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编2013真题(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教师考编2013真题(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4b03865284ac850ac02423e

社会上各种影响因素,首先要为个人接受和理解,才能转化为个体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才能推动它去思考与行动。另外,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人格特征形成的作用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日益增强。

真题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

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为( )。

A.人格 B.性格 C.气质 D.倾向性

2.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是在(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3.小宝活泼好动,乐观灵活、精力旺盛,但做事经常粗枝大叶、缺乏耐心和毅力,小宝属于( )气质类型。

A.黏液质 B.胆汁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4.自我遵循的原则是( )。

A.快乐原则 B.现实原则 C.道德原则 D.利我原则

5.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观察、自我理解与自我评价是( )。

A.自我监控 B.自我体验 C.自我认识 D.自我评价

6.“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和“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的分别是( )。 A.个性的整体性和可塑性 B.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C.个性的稳定性和独特性 D.个性的社会性和独特性

二、填空题

1.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大体上可把心理测验分成 和 。

2.气质是受到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制约,并表现在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进行的速度、强度,内外倾向及灵活性、 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3.人格包括 和气质以及自我调控系统。 4.内一外向人格类型学说是由 提出的。 三、判断题

1.“活泼好动、行为敏捷”是指人的兴趣表现出来的特征。( ) 2.主题统觉测验属于投射测验。( ) 3.人格障碍是后天教养的结果。( )

4.气质影响人的活动方式与效率,是一个人选择职业的依据之一。( ) 四、简答题

简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五、论述题

有人认为人格是天生的,有些人认为人格是后天形成的。你支持哪种观点,为什么?

六、案例分析题

小明1 9岁,是某高校的学生。他在上大学之前是名学习很好很优秀的学生,但是由于自己来自农村,到城市之后有些不适应,特别是觉得自己在服饰、语言、动作,以及风度上都不及城里来的同学,最近他开始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甚至原来自己最在行的学习也不能和别人比了。自己一开始的目标是拿到系里前五名,但是现在,却感觉连第五十名都拿不到。他很苦恼,现在产生了消极厌世的心情。

(1)请你分析小明心理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2)请你分析小明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第五章 社会心理与行为

考点1.社会态度与社会知觉

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种成分组成。

功能:适应功能、自我防御功能、价值表现功能、认识或理解功能。 社会知觉:是个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向等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考点2.印象形成效应

印象形成:是指对他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明确其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

1.社会刻板现象 在关于人的自然特征方面,我们所建立起来的比较系统的观念首先同人们的性格、种族和外表吸引力结合在一起。

2.晕轮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发现,外表的吸引力有明显的晕轮效应。当一个人的外表充满魅力时,她(或他)的其他一切实际同外表五官的特征,也会得到更好的评价。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外表缺乏吸引力,那么对她(或他)的其他特征上的评价也会更糟。

3.首因效应 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的基础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4.近因效应 指在总的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5.投射效应 社会关系中的投射效应是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获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以此掩盖自己不受人欢迎的特征。

考点3.群体心理的概念

群体心理:是普遍存在于群体成员的头脑中,反映群体社会状况的共同或不同的心理状态与倾向

考点4.从众与服从的概念和产生的原因

从众: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已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社会现象。

影响从众的因素 :个体的特点;群体因素; 刺激物因素。 从众的原因: 行为参照;偏离的恐惧;群体凝聚力

服从:是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意志而做出相应行为的社会现象。 影响服从的因素:命令者的权威性、服从者的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情境压力。 个体产生服从的原因:合法权利、责任转移。

真题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 D.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