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上册黄廖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现代汉语》上册黄廖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3b7603b5a8102d276a22fdc

2.隶书之前的古汉字具有图形意味,而隶书是由笔画组成,是真正的书写阶段。隶书之 前是古文字时代,隶书之后是今文字时代,隶书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 ⑸楷书:又称真书和正书,“楷”是模范、标准的意思。

①时代: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一直沿用到今天,是通用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

②特点:由隶书变来,是点、横、竖、撇、捺、钩笔画的进一步发展。泯去了隶书的波,使书写更为便利,规整易变,成为通行文字,一直至今。 ③意义:楷书的出现,使汉字成为方块字就定型了,完全是由笔画组成的方块形符号。此后,汉字只有不同风格的书体和美术字,再也没有创造出取代楷书的新字体。 ⑹草书:草书是一种辅助性字体。

时代:汉代 特点:共有三种:章草、今草、狂草。

⑺行书 时代:东汉末年 特点:是介于今草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是楷书的草化,草书的楷化。 意义:行书成为楷书的主要辅助字体。 3.汉字的发展过程:(熟记:选择填空)

甲骨文(商代)— 金文(周代)—小篆(秦代)—隶书(汉代)— 楷书(魏晋) —草书(汉代)— 行书(东汉末)——简化字(建国后) 4.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是简化。

古文字时代:汉字演变主要表现在新字体的出现上。

今文字时代:汉字演变主要表现在对原有文字字形结构的调整上、对文字使用的规范上,书写便捷,又不妨碍文字功能的发挥。同字异形减少,写法结构趋简,图画形记录方式改为符号性记录方式,使书写更为快捷便利 5.汉字形体演变的趋势

1.由象形到不象形; 2.由不定型到定型; 3.由繁体到简体; 4.由非方块形到方块形。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一、结构单位

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偏旁。 1.笔画:

⑴什么是笔画:(名词解释)

构成汉字的各种点和线,分为单一笔画和复合笔画。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 ⑵汉字的基本笔画:汉字的基本笔画历史上被称为“永”字八法。

现代则定为五种(横、竖、撇、点、折)

⑶笔画三种组合①相离关系 八 儿 三 川 心

②相接关系 人 几 丁 口 正 而 臣 ③:相交关系 十 又 也 井 及 车 丈

2.偏旁与部首 偏旁(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功能的构字单位。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 ⑴按照能否独立成字划分 ⑵按照能否再切分成小的偏旁划分

①成字偏旁 岩 界 坐 盆 静 ①单一偏旁 分(八、刀) 仍 (亻、乃) ②不成字偏旁 字 侍 煮 恭 衫 ②复合偏旁 湖—胡—古 月—十、口 ⑶ 按照偏旁切分出的先后划分 一级 二级 三级等

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的各部的首字。 二、笔顺

笔顺:是指笔画书写时的先后顺序。

汉字笔顺的基本原则:

先横后竖 十 先撇后捺 人 从上到下 二、芳 从左到右 川、汉 从外到内 月、同 先外到内后封口 四、国 先中间后两边 小、水 三、汉字的构造方式

1.什么是独体字和合体字?(名词解释)

独体字:是指只有一个单个形体的汉字,或者说分不出偏旁的汉字。 合体字: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字组成的汉字,或者说由偏旁和偏旁组合而成的汉字。

⑴.象形(独体):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方法。(会认)

象形字是汉字的先行者,构成了汉字的基础。汉字的部首基本是象形字。 缺陷:复杂的事物难以象形、抽象的事物无法象形、近似的事物不便区别。

日 月 刀 入 山 水 木

⑵指事(独体):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性符号来表示某个意义的造字法。 单纯指事字:上、下、八、丩。

由象形字加提示性符号而成的指事字:亦、本、刃、甘。 由象形字变换形体的方向或位置而成:交、尸、县(悬)。 现代指事字:卡、乒、乓。 缺陷:不能大量造字。

上 下 刃 甘 本 末 亦

⑶会意(合体) 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会意就是几个偏旁合成为一个新字的方法,新字的意义由偏旁融汇而成。 异文会意:析、采、休、伐、杲、杳、寒、暴。

同文会意:艸、芔、茻;炎、焱;从、众;犇;淼。 对文会意:北、非。

休 林 森 从

⑷形声(合体):由表字义类属的形旁和表读音的声旁组成新字的方法即为形声。 省形字:亭 屦 屐 省声字:炊(吹) 船(铅) 绳(蝇) 亦声字:功 娶 裏 右文说:苞 胞 饱 雹 龅 泡 形旁和声旁的部位(选择)

左形右声 河 谈 挑 捂 右形左声 切 劲 攻 战 上形下声 芳 竿 宇 露 下形上声 型 袋 架 警 外形内声 囤 阁 匣 裹 内形外声 问 闻 瓣 辩 特殊位置的形声字:疆、旗、荆、颖、修。

