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47dd44150e2524de5187efb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答案】7.C(2分)

【解析】“天下独绝”的“绝”意思是“绝妙的,少有的”,与“独”合并解释为:独一无二的,实际就是绝妙到极点,没有能比得上的意思;“俱绝”的“绝”是“消失、停止”的意思。

8.D(2分)

【解析】“人疾之”的“疾”是“厌恶”的意思。 9.B(2分)

【解析】A项“入见”的见是“朝见”意,“见人”的见是“看见、发现”意;B项都是“厌恶”意;C项前一个“之”是助词,的;后一个是代词,指读书人;D项前一个“以”是“按照”,后一个是“用”的意思。

10.A(2分)基本条件是民心的向背。

16.(4分)?那些吃肉的大官们(当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像这样用学习到的东西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学习。

(评分意见:?“肉食者”和“鄙”字1分,句意准确1分;?“如此”和“以”字1分,句意准确1分。)

【参考译文】说到学习这件事,本是为了求取知识的。常见世人才读数十卷书,便自高自大起来,冒犯长者,对同辈轻视傲慢。(以至于)别人怨恨他就像仇敌一样,厌恶他就像对恶鸟一样。像这样用学习到的东西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要学习。 【广东省汕尾市】(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齐师伐我/伐竹取道 ..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D.既克,公问其故/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7.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8.从全文看,对鲁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鲁庄公大敌当前,能礼贤下士,虚心纳谏。

B.鲁庄公懂得民心向背的重要性,能够取信于民,获得国人的支持。

13 / 96

C.鲁庄公在战场上能审时度势,把握好反攻和追击时机。

D.鲁庄公在作战中善于听取曹刿的意见,充分信任曹刿的军事才能。

【答案】6.B(4分)7.做大官的人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关键词:“肉食者”“谋”“间”未译或错译,每处扣1分,语句不通顺扣1分)(4分)8.D (4分)

【广东省韶关市】二、古诗文阅读。(4分)

马说 【唐】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7.解释加点字的意思(2分)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而不能尽其才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

8.翻译句子。(2分)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才美不外现。

【答案】7.鞭打,鞭策 发挥 通晓 临视

8.?养马人不知道千里马有日行千里的本领,而将它与其它的马等同喂养。 ?)(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

【广东省深圳市】(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9小题。(1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策之不以其道 ( ) ?食之而不能尽其才 (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 ?执策而临之 ( )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才美不外见。

9.深圳市政府今年两会上提出“既要筑巢引凤,也要固巢养凤”的人才策略,请你结合文章的人才观,谈谈你对深圳这一人才观的认识。(4分)

14 / 96

【答案】7.?用鞭子打 ?竭尽 ?通晓 ?面对(每个1分) 8.?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 ?才能和美好的素质表现不出来。(每句2分,注意关键字,如“食”、“见”) 9.略。

【广西百色市】(一)文言文阅读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沿溯阻绝 溯迎而上 B.则素湍绿潭 吴广素爱人 ....C.绝巘多生怪柏 群响毕绝 D.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自非亭午夜分 熟视之,自以为不如 ..B.或王命急宣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故渔者歌曰 既克,公问其故 ..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写山,突出了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的特点。 B.第②段写水,突出了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的特点。

C.第④段引用渔歌,突出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的气氛。 D.第②—④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景色,既写静景也写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1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下列文段的主要内容。(2分)

江水又东①,迳②巫峡,杜宇③所凿以通江水也。郭仲产云:“按《地理志》,?巫山在县西南?,而今县东有巫山,将郡县居治④无恒故也。”(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注释】①东:向东流。②迳:通“径”,经过。③杜宇:古代传说中蜀国的国王,据说派人凿通巫峡。④居治:指政府机关所在地。

【答案】10.A(2分,溯:逆流而上)

【解析】B项:前一个是“白色的”,后一个是“一向、向来”的意思;C项前一个“绝”是“极”,

15 / 96

后一个“绝”是“消失、停止”的意思;D项前一个“属”是“连续不断”,后一个“属”是通假字,通“嘱”,嘱托的意思。

11.C(2分,即使)

【解析】A项“自”前一个“如果”,后一个“自己”;B项“或”前一个是“如”,后一个“有的人”;D项“故”前一个是“所以”,后一个是“缘故、原因”的意思。

12.D(写作的顺序是夏、春冬、秋,不是按四季顺序)

13.?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水清,树荣,山峻,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14.江水向东流经巫峡

【参考译文】长江继续向东流,经过巫峡。巫峡是杜宇做国王时派人凿开用来通江水的。郭仲产说:“按照《汉书·地理志》,巫山在巫山县城西南,可是现在巫山在巫山县城的东边,这大概是郡县政府所在地不固定的缘故吧!”

【广西柳州市】文言文阅读(共12分,其中第10-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小题6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注释】①廪(lǐn)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说(shuì):游说。④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⑤丘:孔子,名“丘”。⑥趣:催促。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同“辨”,辨别)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乏:贫苦,缺乏) .C.孔子辞不受 (辞:推辞) .D.入谓弟子曰 (谓:认为)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行道之人弗受 录毕,走送之 ..

B.万钟于我何加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C.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太医以王命聚之 ..D.辞而行 思而不学则怠 ..

1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文中列举事例,通过以前和现在“万钟”的态度对比,论证了不能失去“本心”。 B.【甲】文中的“本心”是指一个人本来就有的羞恶之心,就是“义”,也就是“善”的本性。 C.【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景公赏赐给他的供养之地,是因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D.【乙】文中的齐景公是一个尊重知识分子,并了解其内心需求的古代开明君主形象。 13.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16 /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