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勘查学 重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矿产资源勘查学 重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4ce6ba0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1

成矿规律:确定在哪个地质时期,在什么构造部位产生了成矿物质的富集,从而圈定出成矿远景区,指导勘查工作决策。 成矿预测:根据工作地区内已有的各种地质,矿产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实际资料,全面分析研究区内的地质特点和已发现的各种矿产的类型,规模及其在时间,空间上与地质构造的关系,阐明其成矿规律,进而预测区内可能发生矿产的有利地段及控制条件,指出需要进一步工作的方向,顺序和内容等,为下一阶段的勘查工作提供证据。 成矿远景区:根据矿产勘探初步研究圈定的潜在含矿区域或成矿有利地段。 燕山成矿期(有色矿产形成时期)的主要矿化富集特征表现:1大量断陷盆地的发育为我国储藏了极为丰富的煤和石油,在许多聚煤盆地中,还常常伴生膨润土矿床。2本期岩浆活动是我国地质历史上最强烈的一次,与成矿的关系也最为密切。 模型:1原样模型 2相似模型 3图形模型 4数学模型 成矿模型:1描述性模型 2概念模型 意义:1成矿作用模型化 2矿床类型模型化

整装勘查:指在资源前景明朗的地区,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联合,找矿着眼开矿,开矿引导找矿,打破传统的评价阶段划分模式,以矿产开发利用为最终目的,将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开发一条龙设计,物、化、电、磁、钻等多工种、多方法整合施工,加快勘查开发速度。

整合勘查:指根据矿床的形成规律,对位于同一成矿地区带,同一成矿体系或出于一个矿集区,一定范围物化探异常区内的矿业权区,进行统一工作部署,统一组织实施的勘查形式,同时也是对人员,技术,资金,设备等资源要素的优化整合。

整装勘查和整合勘查区别:“整装勘查”针对的是“勘查周期过长”的问题,减少各阶段的重复性工作,在地质勘查项目实施起就将预查、普查、详查、勘探乃至开发阶段一次性立项、设计通过,各阶段无缝对接,地勘单位无需重复编写多个立项书、设计书、成果报告,减少各阶段重复的审批程序,尤其是等待审批拖延的时间。而“整合勘查”主要针对的是“大矿小勘”的问题,改变重点成矿区或大型矿床所在区域项目过多,矿体认为分割的大矿小勘的混乱勘查秩序,实现一个矿集区尤其是大型矿床区域只设一个勘查项目部,统一勘查,实现大矿大勘,使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化、集约化。

遥感技术: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卫星云图红外线,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

遥感技术解决的问题:1反应广大地区的岩石类型和构造概貌 2对区域地质体进行较准确的圈定,对高地区域地质调查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圈定围岩蚀变带

坑探工程:是在地表和地下岩石或矿体中挖掘不同类型的坑道,以了解地质和矿化情况。可分为地表坑探工程(1探槽 2浅井 )和地下坑探工程(1平硐 2石门 3沿脉 4穿脉 5竖井 6斜井)

回次:指在钻孔施工中,每一次将钻具下至孔底进行钻进直至钻进完毕将钻具从孔内全部提出地面,这样一个作业循环,称为一个回次。

进尺:下回次孔深减去上回的次孔深

岩心采取率:实际采取的岩心长度或岩屑体积除以该取心孔段实际进尺或体积并以百分率表示 钻孔弯曲:钻进过程中,已经钻成的孔段轴线与原设计轴线之间产生偏移 钻孔顶角:钻孔轴线上某一点的切线与通过该点铅垂线间的夹角 钻孔倾角:钻孔轴线上某一点的切线与包括该点的水平面间的夹角

钻孔方位角:自钻孔轴在水平面投影上的某点指北方向起,顺时针方向与通过该点切线之间的夹角 回次内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本回次上层岩心长/本回次岩心采取率)

我国固体矿产资源量/储量分类表 发现矿产资源 探明的 证实储量(111) 经济的 基础储量(111b) 可信储量(121) 资源量(231) 可信储量(122) 资源量(232) 控制的 资源量(233) 资源量(234) 推断的 潜在矿产资源 预测的 基础储量(121b) 基础储量(121b) 内蕴经济的 (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1=经济的,2=内蕴经济的 234==经济意义未定的;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即1=可行性研究,2=预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即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b=基础储量)

矿床勘查类型:在研究和总结大量已开采矿床的资料及已勘查矿床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影响矿床勘查难易程度的主要地质特征的复杂程度,将相似特点的矿床加以归并而划分的类型

划分矿床勘查类型的依据:1矿体规模 2矿体中有用组分分布的均匀程度 3矿化连续程度 4矿体形态,产状及地质构造复杂程度 5厚度变化系数

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1矿体规模 2矿体形态复杂程度 3有用组分分布均匀性

矿体基本形态:1一个方向短,两个方向长的矿体 2无走向的等轴状或块状矿体 3一个方向长,两个方向短的矿体 勘查工程的布置原则:1、各种勘查工程,不论地表还是地下,都必须按照一定的间距系统而有规律的布置,并尽可能使相邻的工程互相联系,以利于制作一系列的勘察剖面和获得矿体的各种参数。

