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管理专题案例分析(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现代教育管理专题案例分析(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481df97ee06eff9aef807e2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案例)

A.王立群老师发现许多学生高考成绩和平时水平差距很大学生考试心理紧张是罪魁祸首。

B.专职做学校的心理教师,开始研究干扰学生考试心理的因素,发现缺乏自信、期望值过高、考前想考试结果,动机过于强烈、不良班风的干扰、家长的干扰,以及人际关系、谈恋爱、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变是主要原因。

C.她为高三学生开设了心理课,并自编了心理课校本教材。包括复习心理辅导、考试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考试焦虑度的测试和考试动机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考试心理以及对考试的影响,帮助学生分析原因,通过心理放松训练和家长指导调适考试心态)、报考志愿和考前心理指导。

D.高考前三天,心理老师要对全校高三学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内容包括:考前几天和考试三天应如何调整自己心理,保持好考试的最佳心态,以及考试的答题技巧。 E.经过多年的努力,考试心理教育取得明显效果。

A.所谓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是指管理主体把自己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当作研究课题,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探索管理规律、促进教育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

研究型教育管理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把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当作研究课题。

其次是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所谓行动研究就是教育实践者(主要是教师群体)系统而公开地解决教育实践问题,它具有“参与”、“改进”、“系统”和 “公开”四个关键特征。

再次是以解决实际问题、探索管理规律、促进教育发展为目的。其中,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育发展是核心目的。

B.实践策略――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

系统分析法是一种关于实际问题解决的研究技术。系统分析法由事实研究、价值研究、规范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四个部分构成。

事实研究是关于“是什么”问题的研究。研究事实的目的是了解事物的真相,发现实际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便确立研究课题。从总体上看,事实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量化研究,一类是质化研究。

价值研究是关于“应该是什么”问题的研究。价值研究的作用一方面是帮助研究者了解自己、自己所在学校、自己工作部门的教育价值追求,回答什么是我理想的教育,什么是我追求的教学,什么是我梦想的管理;另一方面是帮助研究者提出问题。研究者的价值追求有多高远,那么他发现的问题就会多深入。

规范研究是关于“应该怎么办”问题的研究,它是整个研究过程的重点,也是难点。 可行性研究是对规范研究所提出的行动方案“是否行得通”问题的研究。可行性研究一般从政治、经济和技术三个层面对方案进行检验。 1.通过这则案例,从教育管理的角度你能学到什么?

管理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现问题后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研究型管理模式对解决教育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往往针对性强,成效也比较显著。

2.为什么大家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而王老师却能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呢? 我认为首先是对学生的热爱而引发的强烈责任感,发现问题后,责任驱动她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办法。其次是找到了符合工作实际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A.江苏省宿迁市办学体制改革作出重大决策:该市依据“一保三放开”原则,除力保九年义务教育存量部分外,将通过出售、拍卖、股份制等形式,全面放开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同时推行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实行人事代理制度, 让新聘教师进入教育人才市场,建立起教师与学校双向选择的新机制。

B.置换出来的资产,可用于教职工医疗、养老保险或扩大办学规模;职业教育变财政供养为财政投入。

C.全市26所高中全部改制,14所职高转为民办民营性质。

D.非义务阶段和社会力量办学一律放开招生市场,不得以行政手段干涉学校和学生的报考、招生自由,学生自主择校,学校优胜劣汰。

E.改制后各级财政将停止对学校的一切拨款,学校完全要靠市场谋生存。 A.“多元化办学体制”概念是针对过去政府单一办学格局提出的,指的是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即由过去的政府单一办学向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和民办多种形式办学并存格局的转变。从更根本的意义上说,公办与民办体制内部以及两者之间的多元办学形式才是办学体制多元化的更深层次的内涵。

