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单元素养评价(一)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新教材)2019-2020学年新素养同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练:单元素养评价(一)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45dc318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cc

(1)文中所涉及的“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当时在社会成员关系方面各有哪些显著特征?(16分)

(2)针对各自社会,儒佛两家的创始人各自给出了怎样的救世方案?(12分)

【解析】第(1)题要求回答的角度是“社会成员关系”,回答的内容是“特征”,结合所学可知分别为民主政治、种姓制度、礼崩乐坏。第(2)题,主要回答儒家和佛教如何处理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答案:(1)地中海文明:提倡公民内部的民主平等,直接参与政治,但把妇女、外邦人、奴隶等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南亚文明:实行种姓制度,四大种姓贵贱分明、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平等。东亚文明:礼乐制度分崩离析,诸侯、卿大夫竞相占地,奖励农耕军功的政策促进了自耕农和新兴地主的产生。 (2)儒家:孔子提出“仁”和“礼”,以造就理想人格为最高目标,试图以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佛教:释迦牟尼倡导宗教领域内众生平等。

【等级性考试】

(选择题每小题4分,非选择题24分,共40分)

10.《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这说明该法典具有 A.等级性 B.公平性 C.随意性 D.民主性

( )

【解析】选A。结合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在同等级的公民中实行同态复仇法,即材料中“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对不同等级的人来说,法律维护高等级者的利益,即材料中“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这反映了法典维护不平等的等级制度,法典具有等级性。故本题答案为A。

11.有人说:“爱琴海区域海陆交错,东通阿拉伯半岛,南望埃及,西对亚平宁半岛,北通黑海,因而成为融通亚非欧不同文明的加工厂。”这句话揭示了 ( )

A.爱琴海区域的航海业发达 B.爱琴海地区的地形、地貌 C.地理环境对爱琴文明的影响 D.爱琴文明源于古埃及

【解析】选C。本题依据所学可知,希腊半岛四方分对不同区域文明,从而形成了融合各种文明的特征,也就是材料中“加工厂”的含义, C符合题意;A、B、D未涉及希腊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个西方谚语可以转译为成语“入乡随俗”。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该西方谚语的形成说明了 ( )

A.罗马帝国为了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

B.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 C.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 D.罗马文化渗入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统治疆域广大,为了加强统治,罗马在其统治地区推行罗马文化,使得被征服地区接受罗马的文化,“像罗马人一样行事”。因此,上述谚语实际上反映了罗马对其统治地区的文化渗透。故选D。

13.世界文明可分为东西方两大体系,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为东方文明,古希腊、古罗马为西方文明。以下对这两种文明不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东方文明都发源于亚洲,西方文明都发源于欧洲 B.东方文明实行中央集权制,西方文明是民主政治 C.东方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发源于沿海或海洋 D.东方文明以农耕为主,西方文明工商业发达

【解析】选A。东方文明的四大文明是古印度、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中国、印度和巴比伦属于亚洲文明,古埃及是发源于北非尼罗河的文明,A表述明显错误,符合题意。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遣掾(属员)甘英使大秦、条支,穷西海,皆前世所不至,莫不备其风土,传其珍怪焉。及安息西界,临大海,欲度,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

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乃止。

——《资治通鉴》第48卷

材料二 (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汉朝郡名)徼外(塞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

——《后汉书·西域传》

(1)阅读并分析材料二,概括罗马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8分) (2)汉朝与罗马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的两大强国,两国官方都有建立直接交往的愿望。根据材料一、二,这种愿望长期未能实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特点。(4分)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汉朝与西亚(安息)、欧洲(大秦)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有哪些?(8分)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帝国与汉朝的交往。第(1)题,罗马经济状况直接依据材料信息概括即可。第(2)题,从材料可以看出是由于海洋阻隔和安息的阻挠。第(3)题,双方从间接交往到直接交往和以经济交往为主。第(4)题,从双方的角度进行分析,尤其是汉朝的因素。

答案:(1)经济繁荣,物产丰饶(“谷食常贱,国用富饶”);使用金银货币,市场管理规范(“银钱十当金钱一”), 商品经济发达;交通发达(“乘驿诣王都”);对外贸易发达(“与安息、天竺交市”)。 (2)海洋的限制;被安息人(在大秦和汉朝之间从事转手贸易,获利丰厚)“遮阂”,即阻隔。

(3)从间接经贸和文化交流到直接交往;通过丝绸之路交往;以经济联系为主。

(4)汉朝丝织业等的发展;秦汉、波斯、罗马对道路开通的贡献(重点是张骞通西域);汉朝在西域设西域都护(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大国间交往的愿望等。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