2、勘查工程应尽量垂直矿体走向,或垂直矿体的平均走向或者是主要构造想的方向布置,以保证勘查工程沿矿体厚度方向穿过整个矿体或含矿构造带。

3、勘查工程的布置要遵守由已知到未知,有地表表到地下,由稀到密的原则布置。

4、当应用地下坑探工程进行勘查时,应使勘查坑道尽可能为将来开采时所利用,因此布置坑道时预先要考虑使之与开采系统和技术要求相一致。

勘查工程的总体布置形式:1勘查线形式 2勘查网形式 3水平勘查

勘查工程间距:指最相邻勘查工程控制矿体的实际距离 确定方法:1类比法 2稀空法和加密法 3统计学方法 4地质统计学方法

矿产勘查中常用的采样方法:1打块法 2刻槽法 3岩心取样 4岩屑采样

矿产勘查取样的种类:1化学取样 a化学采样方法 b样品加工 c化学样品的分析与检查 d化学分样的检查与处理 2技术取样 a矿石体重的测定 b矿石相对密度的测定 c矿石孔隙度懂得测定 d矿石块度的测定 e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试验

3矿产加工技术取样 4岩矿鉴定取样

矿产工业指标的种类: 1边界品位 2最低工业品位 3边际品位 4最小可采厚度 5最低工业米百分比 6夹石剔除厚度 7有害组分最大允许含量 8矿石工业品位

矿体边界线的种类:1零点边界线 2可采边界线 3暂不能开采边界线 4矿石类型与品级边界线 5资源储量类型边界线 6内边界线和外边界限

国内传统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1算术平均法 2地质块段法 3开采地段法 4断面法

1、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分为预查、 普查 、 详查、 勘探 4个阶段。划分勘查阶段是为了避免在地质依据不足或任务不明的情况下进行盲目开发所造成的重大损失,是遵循“循序渐进、由已知到未知、由浅部到深部”的技术原则。 2、矿产勘查的特点就是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各种决策,其基本理论基础包括地质基础、 数学基础、 经济基础及 技术基础四个基本方面。

3、根据1999年新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矿产勘查可行性评价据其目的、任务可分为概略研究、 预可行性研究 和 可行性研究 三个阶段。

4、找矿标志按照其成因分类可分为 地质标志、 地球化学标志、 地球物理标志、 生物标志 和人工标志五类;按其与矿化的联系可分为直接找矿标志和间接找矿标志两类。

5、矿产勘查中常用的采样方法主要有打块法、刻槽法、岩心采样、岩屑采样、 剥层法采样和全巷法。 1、成矿规律:矿床在空间上和时间上与各种地质特征的关系。

2、成矿模式:成矿模式是对矿床赋存的地质环境、矿化作用、随时间变化显示的各类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迁移富集机理等矿床成因要素进行的概括、描述和解释,是某类矿床共性的表达方式。

3、地质编录:在找矿工作中,通过对工程揭露的各种地质现象,采样分析鉴定的成果及综合研究成果,直观地,正确地,系统地用文字、图片表示、秒回下来,这些工作就叫地质编录。

4、矿产工业指标:是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工业部门对矿产质量的开采条件所提出的标准要求,也就是评定矿床工业价值、圈定工业矿体和估算工业矿产资源储量所遵循的标准。

5、地质调查:指一切以地质现象(岩石、地层、构造、矿产、水文地质、地貌等)为对象,以地质学及其相关科学为指导,以观察研究为基础的调查工作。

1、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不同结果可将查明矿产资源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请简要回答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的区别和联系。

储量:是基础储量的一部分。地质可靠程度为探明的和控制的,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时,经过了对采矿、冶金、经济、市场、 会法律、环境、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论证,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

基础储量:是发现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资源量。经可行性或预可行性研究论证,经济评价具有边际经济意义的资源量,均划入经济的基础储量范畴。基础储量主要用于国家的矿产开发监管、矿产资源统计、规划和政策研究。

资源量:是指发现矿产资源中,除基础储量以外的其他部分。包括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认定为不经济的部分和未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资源量,以及预测的资源量。 2、简述资源储量计算的一般过程。

1)在进行资源储量估算之间,在各种勘察线剖面图,水平断面图上根据工业指标圈出工业矿体的空间位置,即圈定工业矿体的边界线。

2)估算矿体的体积是利用各种勘察剖面或水平断面图和垂直纵投影图上的矿体面积乘以平均厚度而得。厚度一般用算术平均法求取,但厚度的选择应视估算方法而定,当工程分布很不均时,可根据影响长度或面积加权。 3)估算矿体的矿石资源储量,通常是由矿体体积乘以矿石的平均体重。