办学体制的多元化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积极价值。首先,办学体制的多元化拓宽了教育投入渠道,弥补了政府教育财政支出的不足,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 其次,办学体制的多元化拓展了教育提供方式,满足了社会多层面的教育选择需求,引导了社会大众的合理教育消费。再次,办学体制的多元化打破了政府包揽办学的单一格局,形成了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相互竞争的机制,促进了教育制度的创新和教育效率的提高。

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优质学校参与转制,把公办教育资源变成高收费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入学者的利益;学校资产来源多元化,缺少对资产的科学管理,不同程度地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对此类办学形式进行规范已势在必行。 B. “包括工业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教育,已经或正在实施由公共服务品向可市场购买品的转变。这就是教育市场化趋势。”

教育市场化改革并不是把教育全部交给市场,而只是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教育领域,改变过去仅靠政府单一手段直接配置教育资源的状况。 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一般采取以下策略:放宽政府对办学的规章控制,给学校以更大的办学自主权;通过特许的方式将公立学校承包给私人部门,促进学校办学模式的多元化;制定更为开放的招生制度,促进家长自主进行学校选择;改变政府对学校的拨款方式,建立以学券为基础的拨款制度;在对学校赋权的同时也把大部分管理责任下放到学校,建立学校问责制度。

由于政府本身存在着垄断性、自利性,同时受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完全性限制,政府很难通过“有形的手”对教育资源进行最优配置。所以,在教育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是教育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放弃对教育的责任,相反,出于政治、法律和道义的需要,以及市场组织的外部性缺陷,政府必须对保持社会正义与持续发展的具有纯公共和准公共性质的教育产品予以提供。 由政府提供公共教育产品,并不意味着生产公共产品的责任全部由政府或公营部门来承担,政府完全可以借助市场或社会组织的优势与能力来生产这些产品。 1.对于宿迁市的办学体制改革你持什么观点,为什么?

公办与民办体制内部以及两者之间的多元办学形式才是办学体制多元化的更深层次的内涵。

2.义务教育引入市场机制的边界在哪里,你如何看待教育的市场化倾向? 公共产品理论把社会的总产品分成私人产品、公共产品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产品。在

很大程度上,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所以它完全有可能由私人部门来提供,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出于政治、法律和道义的需要,以及市场组织的外部性缺陷,政府必须对保持社会正义与持续发展的具有纯公共和准公共性质的教育产品予以提供。 由政府提供公共教育产品,并不意味着生产公共产品的责任全部由政府或公营部门来承担,政府完全可以借助市场或社会组织的优势与能力来生产这些产品。对于没有外包给市场组织与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项目,政府还可以通过内部市场化的制度安排,来提高服务的品质与效率,控制行政成本。 第三章

A.山东省荣成市第一中学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有规模,有特色。

B.让校园景点会说话;让学生公寓成为文化的展室;让教室时时刻刻有老师;让报栏留住学生的脚步;给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阵地;把媒体还给学生

学校文化重建一般包括物质文化、规范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建设。 1.改善校园环境,重建学校物质文化

重建物质文化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一个学校的物质文化上有什么。首先需要一定数量的物质设施,包括一定的校园场地、建筑物、教学设备等,应本着量力原则;第二,这些物质文化如何布局、设计。校园的布局应有益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第三,各种物质文化之间的关系。校园环境的整体规划与建设、各种建筑物的命名、办公室、教室、走廊、宣传栏等布局要反映学校文化内涵,形成自己的特色。物质文化建设就要把学校办成学生探索求知的学园、生动活泼的乐园、充满亲情的家园和环境优美的花园。 2.塑造管理者新形象,重构制度文化 重建制度文化,首先要认识和分析现行教育制度文化,研究有形制度文化的不同方面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组织内制度文化与外部制度文化的关系,发现改革的突破点,其次,要研究学校中不成文的、无形的学校传统、风气、行为形态等。制度文化建设一定要继承优良的传统、风气。第三,制度文化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对师生员工的生命关怀,富有人文性、教育性和弹性。第四,要获得广大教职员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并塑造专业领导形象。 3.重建学校精神文化,统领学校发展前景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成员的价值观、世界观、教育教学观等意识领域的重构和思维方式、情感等方面的完善。在建构学校精神文化层面上,学校办学理念和价值观的确立非常关键。

