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之课后思考题--中央党校出版社(独家整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社会学概论之课后思考题--中央党校出版社(独家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4a5a599d0d233d4b14e6947

功能单位。

文化模式:一个社会中包括文化特质和文化丛在内的所有文化内容协调一致的组合状态,就是文化模式。文化模式是一社会群体的各个成员所普遍接受的文化结构,也是长期存在的一种文化结构。

六、什么叫文化中心和文化边际?什么叫文化圈?

文化中心:是指文化特质在地理位置上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它通过文化扩散队文化区产生影响。

文化边际:在文化的扩散、传播、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文化的交叉,渗透地带,是远离文化中心的边缘地带,或不同文化的交叉地带。

文化圈:是指由存在程度不一的相同和想通之处的若干文化模式组成的更大范围,并可突破空间阻隔进行文化交流的空间布局。 七、什么叫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

评比性文化:是指有好换、高下之分的文化,即在两种文化的比较中,可以评比出孰优孰劣的文化。

非评比性文化:也可称作中性文化,是指在文化比较中没有明显的优劣、高下之分的文化。

八、简述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2)教育: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3)人口迁徙:自有人类以来,人类的迁徙活动就没有停止过。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第三章

一、什么是社会化?简述社会化的特征。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社会化特征:(1)社会强制性。从个体的角度看,社会化是个体不得不进行的一种社会过程。

5

(2)个体能动性。在社会化进程中,个体并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社会影响,还会主动认识社会,加工、改造环境,影响他人。

(3)终身持续性。个体社会化是一个终身不间断进行的过程。 二、简述艾里克森关于生命周期社会化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1)信任与不信任(出生到1岁左右的婴儿期)

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2)自主与怀疑(从1岁到3岁左右)

一周岁以后,儿童会主动形成一种与外界的关联感。他们想知道,我能做什么?外界的哪些东西是我能控制的?外界的什么东西控制着我?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常常要试试自己能力的范围和大小。

(3)主动与内疚(4岁到6岁之间)

这一阶段儿童的活动范围逐渐超出家庭以外,开始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这时如果成年人过多的干涉,儿童将会缺乏尝试和主动性。

(4)勤奋与自卑(6岁到12岁之间)

儿童都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做不了的,但不久,他们开始与别的孩子展开竞争,不可避免到遇到成功或失败,如果体验到成功,他们的竞争意识就会不断增强,这为他们以后积极进取打下了基础。

(5)认同与角色混乱(12岁到20岁之间)

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的更多的考虑“我是谁”的问题,体验着角色同一与角色混乱的冲突,如果个体把自己各个方面,比如信念,性格、性别角色,未来的职业选择等很好的整合起来,个体遇会获得较好的角色同一性,反之,则出现角色混乱。

(6)亲密与孤独(20岁到24岁之间)

如果发展得较顺利,找到比较满意的配偶,那么将会体会到亲密感,如果由于某些原因暂时还未找到合适的配偶,那么将会体验到一种孤独。

(7)繁殖与停滞(24岁到60岁之间)

这时男女建立家庭,兴趣扩展到下一代。繁殖不仅指个人的生殖力,主要指关心建立和指导下一代成长的需要。

(8)自我完善与失望(65岁)

如果感到自己的一生很充实,没有虚度,就会产生一种完善感,认为自己的生命周期与新一

6

代的生命周期融合为一体。

第四章

一、社会互动的含义和意义是什么?

含义: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意义:(1)对个人来说,具有自我满足、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的功能。 (2)对社会来说,具有形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二、社会互动有哪些类型?

(1)合作: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 (2)竞争: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

(3)冲突: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某种目标或价值观念而相互斗争的方式和过程。

(4)强制:互动中一方队另一方的统治和制约。 三、社会角色失调有哪些表现?如何进行角色调适?

表现:(1)角色紧张,每个人都要扮演许多角色,因而也要求其必须履行所扮演的角色的行为,这样个人在时间和精力上就会感到紧张。

(2)角色冲突,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

(3)角色不清: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4)角色中断:指在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的现象。人们在一生中随着年龄和多方面条件的变化,总会依次承担多种角色。

(5)角色失败:是角色扮演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极为严重的失调现象。它是指由于多种原因使角色扮演者无法进行成功的表演,最后,不得不半途终止表演,或者虽然还没有退出角色,但已经困难重重,每前进一步都将遇到更多的矛盾。

角色调适:一方面要不断地更新、充实角色期望,使其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建立更为

7

合理、合法、合情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要拓宽社会化的途径,强化社会化的手段,提高个体角色扮演的综合能力

第五章

一、社会群体有哪些基本特征? (1)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

(2)群体成员之间具有直接、明确和持久的社会关系 (3)有较一致的活动目标 (4)有较明确的行为规范 (5)有一致的群体归属感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1)活动空间上的接近 (2)交往各方社会差异较小

(3)相互交往比较自由,没有过度的约束,限制 (4)具有经常性、持久性的交往

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首先,初级社会群体的原有功能随着社会分化的加剧发生了较大转移。传统社会中人们靠初级群体形式进行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劳动主要在次级群体加工厂、公司、机关中进行。其次,初级关系趋于松懈。在现代条件下,人们的经济和社会活动越来越不囿于传统的社会组织。再次,某些初级社会群体名存实亡。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对某些初级社会群体具有颠覆性的影响。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大型专业化的次级群体将越来越发展,在生活中占据主要地位,与之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地位作用逐渐下降。

第六章

一、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1)一定数量的成员 (2)特定的活动目标 (3)规范性的章程 (4)正式的组织机构 (5)一定的技术和物质设备 二、社会组织的功能有哪些? (1)组织是社会化的场所

(2)组织是实现人类需求的重要载体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