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色温、白平衡、相机白平衡设置与应用,RAW设置白平衡设置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白话色温、白平衡、相机白平衡设置与应用,RAW设置白平衡设置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51d66c108a1284ac85043d5

一、色温的基础知识

色温是按绝对黑体来定义的,光源的辐射在可见区和绝对黑体的辐射完全相同时,此时黑体的温度就称此光源的色温。低色温光源的特征是能量分布中,红辐射相对说要多些,通常称为“暖光”;色温提高后,能量分布中,蓝辐射的比例增加,通常称为“冷光”。 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温为:

标准烛光为1930K(开尔文温度单位); 钨丝灯为2760-2900K; 荧光灯为3000K; 闪光灯为3800K; 中午阳光为5400K; 电子闪光灯为6000K; 阴天下6500-9000K 蓝天为12000-18000K。 如图,摘自色影无忌

image001

开氏温标用K(kelvin的首字母)单位来表示温度,由此可见,越低的数值表示越“红”,越高的数值表示越“蓝”。红和蓝并不是光线本身颜色,只是表明光谱中的红或蓝成分较多。下面看看开氏温标中的常见标准:

二、何谓白平衡

什么是白平衡那,就是让一张白纸呈现出趋近5,500°K 的真实白色。在无论阴天,晴天,晴天,室内室外,我们就是要达到让白纸是白纸,而不是变成偏蓝或者偏黄的纸的目的,这就需要校正

8,000°K时,照片中的白纸偏蓝,可以降低色温,使白纸趋近白色。 4,000°K时,照片中的白纸偏红,可以提高色温,使白纸趋近白色。

三、相机白平衡设置

白平衡调整在前期设备上一般有三种方式:预置白平衡、手动白平衡调整和自动跟踪白平衡调整

a) 预置白平衡(大家常用,我这里重点的说明)

就是用相机本身的,根据通常色温数据预置的例如阴天、晴天、荧光灯等,可以根据使用环境来进行调整,相对来说方便一些。 由于不同的光照条件的光谱特性不同,拍出的照片常常会偏色,例如,在日光灯下会偏蓝、在白炽灯下会偏黄等。为了消除或减轻这种色偏,这种情况下需要微调,我的是NikonD70s,微调幅度为-3、-2、-1、0、+1、+2、+3,这一部很让人迷惑的现在已晴天模式为例

image003

晴天的白平衡是:5200 K +3:4800 K -3:5600 K

按照常理,你会想+3,应该是增加数值,他为啥减少了那,这个让我困惑了很久,问了不少人,自己回家尝试,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要这样做 ***********************************************************************

相机是反向校正的,如果你色温设置的高了,相机就会用等量的低色温

校正,这就是说,如果你是5200是正常的色温,+3你变为4800,色温降低,相机将反向操作,提高色温来抵消色温的降低,来保持色温为白色是后的色温,这是就造成最终是提高色温,也就是偏蓝了。反之,-3色温,

就会偏暖。这对于小幅校正很有用哦。

如果用色彩学来讲,黄与蓝是一对补色,补色就是同比例混合将为白色或者灰色,黄色增加了,必然也要增加蓝色来抵消黄色,通过色温表图看更明了

**************************************************************************

b) 分档设定白平衡

是按光源种类分和色温值分两类。现在大多数数码相机都是按光源种类分的这

类。在相机上分别设有日光、阴天、日光灯、白炽灯、闪光灯的图标档位。拍摄时只需将拍摄时的光源种类和相机上的白平衡档位相吻合就可拍出较为准确的色彩。但由于分设档位少,分设档位的精度不高,在一些特殊光照条件下拍摄就不能准确的记录色彩。按色温分类的白平衡,理论上讲其精度要高于按光源种类分档。但它要求使用者要记住各种光源的色温值,这就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麻烦。故用此分档白平衡的相机较少

c) 精确白平衡(手动设定模式)

如果随身携带一个白平衡滤镜会方便不少,手动白平衡就是在拍摄现场光的条件下,用白纸或白色物体充满镜头视野进行白平衡调节。经过这样的调试再拍摄,记录的色彩将是非常准确的这是目前最准确的白平衡调节方式。

相机的白平衡应用不仅仅这些,我自己实际拍摄测试过! 1.如何在没有滤镜的情况下,晴天拍出黄昏效果?

运用前面的理论,如果你用比晴天5200更高的色温拍摄,相机就会自动增加黄色的效果来抵消高色温,最终天空也就更加有黄昏效果了。

2.如何是黄昏效果更增强?

和道理上面一样,可以在黄昏时,用晴天或者阴天的白平衡解决

四、Raw中的白平衡

和机身设置差不多,是方向抵消的理论,而是比实际低色温的数值,将偏蓝,否则偏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