声旁的作用(显示字音的信息)和局限性(25%的成功率)。 形旁的作用(语言化石)和局限性(落伍于时代)。

⑸转注:转注字是指部首相同、字义相同、字音相同或相近的一组字,如“老”与“考”、“空”与“窍”、“顶”与“颠”、“逆”与“迎”等。

⑹假借:基础是音同,借者与被借者在意义上无丝毫的;联系。如“其”、“莫”、“然”、“我”、“汝”、“来”等。

2.分析下列各字的造字方法 留 形声 垂 形声 牧 会意 费 形声 形 形声 本 指事 首 象形 侈 会意 及 会意 壶 象形 刃 指事 赊 形声 蒙 形声 远 形声 韧 形声 涉 会意 宁 形声 灸 形声 家 会意 益 会意 包 象形 烦 会意 燕 象形 武 会意 林 象形 雨 象形 出 象形 证 形声 沙 会意 葱 形声 见 会意 男 形声 占 会意 衣 象形 水 象形 女 象形 宗 会意 初 会意 囚 会意 策 形声 容 会意 轰 会意 瓜 象形 网 象形 丰 象形 创 形声 字 形声 三 指事 主 象形 北 会意 自 象形 泉 象形 奇 会意 上 指事 货 形声 舟 象形 3形声字怎么成为汉字的主要造词方式?(简答)

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形式。意符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声符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

从汉字发展的角度来看,形声造字法不仅突破了象形、指事、会意造了的局限,找到了为许多元形可象、有意难会的事物造字的简便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它弥补象形、指事和会意不能直接标声的缺陷。

第四节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一、汉字改革问题

1、汉字字数太多、难记难认。 2、汉字形体复杂,难记难写 二、汉字改革涉及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简化字,二是拼音化。(选择)

1.简化⑴简化是汉字发展的一个趋势。汉字简化举足轻重,事关社会与文化的方方面面。

⑵简化汉字绝不意味着笔画、字数越少越好。 ⑶下面是我国解放以来在这两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①《简化字总表》(简化了2235字,平均笔画由16画减少到10.3画); ②《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淘汰了1027个异体字(音同义同形体不同的字); ③《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规定了6196个印刷字形的形体标准;

④《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淘汰29个计量单位用字。如“浬 呎、吋”等。 ⑤《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为电子计算机汉字处理的技术用字,收字6763个,分第一级(相当于常用字)3755个,第二级(相当于次常用字)3008个; 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字3500个,其中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 ⑦《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字7000个,规定了一般用字的总量。

汉语的拼音化始于清末的切音字运动,卢戆章、王照、劳乃宣等纷纷提出了数十种切音方案,但基本无果而终。

在1918-1958年期间,“注音字母”(由许寿棠、周树人等制订)取得了法定地位,大行其道。这是第一套由国家正式公布并且在中小学普遍推行的拼音字母,但有不少缺点(未采用拉丁字母)。

在此期间,钱玄同、赵元任、黎锦熙推出了“国语罗马字”,瞿秋白、吴玉章制定了“拉丁化新文字”。在此基础上,国家于1958年正式制定并颁行了汉语拼音方案。 汉字的拼音化是一个敏感而复杂的问题,目前实际处于搁置状态。

二、汉字的整理 1.简化笔画

公布并推行《简化字总表》,(含2235个简化字)。 2.汉字简化方法 (1)简化偏旁

優→优 蘋→苹 撲→扑 燈→灯 貝→贝 貨→货 貸→贷 販→贩 棗→枣 庫→库 婦→妇 霧→雾 (2)同音代替

鬆→松 籲→吁 鬱→郁 麯→曲 嚮→向 穀→谷 (3)草书楷化

書→书 農→农 為→为 興→兴 長→长 專→专 (4)换用简单的符号

漢→汉 雞→鸡 戲→戏 鄧→邓 觀→观 趙→赵 (5)保留特征或轮廓

廣→广 奪→夺 聲→声 飛→飞 齒→齿 虧→亏 (6)构成新的形声字和会意字

響→响 驚→惊 筆→笔 淚→泪 3.精简字数

⑴整理异体字:音同义同而形不同的字叫异体字。

1955年12月,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对810组异体字进行整理,淘汰异体字数为1027个。 ⑵更改地名生僻字

从1956年到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用同音的常用字代替了35个代替了县级以上地名中使用的生僻字,共精简生僻字30多个。 ⑶统一计量单位名称用字

1977年7月,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计量局联合发布《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精简了20个。

三、汉字的标准化

1.什么是汉字的标准化?(名词解释)

在对现行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整理的基础上,对汉字进行定量、定形、定音、定序,这项工作叫做汉字的标准化。包括定量(规定现代汉语的用字数量);定形(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字形);定音(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读音);定序(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排列顺序。)

⑴定量:规定现代汉语的用字数量(选择) 国家发布的相关标准

1965.1 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收6196字; 1980年国家标准总局发布GB2312-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收6763字,分两级:一级常用字3755字,二级次常用字3008字。

1988年3月25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