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献综述(可编辑)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献综述(可编辑)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4ff9c9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08

***********************

的提供者和接受者都是活生生的人,因而服务很难批量生产。同时由于不同的服务提供者的素质和能力存在差异,提供的服务质量也存在差异。即便是同一服务人员,由于在提供服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和技能发挥的差异,也会导致服务具有差异性。

另外,由于消费者直接参与服务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不同消费者在服务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不同,也会影响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比如教育服务业中,学生专心听讲,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必将激发教师的授课热情,提高讲授的质量,相反如果学生窃窃私语,必将挫伤教师的授课热情,影响讲授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消费者的知识、经验、诚实的动机,影响着服务的生产力富克斯,1894,质量差异性是服务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服务行业的普及,服务的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有形化的趋势。例如部分服务有了物质载体(图书、唱片和软盘),部分服务出现了生产与消费的不同步性。服务有形化的发展,使得部分服务的运输、储存和标准化成为可能,服务产品的可贸易性大大增强。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关于服务贸易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完善成熟于20世纪90年代,而将服务与竞争力结合起来研究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外一些著名学者,如熊?比特、索洛、麦克尔?波特等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来探讨国际竞争力,但由于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观察和定义服务贸易竞争力,从而得出了不同的研究结论。西方关于服务贸易竞争力,其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

西方学者尝试用传统贸易理论,特别是一国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理论来解释一国服务贸易。经过分析,他们认为服务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一种形式,在服务贸易中同样存在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只不过和货物贸易相比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不同,在运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对服务贸易进行解释时,必须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进行适当的修正。迪尔多夫(1985)率先运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O理论),建立了一个“一种商品,一种服务”的模型来探讨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克莱维斯,巴格瓦蒂(1986),借助传统贸易理论,解释由要素禀赋决定的服务价格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之间具有相关性,认为发达国家在金融、工程咨询、信息处理等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上相对价格较低,具有比较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在工程承包等劳动密集型服务上具有比较优势。塔卡和森德伯格(1988)指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适用于分析服务贸易,但其也存在局限性,为克服运用国际贸易原理来分析服务贸易时的缺陷,他们主张需要更多的关注与服务贸易相关的市场结构和需求特征。兰格海默(1989)通过对法国、德国、日本和美国四国服务贸易资料的实证研究,得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服务贸易模式与他们的要素禀赋密切相关。伯格斯(1990)运用修正过的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H-O-S)模型,探讨了服务贸易、服务技术出口对于贸易双方的影响,提出关于服务贸易的一般模型。该模型说明了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技术差别如何形成比较优势从而决定服务贸易格局。根据伯格斯模型,厂商是选择按合约经营还是自我服务经营取决于服务和要素的市场价格比较。服务价格超过工资和租金的程度越高,厂商依赖服务部门的程度就会越低,自我服务经营程度就越高。由于要素间存在替代关系,服务的成本就会相应降低。如果存在技术、贸易政策壁垒阻碍服务贸易,各国在服务供给上的技术差别就成为商品生产比较优势的重要决定因素。他指出,国际贸易理论

···············

***********************

是可以用来解释服务贸易的,如果把标准的H-O-S模型作简单修正,就可以得到解释服务贸易的一般模型。他认为:服务贸易自由化和服务技术的出口一般会改变出口国的贸易条件,提高出口国的经济福利水平。法尔维和格默尔(1991)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解释国际服务价格水平的差异时,得出的结论与克莱维斯和巴格瓦蒂的解释不谋而合。琼斯,卢安(1995)提出要素禀赋在一定程度影响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

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由单一的劳动力成本因素转向影响因素的多元化,特别是人力资本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成为理论界研究的又一重点。人力资本理论应用于贸易领域最早源于“李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克拉维斯和鲍德温等人认为人力资本是所有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教育投资、工作培训和保健费用等开支,分析指出李昂惕夫计量的资本只包括物质资本,忽略人力资本。[ 借用这理论分析,若将忽略的人力资本部分加到有形资本当中,将会得出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因为美国劳动力比国外劳动力包含更多的人力资本,他们还曾对此作过实际的估算和研究,成功地消除了“谜”克拉维斯,鲍德温,1984。]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1964)用人力资本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一国的对外贸易类型,指出人力资本丰富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在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上具有比较优势,而人力资本比较缺乏的发展中国家在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生产上则处于比较劣势。萨皮尔(1982)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来研究一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提出物质丰裕的国家在运输服务贸易上拥有比较优势,而人力资本丰裕的国家在保险和其他私人服务贸易上拥有比较优势。20世纪90年代初期,格雷?贝克和哈罗德?米瑟(1990)进一步提出,除劳动力和资本的比较利益外,人力资本这一服务产品所

···············

***********************

独有的生产要素是决定服务的比较利益的最主要因素。密尔文(1989)研究指出,现代服务贸易是以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为主,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具有短暂性。

9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学术界开始将服务与竞争力结合起来研究,但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关于制造业的服务与竞争力的研究、对某一服务行业的研究以及对服务竞争力的国际比较。例如:大卫(2001)等人探讨了贸易领域中服务与竞争力的关系;菲利普(1998)等人研究了保险业的竞争力;保罗(1999)等人研究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竞争力。西城等人对不同地区商业服务业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玫尔(1999)等人比较了德国、英国和美国等国家的服务竞争力。

回顾以上研究可以看出,相对于历经200多年研究历史的商品贸易理论体系,关于服务贸易理论的研究不过30几年的积累,甚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涉及服务业的竞争力问题。这类研究中虽然明确了竞争力与服务贸易相互间的关系,但并未将服务贸易视为产业整体来研究其国际竞争力,更多的是直接的应用研究,很少涉及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基本理论以及如何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

回顾近年来已有的国外文献,对于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文献主要从服务贸易自由化角度展开,而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一国经济影响主要集中在总体服务贸易、金融和电信两个关键行业领域。具体而言,大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利用贸易自由化效应的理论模型,分析总体服务贸易自由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Dee and Hanslow(2000)研究表明,如果完全取消乌拉圭回合后的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的贸易壁垒,则整个世界经济可以从中获利2600亿美元,其中1300亿美元来自服务贸易,约与商品贸易获利等同。Sherman Robinson (2002)选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