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论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532ca01bb68a98271fefadf

景物的描写要抓住特征

建始一中 张燕

景物的描写在各种文体中都有涉及,记叙文中,写景抒情的散文,写景状物的散文,写人记事的散文。写景状物和写景抒情类散文中有很多直接的、细致的景物描写,记叙文、写人记事的散文中的景物描写具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的作用,所以写景在写作方面是很重要的。那么我们这篇文章将重点探讨如何写景,如何使写景达到情景交融这一写景的最高境界。

学习写景,既要认真观察,全面了解景物的特征,又要全面学习,认真领会写景的各种技巧和方法。

如何写景,首要的一点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要抓住景物的特征,要学会以一颗真挚的童心,爱心亲近自然,细致观察,把握住景物的特征。

观察不仅靠眼睛,还需要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方面的感觉器官去感受事物的特征,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观察,要选择好观察点,适当变换观察角度,按照顺序进行描绘,或由远而近,或由近及远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观察,还应着眼于变化,以突出景物形态的丰富性。景物的形状因时间、空格的变化各有不同,善描绘者当细心观察,多方描绘,用心感受。 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的形态、布局、格调、氛围,也就是它是一处景物所独有,它处景物不会有跟它完全一样的。你看,早中晚的景物不同,春夏秋冬的景物也不同,风雨雪的景物不同,高山平野沙漠

的景物也不同。同一景物由于时间、空间不同,也会不同,写作时要认真观察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景物。

除了认真观察外,了解掌握景物的描写方法也很重要。一,用五觉描写景物。运用五觉,可以使景物描写更加的细腻。描写景物时要综合运用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五种感觉,如写春雨“雨点滴入口中,甜甜的,雨丝飘到脸上,温柔细腻,俯身听草长的声音,如一望无际的旷野上笛声在耳畔回响。”二,注意景物的整体和局部。写景时注意景物的背景和细节。例如写雨时,既要写远处迷蒙的雨幕,又要写芭蕉叶上滚动的雨滴。这样就注意到了点面结合。三,注意写景的动静结合,一副景物中既有动的景物也有静止的景,写景时要注意到动静结合。四,处理好虚和实的关系,描写景物力求逼真,使人如亲见,但有时描绘一下 想象的,梦境中的等虚景,又会呈现出另一番效果。

景物是客观的,写景的人却是有情的,怎样才能达到写景的最高境界——情景交融。要在观察、描摹景物的过程加入自己的情感,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中,获得美的感受。

总之,写景,应着眼于实景,辐射四周,扩充联想灵活运用。或工笔描绘,或大意写生,或远眺,或近视,或局部或整体。

纵向展开议论 建始一中 张燕

议论文的结构很重要。结构清晰明了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文章的层次,我们主要有横向的和纵向的,本文主要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文章的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外化,什么是纵向思维?是指思维过程沿着单一的思路,依据一定的逻辑,由近及远步步推导,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终指向思维结果的一种思维模式。它的实质与逻辑思维方法基本等同,与人们习惯逻辑思维的成因也相同。纵向思维有利于强化思维的深度,有利于对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

按照纵向思维深入展开议论的文章,往往在引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在本论部分就按照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等逻辑思维展开议论,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综合。在文章结构上则表现为递进式结构。递进式结构是指文章的各部分之间互相联系,彼此衔接,并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这种结构方法使文章内容一层深似一层。它的特点是各层环环相扣,前后顺序有严格的要求,不能随意改动。它的层次与层次之间已不再是并列、平等的关系,而是推进的关系,向前发展的关系,犹如剥笋,一层比一层深入,登堂入室,最后挖掘出本质和灵魂,因此,也有人把递进式成为“剥笋式”。

纵向展开议论的主要方法,一,分论点逐层深入式。把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小到大,或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显示了思维的深刻性。层与层

之间可以用“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过渡。二,问题分析解决式。就某个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先“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各层次的前后顺序有严格的逻辑要求,不能随意改动,体现递进式结构的一般思路。简言之,要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回答三个问题:1是什么,2为什么,3怎么办。

“是什么”可理解成提出问题,或指明问题的实质,或申述论述的范围,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从“为什么”与“怎么样”的角度论述,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两部分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论证部分可以在“怎么样”上多花笔墨。三,针对某一不良现象的逐层深入。针对社会中某些不好的现象,不仅要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的根源,还要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