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商贸流通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江苏商贸流通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47c8b3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99

江苏省商务厅 2017年3月

江苏省商贸流通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目 录

一、 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 发展现状 (二) 面临形势 二、 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 (二) 基本原则 (三) 发展目标 三、 主要任务

(一) 加快信息化转型,提升创新发展水平 (二) 加强标准化建设,提升流通运行效率 (三) 强化集约化发展,提升流通运行质量 (四) 推进国际化拓展,提升资源整合水平 (五) 打造品质化消费环境,提升流通供给水平 (六) 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流通治理水平 四、 保障措施 (一) 加强政策支持 (二) 创新管理服务 (三)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四) 完善统计监测体系

本规划依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商务部等10部门《国内贸易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及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文件编制,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我省商贸流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是“十三五”时期全省商贸流通工作的纲领和指引。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在省委、省政府和商务部的领导下,全省商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商贸流通各项改革、创新、发展工作,全省商贸流通总量规模稳步扩大,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三大商圈”、“七大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市场监管与调控机制明显改善,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增强,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得到确立。

流通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总体规模快速增长,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76亿元,占全国比重为8.6%,“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3.7%,总量规模连续十三年居全国第3位。流通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8182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9.7%,占GDP比重为11.7%,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24.0%,是仅次于制造业的国民经济第二大产业部门。

流通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城乡商业网络体系更趋合理,综合商圈、城市商业中心功能地位更加突显,商业街、商贸镇发展特色进一步强化,社区商业和乡镇商贸中心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城乡双向现代流通网络基本建成,商品交易市场加快整合转型,特种商贸服务业在规范中稳步发展。南京、苏锡常和徐州“三大商圈”集聚效应更加凸显,2015年增加值分别占全省流通业增加值的47.6%、23.0%和13.0%。

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流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电子商务快速发展,2015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18000亿元,占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的18.1%,其中网络零售额4200亿元。连锁经营全方位推进,全省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连锁门店1.9万个,商品零售额2044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9%。南京、苏州、无锡、徐州、常州成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海门叠石桥国际家纺城被列入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

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企业培育卓有成效,涌现出一批跨行业、跨地区、专业化、特色化的商贸流通企业。2015年,苏宁云商集团销售规模达到3429亿元,位列中国零售百强第三位。苏宁云商、宏图三胞、文峰大世界、金鹰、五星电器、江苏华地、中央商场、江苏新合作常客隆等企业进入中国连锁百强。江苏品尚餐饮、大娘水饺等企业入选全国餐饮业百强。全省交易额超百亿元的交易市场35个,超千亿市场2个。苏宁易购、宏图三胞、焦点科技、惠龙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