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4d89337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05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第一课时

《世界的地形》教学案(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 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熟悉各种地形的“世界之最”,在地图中找出世界两大山脉带,并记住主要山脉名称及其分布。了解海底地形结构。 3、联系当地地形特征与生产活动之间的联系,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

1、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 2、世界两大山脉带,海底地形结构。 教学方法

读图法、联系比较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课件播放几幅图片: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低于海平面的吐鲁番盆地等世界著名的地形区,同时教师把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的高度与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的高度相渲染,让学生形成强烈的感到世界陆地高低不平,相差太大了!教师及时导出:不仅世界陆地相差很大,就是海底也是高低不平的。这节我们就共同学习世界的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二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 陆地地形

1:自主学习 读教材第27、28页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地形?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哪五种?

(2)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注意:它们都是指垂直距离)在地图中标注的高度应是海拔还是相对高度?为什么?

(3)课文中A、B、C三点的海拔各是多少米?你会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对高度吗?(海拔和相对高度是描述某地高度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

(4)平原和高原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山地和丘陵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盆地具有怎样的特征?

【学法指导】五种地形特征的比较应从海拔、相对高度和地表特征两方面来分析。

(5)读地图册中的世界地形图,找出世界两大山脉带:一是环太平洋山脉带,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北部的山脉带。它们各有哪些著名山脉组成?各自又呈什么走向? 分布在哪个大洲?

(6)在填充图册上填出下列山脉名称: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阿特拉斯山脉。

(7)你能够说出下列世界之最吗?①世界最大的平原 ② 世界最大的高原 ③ 世界最高的高原 ④ 世界最大的盆地 ⑤ 世界最长的山脉 ⑥ 世界最深的海沟 ,在地形图中找出它们吧,看看它们分别位于哪个大洲或大洋?

25

2:小组交流 小组内合作交流,你们小组内的疑难问题是 。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五种地形类型的特点是怎样的?

【教师精讲点拨】 (1)教师出示平原与高原的自然景观图片,学生在感性上认识平原与高原的相同与不同。

(2) 教师出示山地和丘陵的自然景观图片,学生在感性上认识山地和丘陵的相同和不同。 (3 ) 教师画简单的示意图来表示山地和丘陵的区别。

(4)教师出示四川盆地的自然景观图片,学生在感性上认识盆地的形态。学生总结:盆地四周是山地或高原,中部相对低平。 【探究结论】 地形类型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学习任务(二) 海底地形

1、 自主学习 读教材第29页《海底地形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海底地形结构是怎样分布的?有哪些地形名称? 2 、小组交流

小组内合作交流,你们小组内还有哪些疑难问题? . 。 3、 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大陆架是海洋还是陆地?

【教师精讲点拨】教师绘制海底地形剖面图,学生完成填图。

【探究结论】仔细阅读课文中关于大陆架的文字表述,会发现大陆架是海洋而不是陆地,水深不超过200米。

三 、学以致用 拓展延伸

你的家乡是以什么地形为主?说说家乡的人们是怎样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生产的?

。 四 、总结梳理 归纳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的特征,学习了众多的地理名称,要做到在图中落实,读图法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坚持运用。 五 、巩固训练 见基础训练第27、28页 六 、附板书设计

左为 五种地形特征表格

26

主要特征 海拔高低 地面起伏 共同点

中间 世界海陆分布图

右面 五种地形素描图和海底地形剖面图

教学反思: 【学后反思】

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 。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 。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 。 【教后反思】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

《世界的地形》教学案(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等高线概念,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 2、了解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方法。

3、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某地的地形部位,初步学会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4、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2、学会从地形图上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关系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种类,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运用,训练读图能力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演示法 观察法 对比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27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明的爸爸是肥城医院的一名医生,他作为一名志愿者随队到舟曲救灾,小明在为爸爸搜集舟曲资料时,发现了舟曲的等高线地形图,然而他却怎么也看不懂,我们能帮他吗?(师出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小黑板画图1)

师:要帮助小明,我们必须学会正确判读地形图,这节我们就学习《看地形图》。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了解等高线地形图

1、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P30填空:地图上的______和_____分别表示陆地和水域,绿色代表平原。白色代表冰川。 (2)、阅读课本P30-P31的图2-38、图2-39、图2-40、图2-41对比四幅图找出其区别。 2、小组交流: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通过讨论,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在图2-40等高线地形图中用笔描出400米的线,教师强调这条线上各地的海拔高度均为400米。

1、在地图上,将 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高线。 2、把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 。 3、用等高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叫 。

【教师精讲点拨】图2-38地形鸟瞰图能表达地面起伏、山地、平原、水体等,但不能说明海拔高度和山体后面的起伏状况。图2-40等高线地形图、图2-41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就能清楚的表达地面的起伏变化和海拔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的辅助理解方案】

方案一【转入多媒体演示】(有条件的可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等高线绘制的过程)

注意观察绘图人员是如何利用等高线来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 演示过程中,解释等高距的概念。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