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48f8b206c85ec3a87c2c5ee

泰州实验中学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课教学案

高 一 语 文 新 授 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主备人 陈桂荣 二次备课及授课人 2013-05-18

课前自主学习(学案)

一、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粗斜体字注音。

悼( )词 不可估量( ) 纷繁芜( )杂 豁( )然开朗 嫉( )恨 浅尝辄( )止 卓( )有成效 坚韧( )不拔 诽谤( ) 诅咒( ) 给( )以回敬 诬( )蔑

二、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一生的主要贡献有哪些?请通读全文后分条写出。

三、细读课文,找出承递性语句,过渡性、总括性段落。

四、知识链接。 (一)背景介绍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德国)。他25岁时迁居法国巴黎。在大学里研究法学、历史和哲学。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他与恩格斯一起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造。直到1883年3月14日他因病逝世。

马克思曾先后四次遭到一些国家反动政府的驱逐。他生活贫困。最穷困的时候连吃的都没有。面包房、肉铺、房东都来讨债,连夫人的围巾、家里的家具、自己穿的上衣都拿去典当了,为此他无法上街。有时想寄稿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马克思很爱他的孩子。可两个儿子一个养到八岁,一个二岁,都因贫病无钱医治而死。他的小女儿,得了重病,不到11个月就死了,那是1852年的复活节,马克思刚写好一本小册子。小女孩死后只能放到家中,后得到一法国流亡者资助的两英镑钱,才付清了棺材费。他家分别在1850年、1852年、1857年连续死了四个孩子,只存活了三个女儿。

马克思在这样贫困的情况下,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仍然顽强的斗争,勤奋的工作。比如他写《资本论》一书,就花了他整整40年时间,为了写《资本论》,他和做过的摘记的书就有1500种以上。《资本论》的稿酬远远抵不上他写这部巨著时的所花的烟钱。马克思说,他为此献出了自己的健康、幸福和家庭。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17岁)写了一篇有关选择职业的文章,他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必修一P22)

1

泰州实验中学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课教学案

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悼词。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在巴黎相识。之后的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出版《资本论》。列宁评价说,马恩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又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 (二)悼词的结构。

悼词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交代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逝世当时的情况;第二部分对死者的一生作简要评价;第三部分表达对死者的沉痛悼念之情,并劝慰逝者亲属,对在场的人们提出希望与号召。

(三)讳饰(也叫“避讳”):一种修辞格。对忌讳的事物或不便直说的事情,改用他语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讳饰能使语言避免直露或粗俗,使表达含蓄、文雅。如:

“祥林嫂?怎么了?”

“老了。” (《祝福》)

句中的“老了”即“死了”。因鲁府的忌讳颇多,那些不吉利的话不可直说。为了避讳,短工们把祥林嫂的死说成“老了”。

2

泰州实验中学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课教学案 课堂主体参与(教案) 【学习目标】

1. 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无产阶级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2. 理解本文论述严密的逻辑性,了解各段落之间的紧密联系。 3. 学习马克思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 【重点及难点】

高度概括的内容,严密的逻辑性;马克思的人格魅力,学习马克思的现实意义。 【学习内容】 一、导入新课

二、课前自主学习检查

悼( )词 不可估量( ) 繁芜( )丛杂 豁( )然开朗 嫉( )恨 浅尝辄( )止 诽谤( ) 卓( )有成效 坚韧( )不拔 诅咒( ) 给( )以回敬 诬( )蔑 三、小组合作交流、师生研讨

1.讨论: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一生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2.找出文中承递性语句和过渡性、总括性段落 。 3.理清结构。 四、总结提升 1. 悼词的结构

2. 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学习马克思?

① 马克思没有过时。②我们要学习马克思的哪些精神?③“志当存高远”,选择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 3.推荐书目 五、当堂训练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1.“这样”指代的是( ) A第五段所写的内容。 B上文所写的内容。

C第三、四、五段所论述的马克思深广的理论研究和伟大的理论创造 D上文所论述的马克思的“两个发现”。 2.第一、第二句话在全段中起的作用是( )

A总括上文 B领起下文 C转折 D承上启下 3.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 )

A论述马克思注重理论科学的新发现及其对社会、历史发展的革命影响。 B介绍马克思从事历史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从而提示马克思的革命家本色。

C概述马克思密切注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以及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

D赞颂马克思对各种科学新发现都有浓厚的兴趣,体现了他科学家和革命家二者兼而有之的特色。

3

泰州实验中学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课教学案

六、自我检测,自由发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4—8题。

悼念玛丽〃居里

爱因斯坦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越来越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注:《悼念玛丽〃居里》选自《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许良英、范岱年译)。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美国人,物理学家,因提出相对论而享誉世界。这是爱因斯坦1935年11月23日在纽约罗里奇博物馆举行的居里夫人悼念会上发表的演讲。 4.这篇短文在第一段就点明了中心,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是

5.第一段中的“后者”指的是 与之相对的“前者”指的是 6.第二段介绍了居里夫人的伟大品格,请用简明文字概括。

7.有些语言,我们在理解的时候,要通过表层信息挖掘其隐含实质。本文第四段,反过来说,意味着什么?

A.欧洲知识分子: B.欧洲的现代: 8.《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本文所悼念的都是世界上杰出而伟大的人物,两文在行文上有何异同?

课后反思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