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4f3c481168884868662d6e6

讨论。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该在语言方面有所改变,可以一种成人式或直接式的对话提问,而且语言中要不时的加入幽默的成份。 乐曲《迪克西岛》是根据美国民歌《迪克西》改编的。歌曲《迪克西》也称“我希望我在迪克西”,是美国19世纪著名流行歌曲作曲家埃米特创作的。歌词内容主要表达的是对家乡生活的思念。乐曲《迪克西岛》是根据美国民歌《迪克西》改编的。歌曲《迪克西》也称“我希望我在迪克西”,是美国19世纪著名流行歌曲作曲家埃米特创作的。歌词内容主要表达的是对家乡生活的思念。教材的内容都明显的很有深度,首先从欣赏上说,继续培养学生通过对旋律等音乐语言的分析来感受和理解音乐内容的初步能力,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悠然自得的情绪。 教学难点 认识并听辨出短笛的音色。

教学目标: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聆听乐曲《迪克西岛》,能够哼唱出乐曲的主体,感受乐曲悠然自得的情绪,认识并听辨出短笛的音色。 教学过程:

1、聆听乐曲《小河淌水》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拍做律动,回想主题旋律。乐曲生动、轻松、活泼,具有爵士乐风格。 2、初听乐曲《迪克西岛》,感受乐曲的情绪。首先是轻松的口哨演奏前奏,然后是短笛奏出了既富于歌唱性有动感十足的旋律。中间有乐队的演奏,突出了短笛与口哨的声音;最后运用了双口哨的演奏,声音渐弱最后结束,如二人一同踏着轻松的步伐向远方走去。 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它与《小河淌水》在音色和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迪克西岛》生动、轻松、活泼,具有爵士乐风格

《小河淌水》即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云南民歌建立在五声羽调式 3、介绍乐曲:乐曲《迪克西岛》是根据美国民歌《迪克西》改编的。歌曲《迪克西》也称“我希望我在迪克西”,是美国19世纪著名流行

歌曲作曲家埃米特创作的。歌词内容主要表达的是对家乡生活的思念。再听乐曲第一部分,认识短笛,记住短笛的音色。

问:乐曲除了有口哨吹奏外,你还听到什么乐器在演奏?(短笛) 4、视读《迪克西岛》乐谱。跟琴视读认识乐曲主题。 出示短笛的图片,认识短笛的形状、音色特点及演奏姿势。 5、听辨乐曲中短笛和口哨的音色,并用动作表达。 6、完整聆听乐曲,听出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复。 三、小结:感受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板书设计: 迪克西岛 A B A 带再现的三段体

23、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歌曲《妈妈格桑拉》是一首藏族风格特点的创作儿童歌曲。歌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唱出了对妈妈的爱。歌曲前部分节奏宽松承载着质朴而抒情的旋律,叙述着浓浓的母子深情。歌曲的第二部分是从赞颂妈妈的爱转为歌唱性的呼唤音调,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之情。 教学目标:

1、用柔和、亲昵的歌声,真挚的演唱歌曲。

2、启发学生懂得珍惜父母的爱,有孝顺父母和感恩的意识与情感。 教学重点: 用柔和亲昵的歌声、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表达对妈妈的爱。

教学难点: 用轮唱的形式演唱歌曲的第二部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旧歌,通过让生谈藏族风土人情,引入对歌曲《妈妈格桑拉》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1、视唱全歌乐曲,生跟着教师的琴声哼唱旋律,说说是哪个地区的民歌。

2、播放歌曲的音乐,让生寻找与之共同的音调,从而导入歌曲的学习。

3、初听歌曲,理解情感。

(1)教师介绍歌名的含义。妈妈格桑拉的意思是指妈妈幸福。 (2)初听歌曲,理解歌曲的情感。歌曲是反映妈妈的幸福,还是祝愿妈妈幸福?生从歌词、情绪、速度上谈谈自己对歌名的理解。 4、学唱歌曲,体验情感。 (1)跟琴学唱歌曲旋律。

(2)带着对妈妈的深情祝愿,再唱歌谱。 (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学唱歌曲。

(4)合唱部分通过分小组、分乐句自主学唱,各分声部都熟练地演唱后再合成。

(5)对比聆听齐唱、合唱和领唱、合唱的不同效果。 三、全课小结。

1、师生共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组、师生、生生互评。 第三课

31、 魔法师的弟子 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童话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教科书试用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神奇的童话”中的一首欣赏曲目。是法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笛卡斯创作于1897年。乐

曲以德国文学家歌德(1749-1832)的叙事诗《魔法师的弟子》为题材。 《魔法师的弟子》全曲分为序奏、谐谑曲、和结尾三部分。序奏部速度较慢,9/8拍。由小提琴和单簧管先后奏出两个动机,描写了魔法师轻声咕哝,诵念咒语的情景。

第二部分是由谐谑曲组成的主体部分,诙谐、跳跃的主题,生动的描绘了扫帚拎水的情景,同时也使人联想到魔法师的弟子得意洋洋的神态。在这一部分里,拎水的主题不断的展开、升华,气氛越来越热烈,使人仿佛看到没有学会解除魔法咒语的弟子在滔滔不绝的流水面前,手足无措的慌张神情。

结束部分由铜管奏出的号角性的音调,表示魔法师回来了。于是,乐曲又恢复到平静。 二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正处在小学向中学的过渡阶段,接受了近六年的音乐学习,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能听辨部分乐器的音色,能听辨简单的多声部音乐,而且小学生的心理却更具幻想,具有欣赏交响音乐的基础,是本堂课的一个有利因素,但是对音乐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而确立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对交响乐的兴趣,感悟交响音乐的魅力。

2.初步学习欣 这首乐曲故事性很强,所以学生很感兴趣。希望通过细致的欣赏,从主题切入,分段听,在速度、力度、音色上等的变化进行分析,让学生将音乐和故事情节的发展结合起来。 通过欣赏,学生从乐曲的故事情节到乐曲的旋律对乐曲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部分学生已经可以通过对乐曲速度、力度、音色上的变化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情绪联系起来。欣赏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赏交响乐的方法,提高音乐感受能力及想象能力. 3.能听辩乐曲的主题音乐及主奏乐器的音色,并能从各音乐要素来分辩各音乐的表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