然不同的地质单元。保护区一部分属于北祁连槽缘凹陷带内,称为南(武威)盆地,大案部分地域位于阿拉善台地东南缘,称为北(某某)盆地。总趋势南高北低,四周隆起,中部平缓,呈阶梯状地堑构造。

保护区内除南部东沙窝原始荒漠区和红崖山部分属武威盆地末端外,大部分均属某某盆地。西北隆起被沙漠和低山残丘环绕,中部低平与农田绿洲接壤,具有明显的盆地地貌特征。馒头山至红崖山至阿拉古山一线以南属祁连山地槽,是武威盆地—走廊南盆地的一部分,地处祁连山冲积扇之下游,以北属阿拉善边缘凹陷,是某某—潮水盆地走廊北盆地的一部分,盆地中心在绿洲东北之白亭海(又称马庙湖),海拔1180—1400米,地面坡降度大于1/1000—1500。

根据地貌成因,按形态和地表组成物质,该区地貌分为三种类型:山地地貌、平原地貌、沙漠地貌。

3.1.3气候

保护区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极干旱气候,具有明显的蒙新沙漠气候

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特征。气候特点是常年干燥,雨量少而集中,蒸发强烈,冬寒长,夏热短,昼夜温差悬殊,日照充足,风多。

保护区温度夏高冬低,年平均7.4?,最热七月,平均气温22.4?,最冷一月,平均气温-10.3?,平均年较差达32.7?,极端气温年较差为62.4?,而最大气温年较差可达66.9?,年平均日较差为15.9?。 水汽压年平均5.7mb,全年七月和八月最大,平均13.3mb,一月最小,平均1.5mb。水汽压有较明显的年变特征,即夏季大,冬季小。相对湿度年平均47%,最大十二月和九月,平均58%,最小四月,只有30%。相对湿度的年变主要受温度的控制,其次受降雨影响。 连古城自然保护区深处内陆, 是四周被低山残丘和沙漠包围的盆洼地形,全年降水稀少,年平均降水量110mm,日降水量大于0.1mm的日数平均只有36天,其中降雪日7天,连续降水日数一般不超过两天,而且全年降水不均匀,变率大,多集中于夏末秋初,是典型的大陆气候特征。年平均蒸发量2644mm,是降水量的24倍。

年平均风速为2.3m/s,春季风速最大平均2.8m/s,最大风速可达16m/s(1976年元月3日),秋季最小平均1.8m/s。全年盛行西北、西北偏西风,其次是东风 (在夏秋季比较盛行)。风向全年盛行西风带气流。但在夏秋季节,由于东南季风的深入,且常处低槽东侧的关系,而多偏东风。春季多风沙,春季占全年扬沙天的41%。

保护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日照时数较长,全年平均有2832.1小时,四至九月份每天日照9小时以上,12—14小时的长日照有45天,年日照百分率为64%。太阳直接辐射全年平均137kka/cm2,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