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文言文字词归纳总结(非常适合课外辅导)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文言文字词归纳总结(非常适合课外辅导)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52edbc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db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第五单元文言文字词归纳总结

一、通假字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另一个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书写者本来要写的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通假字的数量不多,中考篇目中考察的通假字有40个左右,大部分在课文的注释上都有解释,学习时注意积累。初中阶段只要能够辨析通假字即可。通假字在具体的文言文语句中,读音按本字来读,字义按本字解释。 本单元通假字有: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桃花源记》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核舟记》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核舟记》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核舟记》

虞山王毅叔远甫。“甫”,通“父”,男子美称,多赋予字之后。《核舟记》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核舟记》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通“举”。《大道之行也》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曾”,通“层”。《望岳》 二、古今异义字

现代汉语和古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古今词义相同;但很多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词义或者扩大、缩小、转移,或者感情色彩等发生了变化,学习时应该特别注意。如“江”在古代专指长江,现在则泛指一切大河;“涕”在古代专指眼泪,今义则常指鼻涕。古今异义字是文言文词义辨析中经常考到的知识点,学习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词义的古今对照。 本单元古今异义字有: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芳草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的味道好) 《桃花源记》 ..屋舍俨然 (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好象) 《桃花源记》 ..

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的总称) 《桃花源记》 ..

率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法定的配偶) 《桃花源记》 ..来此绝境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走投无路的境地) 《桃花源记》 ..无论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连词) 《桃花源记》 ..

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够,不充足) 《桃花源记》 ..

未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 《桃花源记》 .

豁然开朗(古义:宽阔明亮;今义:性格外向活泼) 《桃花源记》 ..惟吾德馨 (古义:品德高尚;今义:馨香、香气) 《陋室铭》 .无案牍之劳形(古义:身体;今义:外形、样子)《陋室铭》 .罔不因势象形 (古义:顺着、就着;今义:因为) 《核舟记》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古义:长;今义:修理、修建)《核舟记》 .高可二黍许(古义:大约;今义:可以、可是)《核舟记》 .曾不盈尺(古义:竟然;今义:曾经)《核舟记》 .

神情与苏、黄不属(古义:类似;今义:属于)《核舟记》 .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古义:零数;今义:单的,不成双)《核舟记》 .其两膝相比者(古义:靠近;今义:比较)《核舟记》 .男有分 (古义:职业、职守;今义:过分) 《大道之行也》 .女有归 (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 《大道之行也》 .

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害人;今义:小偷)《大道之行也》 .造化钟神秀 (古义:聚集;今义:计时的器具) 《望岳》 .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浑欲不胜簪(古义:简直;今义:糊涂)《春望》 .

老翁逾墙走(古义:跑;今义:行走)《石壕吏》 .出入无完裙(古义:衣服;今义:裙子)《石壕吏》 .

天明登前途(古义:前面的路;今义:以后的发展状况)《石壕吏》 ..三、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

运用,即某类词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并在句中充当其他类词,这种文学现象就叫做文言的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之一,也是初中文言文阅读的一个知识难点。本单元主要有以下词类活用情况:

1、意动用法: 意动关系中的“意”,就是“主观认为”,就是“主观上把某个事物当作……”的意思,是文言文中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作动词,对……感到诧异 .

一览众山小(《望岳》),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作动词,认为……小 .2、使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 .

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 恨别鸟惊心(《春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惊 .

3、名词活用作动词:

有仙则名(《陋室铭》),有名气 . 有龙则灵(《陋室铭》),有灵性 .

不蔓不枝(《爱莲说》),长枝蔓、长枝节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戴着高帽 .. 居右者椎髻仰面(《核舟记》),梳着椎型发髻 .. 听妇前致词(《石壕村》),走上前 .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以……为亲人、以……为..子女

4、名词作状语:在文言文某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它不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而是对动作行为起着直接的修辞限制作用,从而担负起形容词、副词的语法功能,充当了动词谓语的状语。 箬蓬覆之 《核舟记》,用箬蓬 ..

石青糁之 《核舟记》,用石青 ..

以上两例名词作状语,是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所采取的方式依据,这类名词状语的译法,只要在名词前加上介词“用”或“按”等即可。 形容词作动词:欲穷其林(《桃花源记》),穷尽、走到头 .

5、其它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大道之行也》),老年...人、中年人、幼童

动词作名词:偷窃乱贼而不作(《大道之行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 ....四、一词多义

之——忘路之远近(结构助词,的)

渔人甚异之(代词,指代渔人所看到的景象) 闻之,欣然规往(代词,指代这件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 为——武林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向)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表被动,被)(《童趣》) 为人谋而不忠乎(介词,替、给)(《论语十则》) 为宫室(动词,雕刻) 中轩敞者为舱(动词,是)

志——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 寻向所志(名词,所做的标记) 寻——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不久) 鲜——陶后鲜有闻(少) 芳草鲜美(鲜艳) 奇——明有奇巧人(特殊的)

船首位长约八分有奇(零数) 端——东坡右手执卷端(一头) 其人视端容寂(端正)

亲——不独亲其亲(第一个亲是名词活用作动词,以……为亲,奉养;第二个亲是名词,父母)

子——不独子其子(第一个子是名词活用作动词,以……为子,抚养;第二个子是名词,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