4)估算矿石内有用组分的资源储量(即金属资源储量,简称金属量)是通过矿石的资源储量乘以矿石的平均品位而得。

3、按照性质、反映内容和研究的详细程度可将地质编录分为哪几类?简述各类的主要研究内容。 地质编录分为:原始地质编录和综合地质编录两类。 一、原始地质编录:对探矿工程和天然露头所揭示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和描述,照相等方法记录反映出来。又分为坑探地质编录(探槽地质编录、浅井地质编录、穿脉地质编录、岩脉地质编录)钻探地质编录。内容包括①文字材料,即地质现象的描述记录②图标材料,即各种坑探工程的素描图,钻孔柱状图,照片,样品分析及结果表等③样品和标本材料,即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样品,标本。

二、综合地质编录:指对原始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整理而成的文字、图表等。地质编录按照内容可以分为地质填图编录、探矿工程地质编录和采样编录。

1、地质可靠程度是《固体矿产资源量/储量分类》(GB/T17766-1999)中关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三大依据之一。其中,根据矿产勘查阶段工作成果的不同精度将地质可靠程度划分为几类?各类的内容是什么? 答:地质可靠程度分为预测的、推断的、控制的和探明的四个级别。

预测的:具有矿化潜力的地区,经过预获得的资源量。充分收集区内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各种信息,经分析、类比,预测由矿引起的异常,或由矿化蚀变带、矿点露头、极少量工程见矿等显示有矿化的地段。

推断的: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要求,在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大致控制了矿体的展布特征、质量的基础上探获的资源量;也可以是据更高一级资源量合理外推的资源量。

控制的:指对矿区收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要求,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基本控制了主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矿体的连续性是基本确定的,矿产资源数量估计所依据的数据系统,可信度较高。 探明的:指对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要求,详细查明了矿体的地质特征,详细控制了主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矿体的连续性已经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计所依据的数据详细,可信度高。 2、什么是坑探工程?坑探工程的类型主要有哪些?各类型的使用范围分别是什么?

坑探工程简称坑探,是在地表和地下岩石或矿体中挖掘不同类型的坑道,以了解地质和矿化情况。它可以分为地表坑探工程和地下坑探工程两种。地表坑探一般采用人工挖掘,不需照明、通风、动力等设备,包括剥土、探槽和浅井,主要用于揭露基岩、地质界线、接触关系和矿化带等,以了解其特征和延展情况。而地下坑探由于是在地下较深处的岩石或矿体中掘进,因此,生产技术较复杂,需要动力、照明、支护、通风、排水等一系列设备,主要用于勘探形态复杂、有益组分变化大和经济价值高的矿床。对于各类大型矿床,即使矿体形态比较规则、有益组分变化不大,为了提高控制成都或者为了检查钻孔质量以及专门采取技术样品技术加工样品,都需要使用坑探工程。 3、设计剖面图编制的具体步骤有哪些?

①根据矿床地形地质图上勘探线索在平面位置和预计勘查深度范围,在方格纸上绘制坐标网线:一般选择与勘探线交角最大的一组平面坐标(x或y)和高程坐标(z)绘成控制网②将勘探线泡面上地表地形线、两端点位置和勘查线方位的仪器实测结果(或在矿区地形图上切制)标绘在格纸上③根据矿床地质图和地质测量资料,将地表探矿工程(探槽、浅井等)、矿体与地质构造界线按其位置、产状标绘在地形线上④将已有勘查工程钻探、坑道(及其揭露的矿体与地质构造界线,据工程地质编录和取样资料转绘于相应位置上⑤根据对矿床地质构造特点和成矿规律的认识,从地表向深部,依次将相邻工程揭露的对应矿体边界点、地质构造点连接成线,并按其地质规律变化趋势向深部作出合理的预测和推断,用虚线表示。⑥按所选定的勘查工程种类和间距,将各单项设计工程标会在地质剖面图上,并标明编号。然后补充剖面线平面位置图、取样结果表及图例、责任表等规定内容。最后清绘整理成图。(1地形曲线的切制 2勘探工程投制3地质界线的投制)

4、试述矿产勘查的双重性?

①矿产勘查是一项科学实践活动,其勘查的过程是运用地质科学理论与多种勘查技术手段与方法对地质矿产各个方面情况,进行反复不断地观察与研究,力求正确认识和反映其规律性的过程。为此在工作过程中必须以地质理论为指导,加强地质观察研究,这对矿产勘查工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②矿产勘查工作又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生产活动,是矿业开发的基础性和先行性的工作。为此对矿产勘查来说,也应同对任何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一样,社会生产的基本要求是获取最大效益,也就是必须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劳动耗费取得最多,最好的成果。矿产勘查的成果主要是根据查明矿床的自然价值和对矿产储量已达到的勘查研究程度来判断的。矿床已知的自然价值越大,探明储量的评价越确切,勘查费用越少,勘查时间越短,勘查效益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