为学生的发展营造一个有利于个性全面发展的文化环境显得极其重要。要让学生反省教育场所中的权力运作,并鼓励学生发挥公民的勇气,去挑战霸权的主流文化,培养学生批判思考的能力。学生合理的文化挑战也会引起学校进行反省和完善学校主流文化,改变学校和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式。 由于各个学校的特点不同,文化建设的任务也不同,在文化建设中各个学校应该根据本校内外部的实际条件采取相应的策略。学校文化建设是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活动,要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教师的主体性,使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学校文化的建设工程。

1.对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策略的认识。

本案例主要反映的是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及精神文化建设,规范文化的建设也很重要。 2.结合实际,谈谈学校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创建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 “千年学府 百年师范”

湖南一师的学校文化特色集中反映在物质文化之校园环境和建筑、规范文化之学校传统、精神文化之学校的办学理念等方面。

第四章

A.2002年,河间市对全市4所高中和部分初级中学进行检查清理,其中仅4所高中就清理出4个小金库、收回账外资金428万元。

B.据部分省市教育部门统计,中小学校自身的乱收费和基层政府以及部门的乱收费和搭车收费金额,约占各项乱收费金额的一半左右,近年来一些基层政府乱收费行为有所下降,但一些地方部门的乱收费和搭车收费行为依然比较突出。

C.不是不想把这个问题清楚,但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学校的问题必须解决,而造成学校自身违规收费的主要原因,一句话:利益驱动。

D.校长有权拒绝搭车收费和随读代征收费,理论上成立,实践起来便常常显得捉襟见肘。 E.在教育投入这个环节,许多都有赖于资金支持。

A.教育乱收费是指违反国家和省级人民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擅自出台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和提高收费标准的行为。 政府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几个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治理教育乱收费现象的力度逐步加大,采取了各种措施。1993~1995年,开始对教育乱收费进行规范;

1995~1999年,逐步重视对教育乱收费的治理;

2000~2002年,对教育乱收费进行制度性规范( “收费卡”制度、“一费制”收费制度、教育收费公示制度);

2003年以后,强化监督,综合治理教育乱收费。

10年来,政府采取的治理措施主要是:校务公开、收费公示、收费听证、收费督导、群众举报、责任追究、行风评议、专项治理等。

B.教育政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政党和国家在综合各方面利益的基础上,为了解决特定时空下的教育问题,实现特定的目标而规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

所谓教育政策的本质就是所有教育政策实践所共同拥有的属性,它渗透于教育政策过程的方方面面,并时时刻刻对教育政策活动产生影响。教育政策本质的认定,必须建立在对其逻辑起点的分析之上。因此,就需要追问是什么引发了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的产生正是源于教育领域里的个体利益冲突和公共利益追求。因此,我们认为教育政策的本质就是通过政策手段对教育利益进行分配。具体地说,是政府利用教育政策去保护、满足一部分人的教育利益需求,同时抑制、削弱另一部分人的教育利益需求,通过政策作用去调整各种教育利益关系,实现教育利益关系的协调与平衡。

整个政策过程就是利益选择、利益综合、利益分配和落实的动态过程。其中,利益表达和利益确认是教育政策行为的基础,利益平衡和利益裁决是教育政策行为的核心,利益分配和实现则是教育政策行为的关键。

在对教育政策的利益分配本质的理解上,还需要注意几个更为深入的问题。首先,教育政策通常是对全社会的教育利益进行分配,而不是局部的其他分配。其次,分配活动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进行多次分配。再次,分配活动总是综合各种利益矛盾后的利益分配。最后,利益的分配应该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兑现,而不是口头或文本上的利益分配。 分析长期以来教育乱收费问题不能得到解决的原因。

基层政府搭车乱收费法律意识淡泊;国家对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资源不均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