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自然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十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新课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高三自然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十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新课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3bc99a9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e

第十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自然地理要素间物质与能量交换的关系及途径 2.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生产功能、平衡功能产生的原因和过程 3.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统一性

4.理解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 5.理解各类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成因和分布 本讲重点:

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各类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成因和分布 本讲难点: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成因和分布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地理环境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岩石)、大气、水、土壤、生物。

2.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3.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等形式来进行的,现将它们的概念、环节、意义等一并总结如下: 水循环 生物循环 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地壳物质循环 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过程 概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念 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 续运动的过程 环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节 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分解作用 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 重熔再生

物质循环简图 能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量 能(降水、径流) 意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义 的动态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热 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④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和转化;②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 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 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 4.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构成了一个特殊的外部圈层――生物圈(有机圈层)。生物圈占有水圈的全部、大气圈的底部及岩石圈的上部。生物的出现,通过光合作用与生物循环,改造了三大圈层。生物(植被)的分布,受气候(光、热、水)条件影响很大。 [经典例题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0-1

(1)从物质交换的一般情况看,图中各代号表示的物质分别是: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 (2)⑥和⑦的交换是通过 作用进行的。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如大气、水、岩石、地貌、植物、微生物以及土壤间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关系的题目,突出揭示了有机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的生物循环过程。解题必须紧紧把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条件、原料、能源以及产物和作用,理解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作用、生物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等生理过程中与岩石圈(包括土壤)、大气圈、水圈所发生的物质交换关系。

【答案】(1)①N、P、K等营养元素和水 ②植物残体和排泄物 ③动物残体 ④游离氧 ⑤水分 ⑥氧气(02) ⑦二氧化碳(CO2) ⑧二氧化碳(C02) ⑨氧气(02) ⑩二氧化碳(CO2)、重碳酸盐、腐殖质等 (2)光合 5.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 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 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 概念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 的能力 性质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 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形成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过程 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 岩石等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 举例 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育 图10-2

[经典例题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一幅

(2)请完成该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3)每合成1克C6H12O6要消耗2 821焦能量,所消耗的能量来源是 (4)该作用造成以下哪些结果?( ) A.将分散的无机物合成有机质

B.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体内 C.改变了物质存在的位置 D.联系了有机界与地理环境

(5)微生物对有机质具有 ,导致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称为 循环。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绿色植物及其作用的理解程度,因此充分理解光合作用的内涵、作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答案】(1)光合 (2)6CO2+6H2O C6H12O6+6 O2 (3)太阳辐射 (4)ABC D (5)分解 生物物质

6.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整体性表现1 含义 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举例 气候的变化、地貌的变化、岩石的形成和风化、土壤的形成和退化、水土流失等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经典例题3]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地形、植物和土壤等组成

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总体特征相统一 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 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

【解析】所谓整体性,就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地貌和土壤)的内在联系。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陆地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出某一要素的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在分析判断的过程中,从理解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概念入手。分析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这一内在联系有两种主要表现:一种是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元素迁移和物质循环。另一种是各组成元素间所进行的能量交换。它们之间,这一要素影响其他要素,这一部分的变化影响另外部分的变化。 【答案】B

第二课时

二、地理环境差异性

1.自然环境五要素(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整体性(相对的)。其中,气候为主导性因素,植被最具代表性(指示作用),土壤为中心环节;由于位置的不同,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差异――地域分异(绝对的)。 2.地理环境差异性的空间尺度 规模(空间尺度) 大 全球性地域分异 小 区域性地域分异 温度带分异、海陆分异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即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分异规律 3.地域分异

①结果:陆地不同地区,由于纬度和海陆位置不同,热量、水分组合不同,植被和土壤类型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陆地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②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量 (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水分 太阳辐射 海陆位置 纬线延伸,纬度更替。低、高纬度明显(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经线延伸,经度更替,中纬度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